分享

培训设计——拆研班学习

 新用户8912qDXv 2022-01-05

(一)培训中的学员导向设计

【R】《重构学习体验》P27 用WII-FM吸引学员注意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I】

[What]WII-FM:What's in it for me?这个片段讲了对于学员而言,他们关心的问题是:我参加这次培训我能得到什么。

[WHY]为什么这个片段对我们重要呢?因为这个片段是培训师在开发设计课程的时候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体现是的用户思维。学习知识的、接受培训的是学员。他们为什么参加你的培训,为什么不参加别人的培训,为什么参加这个主题的培训,为什么不参加其他主题的培训,这个培训为什么对他有用?这是培训师在开发课程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的问题。不能带给学员价值和收益,这个课程就没有开发的价值。

[Where]实际上,在培训中、学习中、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句式,问自己:我能从这个事件里得到什么。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功利性学习法。

[How]

1、设定目标。

2、思考架构。

3、倒逼输出。

【A1】今天在拆书中,我拆解的是英格丽的《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上次的拆书中就发现荣华这对这个课题没有兴趣。果不其然,荣华今天还是没有兴趣。完全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状态。这是因为这个课程对他而言,他对形象和形象设计并不感兴趣,所以,这个课程无法给他任何收益。

【A2】我将在下周日拆解《坚毅》这本书,我将在课程设计中应用本节片段的方法。

1、设定目标。目标人群针对不能坚持的拆书家。

2、思考架构。架构设计如下:成功拆书家的故事,他们的收获,以及他们成功的原因。以及本节片段能带给拆书家的收益。

3、倒逼输出。以终为始选择好片段,再根据片段和学习目标来完成片段讲解的技法。并在下周实践。

(二)培训中的互动设计

【R】《重构学习体验》P47~48 使用KFD原则来和学员互动

图片发自简书App

【I】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如何应用KFD方法来设计培训。其中,KFD是知道、感受、应用的英文首字母缩写。(Knowledge知道、Feeling感受、Do应用)。

[WHY]为什么这个片段对我们重要?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随便讲讲,是为了学员掌握。所以,教给学员,并引导他们反思感受,并应用于工作学习,这才是培训的本质。和这个观点相同的,就是培训这个词的解释了。培训就是培养+训练。就是通过培养加训练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目前,国内培训主要以技能培训为主,侧重于行为之前。 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受训者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提升战斗力,个人能力,工作能力的训练都称之为培训!培训是给有经验或无经验的受训者传授其完成某种行为必需的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可知,职场正确认知(内部心理过程的输出)的传递效果才是决定培训效果好坏的根本。简单理解,培训约等于教学。即对某项技能的教学服务。如一些专业的培训班。也可以理解为培训即提供教学。

[Where]这个方法适用于拆书学习、个人学习、培训师设计课程使用。其实它用于工作传授也是可以的。

[How]

1、明概念。通过概念讲解,如对比概念、强化概念讲解,让学员知道概念也即我这个主题是讲什么,我这个片段是学什么。

2、重感受。学而不思则殆。所以,学习的过程,还要去想,去感受。这个概念真的是这样的吗?前因后果,适用边界都想明白了吗?用心去感受。

3、践行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所以,让学员们现场A1A2,最少现场A1回顾并A1+反思行动一次。

【A1】线上训练营马上接近尾声了。第一周和第二周分别讲了1-1和1-2的技能点,但是因为大家并没有马上线下来拆书,所以讲完大家就忘记了。这是因为没有应用KFD模型的缘故。

【A2】准备应用本节方法在第三周线上训练营给本组学员讲完2-1的技能点。

1、明概念。先讲2-1的概念和技能点要求。并让大家复述一遍,从片段中标明出来。

2、重感受。接着让大家去感受别人讲2-1的时候,和技能点的对应。并反思和用心感受。

3、践行动。下周日要求本组学员提交2-1预备表,并线下拆书。

(三)培训中的激励设计

【R】《重构学习体验》P63培养学员责任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I】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在培训中要巧妙设计激励机制来调动学员积极性和参与感。。创造需求,培训责任感。

[WHY]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当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和渴望得到社会尊重的时候,他们的内在激励机制将会被调动起来。因为学习是一件需要学员全身心参与和给予奖励的事情。所以,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如何采用内外部激励,让学员全情参与也是培训师要考虑的问题。

[Where]针对成人类型的培训。

[How]

1、创造需求:小组讨论,积分激励,制造名次。

2、培训责任感:赋予职责,当众承诺。

【A1】今天的培训中,我们在学习《你的形象价值百万》时分了二个小组讨论,但是没有确定积分机制,也没有故意制造名次,整个拆书设计有点粗糙,所以应该应用本节片段深刻反思,并增加创造需求和培训责任感的步骤。上周的学习力导师班,迪迪采用了创造需求和培训责任感的方法,对我们的课间作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前三名受奖,后三名受罚。由全组人员监督,小组长管理,结果这一期学习力作业是14个班里提交最快、质量最高的。

【A2】下周拆解《坚毅》这本书的时候,可以应有本节片段方法来设计拆书课程中的激励。

1、创造需求:小组讨论,积分激励,制造名次。分成二个小组讨论,并每个小组应用一张A2大白纸,大白纸上设计积分原则,并累积积分总额,奖励优胜的一组。

2、培训责任感:赋予职责,当众承诺。设计计时官、记录官、小组长,并明确他们的职责。请求他们对小组控时和人员参与程度管理。

(四)培训中小组活动的设计

【R】《重构学习体验》P 87 用ADA模型组织小组参与

图片发自简书App

【I】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一个如何在培训中进行小组活动的模型,我们称之为ADA模型,它是指在培训中如何应用小组来组织活动、讨论、运用的方法。

[WHY]这个片段的重要性在于当应用小组制度来展培训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调动一切学习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热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小组的智慧挖掘出来,并且保证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Where]适用于团体学习。

[How]

1、[Activity活动]设计活动。

2、[Discussion讨论]展开讨论。

1)、问:刚刚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2)、悟:做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觉?

3)、省:活动的结果是怎样的,你学到了什么?

3、[Action运用]布置A2。A2行动中需要明确岗位、场景、怎么用。

【A1】今天上午的《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一书拆解中,我们做了一个小组活动,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英格丽的故事,讨论英格丽的成功因素有哪些?结果,大家讨论不出结果,找不到亮点。我想,主要是因为没有完整应用本节片段方法导致的。如果时光倒流,我应该这么设计:

1、[Activity活动]设计活动。对小组活动重新进行设计,对场景、任务、问题更加明确。

2、[Discussion讨论]展开讨论。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展开讨论。

1)、问:刚刚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2)、悟:做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觉?

3)、省:活动的结果是怎样的,你学到了什么?

3、[Action运用]布置A2。A2行动中需要明确岗位、场景、怎么用。安排布置一个A2,如果我是英格丽,我计划在下一周如何制订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中必须要包括岗位、场景、怎么用三个具体内容。

【A2】下周的线下拆书课,我要应用3-1的方法设计20分钟的课程。其中将应用本节片段的方法来设计小组讨论活动的环节,怎么做呢?我想计划如下:

1、[Activity活动]设计活动。对小组活动重新进行设计,对场景、任务、问题更加明确。如:你过去三个月参加了拆书帮学习,并立志成为三级拆书家,但是因为感觉压力太大而停滞不前,今天你又回到拆书现场(场景)现在你发现问题是因为缺乏耐心(问题),因此,你将应用所学片段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你完成一个提升耐心的小剧本(任务)。

2、[Discussion讨论]展开讨论。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展开讨论。

1)、问:原来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2)、悟:做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觉?

3)、省:活动的结果是怎样的,你学到了什么?我们其实应该怎么做?

3、[Action运用]布置A2。A2行动中需要明确岗位、场景、怎么用。在未来的一周,你将如何应用本节片段方法提升自己的耐心?请写出你的计划。

(五)唤醒需要方法

【R】《重构学习体验》P 105~106 让学员准时从课间休息回到课堂的方式

图片发自简书App

【I】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将学员重新唤醒回到课室。

[WHY]劳逸结合,将提高学习效率。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所以,课间休息的布置不可缺少,但是如何快速地让学员回到上课状态,这需要精心设计,应用提示和吸引,让学员从课间休息以自然的方式准时回到课堂。这是一种艺术,我们不妨试行并思考,如何让学员快速回神,唤醒他们的学习细胞。这么做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控制时间。不这么做的话,有可能精心设计的课程效果大打折扣,或者延误时间。

[Where]课间休息的回归、下午开工的调整、番茄钟的设计。

[How]怎么做?

1、约定时间。计数、敲钟、倒计时、音乐、约定。

2、应用多媒体。如音乐、视频、声音。

3、采用记计官、敲钟人。

4、趣味回归。

5、奖励回归。

【A1】

今天的培训中,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特别是中场休息的时候,学员开始走动,课堂的严肃气氛,一下就消弥于无形。后来虽然回归课堂了,但是时间比开始预计要多用了十分钟。下次一定要改正。

【A2】

在下周日的拆书课中,应用本节片段方法来衔接二堂拆书课的课间休息及唤醒。怎么做呢?查以考虑以下五种的结合,也可以考虑从其中选择至少一种。

1、约定时间。计数、敲钟、倒计时、音乐、约定。

2、应用多媒体。如音乐、视频、声音。

3、采用记计官、敲钟人。

4、趣味回归。

5、奖励回归。

(六)培训中的案例设计

【R】《重构学习体验》P 118 设计学员案例

图片发自简书App

【I】

[What]案例比你会说话,应用案例设计是培训师的基本功之一,设计一个好的案例,将提高培训的转换率。

[WHY]为什么说设计案例很重要?成人学习以及库伯学习圈都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应用,通过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经验,比单纯的讲解效果会好很多。因此,这个片段特别适用于技能型培训、心态型培训。

[Where]适用于拆书课中加深对片段的理解应用。不适用于纯知识理论的培训。

[How]怎么做?

1、围绕培训知识设计多个案例。

2、搭配组合,全面考虑。

3、应用检验,反思回顾。

【A1】今天在拆《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的二个片段中,应用了案例设计,直接让大家针对小玲的案例帮她设计面试、着装、形象设计方案。大家很喜欢。在选择案例设计是,无意中就符合了以上三个步骤,围绕培训知识,提出一个方案设计,实际上大家可以用三个知识点来延展,所以大家很喜欢。而且在搭配组合和全面考虑上,也是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反思回顾的设计也不错。所以,大获全胜。

【A2】在下周拆解的《坚毅》一书中,应用至少2个案例设计,拟将应用本节片段分步催化进行。。

1、围绕培训知识设计多个案例。生活中某位拆书家缺乏耐心放弃的案例,以及某位拆书家坚持的案例。正反二个案例,让大家选择。

2、搭配组合,全面考虑。将引导大家考虑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全面考虑,对比概念。

3、应用检验,反思回顾。引导小组陈述,并对优秀小组进行积分奖励。

(七)培训中的学员活动引导如何设计

【R】《重构学习体验》P 137 指导学员活动

图片发自简书App

【I】

[What]

引导活动是培训师在培训过程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它其实非常简单。陈述讲解——示范——学员演绎——指导检查——指导澄清——重述步骤。

[WHY]

这样的一个过程,主要是为了让学员充分明白培训师的指令,做到指令清晰,并按培训师要求展开活动不走样。这对培训师的引导技术有要求,如果培训师基本功不够,引导可能失败,会影响培训效果。

[Where]适用于知识型、技能型、经验型内容的演示活动。

[How]我们将之称为活动引导模型,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读出]讲师大声念出活动要求。

2、[示范]讲师先做示范,按照活动要求提供具体示范内容。

3、[学员活动]学员自行进行活动。

4、[组长带领]组长按照要求带领小组完成活动。

5、[重复]讲师可以重复活动要求。

6、[指导]讲师挑选一个小组,并指导这个小组示范完成整个活动。

7、[完成活动]各个小组可以按照示范的步骤完成活动。

我们将之称为活动图圈:

【A1】今天的拆书课上,在进行自我形象设计的活动引导时,因为课件设计没设计好,所以,很多内容跳动出来的时候,有重复的情况。再加上讲解没讲好,大家在这个环节出现了很多疑问。如果时光倒流,我应该这么做:

先陈述讲解自我形象设计的三个步骤。

然后,示范引导设计过程。

接着交给小组完成任务,并请出学员演绎。

对学员演绎结果进行指导检查。

如果学员演绎偏离方向则提供指导澄清。

最后,再一次重述步骤,强化大家的记忆。

【A2】在下周2-1技能讲解中,应用本节片段的方法来完成活动引导。

计划如下:

陈述讲解——示范——学员演绎——指导检查——指导澄清——重述步骤。

(八)培训中的提问与答疑设计

【R】《重构学习体验》P 179 提问与回答学员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I】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在培训中如何巧妙提问以及如何正确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

[WHY和Where]提问及回答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片段如果应用的好,课堂氛围将非常融洽,如果不能精准设计,有可能带来冷场或者对抗。因此,设计问题及回答解惑,是培训师的现场技能重点。它适用于线下培训也同样适用于CCTALK的培训过程。

[How]那么,这么重要的技能,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提出问题。

2、回应反馈。

3、互动引导。

4、坦诚应对。

【A1】这个技能我掌握的很好。今天的培训中,我提出问题,然后,巧妙设计回应反馈,互动确认、并对学员的质疑也能坦诚应对。所以,我认为这一节的内容我虽然还要细思量,但是还有是应用的比较有优势的地方。

【A2】在接下来的拆书课中,继续学习本节片段内容并巧妙应用。并将拆书手册中的招数一一用遍。

1、提出问题。设计问题大纲,并尝试结合培训内容选择提问内容。

2、回应反馈。采用拆书册的各类招式一一回应反馈。同时还可借鉴参考KK的提问五式。

[澄清意图]:“你是感觉……才问这个问题的吗?”

[认可提问]:“这是一个容易混淆的问题!”

[重述理解]:“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是问……?”

[完备回答]:“这个问题的理论依据是……”

[确认满意];“这样回答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吗?”

3、互动引导。

4、坦诚应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