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上历史《期末复习专题知识整合》

 家有学子 2022-01-05

1. 夏朝至魏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结束时间

都城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亳,商王盘庚时迁到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洛邑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秦朝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7年

咸阳

西汉

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

长安

东汉

25年

220年

洛阳

220年

266年

洛阳

221年

263年

成都

229年

280年

建业

西晋

266年

316年

洛阳

东晋

317年

420年

建康

南北朝

420年

589年

2. 隋朝之前的著名战争或战役

战争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作用或影响

阪泉之战

原始社会末期

黄帝与炎帝

黄帝胜

炎帝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涿鹿之战

原始社会末期

黄帝、炎帝与蚩尤

蚩尤败

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

周与商朝

周军胜利

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西周开始

长平之战

前260年

秦赵

秦国胜

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项羽与秦军主力

项羽歼灭秦军主力

秦朝军队主力被消灭,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与袁绍

袁绍大败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曹军与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

383年

东晋与前秦

东晋军队大败前秦军队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和农耕时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早期人类的代表

和农耕时代的

原始居民

生活年代

发现地点

生产工具

生活状况

早期人

类的

代表

元谋人

距今约

170万年

去南省元谋县

粗糙的石器

知道用火

北京人

距今约

70—20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打制石器

知道用火保留猿的某些特征;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山顶洞人

距今约

3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打制石器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懂得人工取火;过集体生活

农耕时

代的原

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

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骨耜

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挖木结构水井;饲养猪、狗、水牛;会制作陶器、乐器、玉器,会雕刻和使用天然漆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

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会制作彩陶;会纺织、制衣

4. 夏、商、周时期的朝代更替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暴君

灭亡时间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亳,后迁至殷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西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周厉王

公元前771年

东周

周平王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公元前221年

5. 夏、商、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

制度

时期

概况

世袭制

夏朝

禹的儿子启继承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分封制

西周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实行分封制,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县制

战国时期秦国

商鞅变法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为以后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6. 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文明象征

夏历

夏朝制定的历法

分封制

西周时确立的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青铜器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周时期达到鼎盛

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铁制农具和牛耕

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非常活跃,涌现出了诸子百家,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7.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派别

人物

历史时期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儒家

孔子

春秋后期

核心思想是“仁”;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主张“有教无类”

《论语》

孟子

战国时期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切非正义的战争

《孟子》

荀子

战国时期

主张实行“礼治”

道家

老子

春秋后期

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道德经》

庄子

战国时期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庄子》

墨家

墨子

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墨子》

法家

韩非

战国时期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8. 大变革时代的具体表现

领域

具体表现

影响

经济上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在生产技术得到改进的同时,国家不仅鼓励私人垦田,而且频繁发动战争去扩大疆土,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开拓空间。这-时期的争霸战争,就是在人口增长和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各诸侯国争夺资源、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竞争

修建都江堰

都江堰的营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促进了秦的富强。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巨大作用,是古代中国人民生产智慧的结晶

政治上

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各国中最为彻底的改革,它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思想上

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各派之间相互论争、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9. 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政策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经济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所用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焚书坑儒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

军事

(民族关系)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

比较

不同点

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开创统一的历史功绩。实行暴政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使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虽然有亡国之过,但由于及时改错,无亡国之失

相同点

秦始皇依靠武力统一了六国,汉武帝依靠武力,扩地千里,致使匈奴西迁;都依靠强权,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还建立了文化和思想专制;都可以称为我国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10.两汉时期经营西域的史实

史实

时间

目的

影响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公元前119年

加强同西域各国的联系

设置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

加强对西域的经营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班超西域

东汉明帝时

恢复汉朝与西域的往来

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社会的政治特点、发展趋势

政治特点

在这一时期我国处于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分立状态,出现了民族大融合。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后,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西晋统一全国,但时间短暂,由于民族矛盾尖锐,西晋灭亡,北方陷入分裂的十六国时期,南方相继出现了东晋、南朝政权。后北魏结束了十六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北方统一,北方进入了北朝统治时期。北朝时,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促进下,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发展趋势

长期的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人民渴望国家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在一定情况下民族融合却在不断加强。如诸葛亮治蜀时期的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过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该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经济也逐渐恢复,南北经济的发展对国家统一提出了要求。该时期也出现过西晋的短暂统一和一些局部的统一,如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等。这些因素都为全国大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12. 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规律和启示

特征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代表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南迁趋势往往在北方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有一定的影响

规律

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陆向沿海逐渐转移

启示

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经济建设

13.隋朝之前的科技、文化成就

类别

时代

人物

成就

科技

水利

战国时期

李冰

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具有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秦朝

秦始皇命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建筑

秦朝

秦始皇时期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天文历法

夏朝

夏朝制定了历法“夏历”

南北朝

祖冲之

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测算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结果只差50秒

造纸术

西汉

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

医学

东汉

张仲景

写成了发展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

华佗

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数学

南北朝

祖冲之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与其子合著《缀术》

史学

西汉

司马迁

写成历史巨著(史记),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

宗教

西汉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

东汉明帝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东汉

张角、张陵等人

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与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是道教的两个主要派别。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文字

商朝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

书法

曹魏

锤繇和胡昭

擅长行、草、隶书

东晋

王羲之

代表作《兰亭集序》,书法特点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雕刻

秦朝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南北朝

石窟艺术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