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雪|01回娘家

 Good寒雪 2022-01-06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葛覃


如果你问我现在最需要什么?我一定大声告诉你,是时间。人进中年之后,时间被工作、被生活切割得七零八落,才发现十年、八年真是指顾之间的事情。最幸福的就是睡前和醒后这段时光,这样的时刻才是属于自己的,自己才是自己的牧羊人。就如此刻,清晨五点半,从睡梦中刚刚醒来,窗外鸟儿啁啾地欢叫着,捧读着诗经《葛覃》,整个人皆觉酥软轻快愉悦,一幅娇俏地画儿在心河缓缓舒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表达讽谏、歌颂、典礼、祭祀、婚恋等主题。据说,在古代出嫁女子回娘家叫归宁。葛覃描写女子回娘家那份迫切喜悦的心情,读来实在让人忍俊不禁莞尔失笑。

春夏之际,长长地葛藤在山谷中盘根错节,薄薄的阳光水一样摊开在密密层层青翠的叶片上,满山谷的寂静,满山谷的清凉,满山谷的花香流泻,只有群鸟在山谷中或盘旋,或轻啼,一会儿又突然飞落于青青地枝桠,叫声格外地响亮。这样的时候,用手轻轻攀着藤枝,用镰刀割了去,回家织成细布或者粗布衣,穿上舒服极了。想着就要见到阔别多日的娘亲,便忍不住欢呼雀跃,告诉保姆就要回娘家了,把衣服里里外外都洗了,不要问为什么,因为将要清清爽爽、精精神神地回家看望双亲呢。

相信,回娘家这三个字不仅对古人对今时的女子也是尤为庄重的。正月初二无论和父母住的距离再近,也是要早早起床,买了鸡鱼,提了牛奶、火腿,不停吆喝着孩子、催促着男人,穿戴齐整,是要快快往娘家赶的。有人说,有父母在才是家,那一刻对于出嫁在外的女人,也是一种心灵回归的隆重仪式。而我,每当那样的时刻,总是想起左右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背着胖娃娃……那首通俗喜庆的歌儿,仿佛是一段关联着许多的悠远岁月。

犹记上学时,课本上花木兰从军回还那段文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在我,每每想起就觉得像出嫁女儿回娘家般天然而率性。只有回到父母那里,我们才觉得自己还是当年小小的孩童。可以毫无顾虑,不用字斟句酌地随心随性倾诉,可以懒散地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一任父母在厨房忙碌,可以随意撒娇,心安理得地读书看电视……种种的恣肆不羁。你不再是妻子、母亲、儿媳、工人、干部……撇开那些紧绷的角色,你是过往岁月里那个自由清白少年。不同的是,你变得更加体谅、温柔,眉宇间增添了沧桑,和父母当年的样子越来越接近。你望着父亲的驼背和母亲的白发有些心酸,你开始愿意仔细聆他们每一句絮叨重复的话语,就像小时候父母对待你一样,你变得前所未有地有耐心,就像小时候父母望着你的目光一样慈爱地望着他们。你心里清楚,时光真是不同了,一切都变了模样,但是你觉得只有回到他们面前,你才能卸下坚硬的面具,素面朝天、不顾脚大脸丑,你才能感觉到生活本来的快乐和适意。

有人说,女人一生是无家可归的。出嫁以后,对于夫家是外来的,对于娘家是嫁出去的。所以,每个女人都对孩子格外地亲。仿佛只有怀中这个小小的婴孩才是自己在世间唯一可以紧抓的寄托。最后,才发现孩子也不是。男孩长大有了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女孩也嫁出去了。往往这样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父母都已经过世,女人才知道,这个世界只有男人是唯一陪伴自己的人,才又回过头来讨好男人。至此,才忽然惊觉,这一生为了孩子,为了生活,付出太过。总是用尽力气去爱别人,唯独忘记好好爱自己,也太少时间陪伴父母。想着父母也曾经像自己一样满心的爱都扑了空,禁不住愧悔不已。

有人说,父母于之女的爱,子女能够报答十分之一就是好的。我也深有体会,孩子头疼脑热,一有风吹草动,父母即使千里之外也心急火燎地往那里赶,再不济也是一会一个电话的嘘寒问暖,父母要是不舒服了,子女总会想大人有抗力,匆匆打个电话确认不碍事就算完成任务了。我曾经深刻地想过这个问题,最后终于想明白了。子女爱孩子胜过爱父母,这样祖祖辈辈传下去,也是一种爱的深刻延续。我们所要反思的是,趁父母在,我们应竭力多陪陪他们,多用爱温暖他们,免得日后悔之莫及,留下更多遗憾。

不知别人怎样,即使如今,若是几日不见父母,梦里都是寻不见双亲的恐慌,醒来的时候总是腮上挂了泪珠,或者焦急呼的无措。在这节奏飞快、压力山大的时代,惟愿每个子女不仅能够安享诗经的片刻精妙,亦能够抽空常回家给父母温温粥、唠唠嗑,一起度度寂寞的黄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