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发一些读书笔记。有同好者可购买《人是如何学习的》来共读,并在这里交流读书心得。 《人是如何学习的》读书笔记 1. 专家的知识是围绕重要概念而联系和组织起来的;它“有条件地”指明了知识可使用的情境;它支持理解和迁移(到其它情境)而不仅仅是记忆能力。 【感悟】下面也将说到知识的“条件化”。现在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将概念作为一个名词解释,让学生进行反复记忆,却没有通过概念建构的方式让学生将这个概念“条件化”,所以,学生可能会将此概念背记的滚瓜烂熟,却在遇到新的场景(情境)时根本想不起来用某一个原理或规则来解决问题。 2. 人类被看作是由目标指引、积极搜寻信息的行动者,他们带着丰富的先前知识、技能、信仰和概念进入正规教育,而这些已有的知识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以及组织环境和解释环境的方式。反过来,这也影响着他们记忆、推理、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感悟】所以,前见在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如果不去探明学生的前见,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他们的记忆、推理、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首要教学原理》指出激活旧知的重要性。奥苏贝尔则指出,我们应该用一个先行组织者帮助学生在前见的基础上进行观念重组和概念重构,才有可能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3.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现代学习观就是人们利用他们已知道和相信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 【感悟】再次强调了前见的重要性。不理解现代学习观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甚至还停留在行为主义学习观阶段,教学不是福祉,而是灾难。 4. 新知识的建构必须来源于已有的知识,对这一教学观的合理引申就是教师需要关注学习者在学习给定主题时随之而来的不完整理解、错误观念和对概念的天真理解。教师还需要依据这些概念来帮助每个学生达到更成熟的理解。如果忽视学生的初始概念、观点,他们获得的理解可能与教师预期的想法大相径庭。 【感悟】教师设法了解学生原来的不完整理解、错误观念和对概念存在什么天真误解,非常重要,及其必要。这也就是我们主张在导学案中应该设置一些能够暴露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理解和观念的缘故。导学案承担的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探明甚至连学生自己此前也并不明朗的不完整理解、错误观念和对概念的天真理解,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就是在学生的原有基础上进行教学。这也是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 5.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不论如何教一个人,所有的知识是基于已有的知识而建构起来——即使聆听一个包含积极尝试建构新知识的演讲。 【感悟】已有知识,是一切教学的起点。如果不懂得学生的学习建构是基于已有知识的,也不去探明这些已有知识,并透彻地理解学生到底在已有知识上存在什么不完整、错误和天真理解,我们的教学一开始就走向了错误的方向。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就只能是听天由命般的了。导学案关注并查明,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的前见,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暴露”自己的前见,把已有知识中的不完整性、错误和天真性“可视化”,将会为后续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6. 有许多证据表明,如果教师关注学习者带到学习任务中的已有知识和观念,将这些知识当作新教学的起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生概念的转化,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感悟】这句话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它其实帮助我们明白导学案在激活旧知上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应该怎么设定、课堂教学中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学效果如何才检测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