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的空灵与充实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READING
课堂的空灵与充实

课堂的空灵与充实:空灵是师生忘却了尘世的纷扰,超越了自我,获得了智慧的点化,和情感的陶冶,一切如空气一般遁形却无处不在的状态;充实是知识、精神作为课堂的支柱,支撑着师生的课堂活动,在剖析和挖掘中感受到欣喜和满足、智力劳动后的充实。

当师生心无挂碍,和世俗之务暂且绝缘的时候,空灵就出现了;当师生受到知识的吸引并不断地探寻,并获得了“原来如此!”之感的时候,充实随之而来。

空灵能够让师生各自呈现着自由的生命,呼吸者自由的空气,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物万境,故而能思。所谓“空则灵气往来。” 

充实则是以自身生活的经验引发对知性的追求后得到的欣喜和满足,得到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

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不论是求真还是求美,不论是物理、生物还是社会、历史,都在空灵状态下的吸纳后进入师生的经验世界和生活世界。

出得来是空灵,进得去是充实。

教师高屋建瓴、以简驭繁是空灵;学生慎思明辨、豁然开朗是充实。教师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才能够吃透教学的本质与教学内容的核心,这时就可以驾轻就熟、收放自如地引领学生迈向知识的门径;学生只有调动自我系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更新自己的认知系统与行为模式。

在看似轻松自在、愉悦自然的氛围中,知识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头脑与心灵,绽放出生命的活力与思辨的魅力,课堂就形成了空灵与充实的高度统一。

在课堂中,老师的讲解或者点拨应该要言不烦,一语中的,要给学生以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受,这是空灵。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该酝酿时机,引导学生不断追问,当学生有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时顺势点出,一以当十,学生则豁然贯通,心领神会,这叫充实。

当课堂的空灵与充实达到了高度统一的时候,人就成为课堂的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