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全国乙卷的题目分析中得出中国英语教学为啥长期以来只会教出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从全国乙卷的题目分析中得出中国英语教学为啥长期以来只会教出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


 请各位好友将此文转发给需要的高中学生,无论是即将踏进高中学门的新生,还是已经进入高中的在读生,尤其是那些下了很大的功夫却收效甚微一直不能得其门而入的高中学子,可以帮助他们转变学习观念,掌握高效方法,提升英语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事半功倍地解决英语学习的困惑。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论述学科核心素养时说到: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在昨天的文章《从全国乙卷的题目分析中得出的一个关于英语教学的重大结论

》中,我们从26题开始,已经涉及到学生的思维培养的问题。

当然,这些思维方式,并不是英语学科独有的,譬如三段论(在数学、物理等学科,在语文、政治等学科,在历史、地理等学科中,得具备同样的逻辑推理思维),譬如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这是在语文学科、历史学科、政治学科上同样得具备的思维方法)等。所以说,思维品质并不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因为作为学科的核心素养,一定是该学科独有并作为本质素养的东西,才能成为学科核心素养。

但我们继续来观察2021年全国乙卷的高考试题,就会对此有新的看法和结论。2627题大家可以参考上一篇文章即《从全国乙卷的题目分析中得出的一个关于英语教学的重大结论》来观察。下面我们从28题继续来观察思考这些题目。

28. What are Von Wong’s artworks intended for?

A. Beautifying the city he lives in. B. Introducing eco-friendly products.

C. Drawing public attention to plastic waste. D. Reducing garbage on the beach.

文中答案出处:He builds massive sculptures out of plastic garbage, forcing viewers to re-examine their relationship to single-use plastic products. (划线部分为解题重点需要思维加工的部分,下同)

答题思路:语义转换+分析暗含意义

语义转换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论述,不再赘述。

re-examine their relationship 暗含pay attention to,因为审视关系暗含加以注意的意思

single-use plastic products 暗含waste,因为一次性产品中暗含成为垃圾的意思

这涉及到的是课程标准中的理解性技能:9. 根据上下文推断语篇中的隐含意义;

29. Why does the author discuss plastic straws in paragraph 3?

A. To show the difficulty of their recycling. B. To explain why they are useful.

C. To voice his views on modern art. D. To find a substitute for them.

文中答案出处:

Just 9% of global plastic waste is recycledbecause of their small size and weight, they cannot be recycledOnce the drink is gone, the straw will take centuries to disappear.

答题思路:语义转换+发现因果逻辑关系,经过简单推理得出结论

首先把这三个信息建立联结,然后通过because of等逻辑关系标志词,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从take centuries to disappear中提取暗含意思difficult to recycle,综合分析之后得出结论A

30. What effect would "Truckload of Plastic" have on viewers?

A. Calming. B. Disturbing C Refreshing D. Challenging.

解题思路:语义转换+理解、 阐释和评价文本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Every 60 seconds, a truckload's worth of plastic enters the ocean10,000 pieces of plastic, which were then tied together to look like they’d been dumped(倾倒)from a truck all at once.

通过具体描述,作者用颇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表达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这些数据和场境能够“刺激”到读者的神经。这就需要读者能够透过文字表面的原因,理解、阐释并评价文本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Artists' Opinions on Plastic Safety B. Media Interest in Contemporary Art

C. Responsibility Demanded of Big Companies D. Ocean Plastics Transformed into Sculptures

解题思路:找关键词或关键句,提炼每段大意;联结每段大意,从上位概念出发提炼文章主旨。即该题考查从语篇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语篇要义的理解性技能。

He builds massive sculptures out of plastic garbagethe artist built a piece calledStrawpocalypse,”; Just 9% of global plastic waste is recycledIn a piece from 2018, Von Wong wanted to illustrate (说明) a specific statisticVon Wong hopes that his work will also help pressure big companies to reduce their plastic footprint.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Ocean Plastics Transformed into Sculptures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1.语义转换始终是解开高考阅读理解的关键能力,上篇文章的观点得到加强;

2.高考阅读理解题目,即便是难度较大的阅读理解题,主要集中在考察文本理解性技能的层面,对于思维能力的要求处于中级状态,只要学会初步的逻辑推理、概括能力和推断能力,就可以答好高考英语的阅读理解题目。

现在的问题是:

1.学生一个缺乏语义转换的能力,这是由于长期用汉语学习英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造成的,即没有建立起初步的用英语学习英语、用英语思维英语的方法和技能;

2.学生不是缺乏这种初步的逻辑推理、概括和推断能力,而是不会用英语进行这种思维操作。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些文章翻译为汉语,学生能够轻松地完成这些题目的解答,因为这些阅读理解题目比起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汉语阅读考查的能力要求要低得多,高中学生完全可以轻松应付,但为什么到了高考英语试题,就觉得难,拿不准呢,是因为语言系统的转换。

由于英语语言系统和汉语语言系统的差异,同样的意思,用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表达之后,如果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作出反应,就需要在不同语言体系上建立不同的反应模式。而我们的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长期以来,缺乏这种模式的建立和强化,用汉语教英语,用汉语学英语,或者说表达形式看上去是英语,实际上头脑里的内加工过程却完全是汉语模式的,是一个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不发生改变,用英语的表层,用汉语的内核来加工信息的话,学生永远无法进入英语语言系统的加工模式,英语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空话。这就是为什么学了几十年英语,却仍然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真正原因。

由于推送规则的改变,你点个在看,下次的推送才能够及时送达您的跟前,请您看完之后点个在看,举手之劳,友谊永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