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该患者的治疗结果可能提示了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愈!

 印塔健康 2022-01-06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有180万新病例和160万人死亡。这些数据表明肺癌具有极高的恶性潜能,绝大多数肺癌患者最终死亡。因此,原发性肺癌的5年生存率极低,大约为21.7%

在过去的20年里,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出现了两种主要的抗肿瘤机制与传统化疗明显不同的治疗方法,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EGFR-TKIs。

奥希替尼是一种有效的不可逆EGFR-TKI对EGFR突变、EGFR T790M耐药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有效。

话题推荐:


2021年12月31日,Karger医学电子期刊报告了一个罕见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对奥希替尼单药治疗显示病理完全缓解的案例。
案例分析
一位70岁男性患者,因右下肺叶有一个逐渐生长的结节就诊。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CT)显示针状肿块,最大标准摄取值11.0,区域淋巴结及远端器官均无其他热点。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高达47.3 ng/mL(正常范围:0.0 ~ 5.0)。

患者被诊断为IB期(T2aN0M0)非小细胞肺癌,行胸腔镜下右下叶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

病理研究显示肿瘤为腺癌EGFR外显子21 L858R阳性突变,无BRAF V600E突变、ROS1重排和PD-L1表达。

术后2个月,患者开始接受复方制剂尿嘧啶替加氟片辅助治疗。随访CT显示右侧第八肋处有溶骨性病变,验证性PET/CT也显示骨转移,最大标准摄取值为5.4。此时血清CEA水平高达46.7 ng/mL。

在获得关于抗肿瘤机制、疗效和治疗副作用的完全知情同意后,医生开始给患者进行了单药奥希替尼治疗(80 mg/天)。

在奥希替尼单药治疗开始时升高的血清CEA水平为55.5 ng/mL,治疗开始后的6周下降至11.7 ng/mL,治疗开始后的6个月降至正常范围

胸部CT显示肋骨转移灶没有缩小,但在奥希替尼单药治疗12个月后,大块钙化清楚地划分了受影响的肋骨。右上肺叶原有的毛玻璃结节尺寸轻微增大。

图注: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a.CT上可见针状肿块伴胸膜压痕。b.切除的肺肿瘤放大图显示不典型细胞呈乳头状增生。


图注:骨转移的影像及病理表现。a.PET/CT显示右侧第八肋有溶骨改变和FDG积聚。b.PET/CT显示病变肋骨钙化和FDG摄取减少。c.切除肋骨切面未见明显肿瘤及白色椭圆形和多边形病灶(箭头)。d.受影响肋骨低倍镜显示无活癌残留和大块钙化(箭头),对应于切面上可见的白色和多边形病变。

因为右上肺叶原有的磨玻璃结节尺寸略有增大,2个同侧性病灶以及寡转移,开始对患者的肺结节和受影响的肋骨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肺病变无侵袭性腺癌,骨病变无存活癌细胞残留

患者术后8天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应患者要求,随访期间未接受任何系统治疗。

图注:非侵袭性腺癌的影像及病理表现。a.CT显示右上肺叶有一个小的磨玻璃结节。b.CT示磨玻璃结节轻度增大。c.结节放大图显示非典型细胞呈鳞状生长。CT断层扫描。
讨论
在该病例中,研究人员在证实奥希替尼单药治疗对骨转移有显著反应后,对该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这表明,对于寡转移或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在确定某种系统治疗(如靶向治疗)对转移或复发病灶相对长期的疗效后,在可行和适当的情况下,应采取手术治

评估抗肿瘤治疗对骨转移的作用通常是困难的,因为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将骨转移归类为非靶病变。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PET/CT的结果推测奥希替尼单药治疗对骨转移有良好的反应,但由于骨转移灶缺乏收缩,术前无法评估无存活癌细胞的骨转移。

该案例的最终观察结果表明,骨转移的病理完全缓解可能提示了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愈

参考来源:
https://www.

End

【重要提示】本公号【家属说】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RECOMM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