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马拉雅——听谢涛《两晋南北朝》转摘评论区(5)东晋

 梦想童年594 2022-01-06

1.司马颙目光短浅,不会长远地看待问题,虽然当时占据皇帝,地盘权利都很大,但是没有政治才能,不懂怎样收拢人心,做了很多昏庸的决定,最后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终于看到这个颙字了,yong二声。一是形容头大,引申为大。二是仰慕的意思。



2.陈敏(?—307年),字令通,庐江(治今安徽庐江)人[1],西晋官员。陈敏少有才干,初以郡吏之职补任尚书仓部令史。

陈敏个人成就:张昌之乱时,派部将石冰奔袭寿春。陈敏屡次以少胜多击败石冰,又讨平徐州反贼封云,更是斩杀石冰,安定徐、扬二州。后陈敏起兵叛乱,得以暂时割据吴越之地,但迅速败亡。


3..刘琨(270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光禄大夫刘蕃之子。


4.李雄(274~334),字仲儁,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人,成汉开国皇帝(304年~334年)。

建初二年(304年),李雄自称成都王,改元建兴,建兴三年(306年),李雄称帝,国号为成,建立成汉政权,改元晏平,在位期间,爱护百姓、知人善任,颇有明君之风。

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雄驾崩,享年六十一岁,庙号太宗,谥号武皇帝,葬于安都陵。


5.刘舆(265-311),字庆孙,中山郡魏昌县(今河北省无极县)人。西晋大臣,司空刘琨的哥哥,“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容貌俊朗,颇有才干,名著当时。举秀才出身,起家尚书郎。赵王司马伦辅政,迁员外散骑侍郎。齐王司马冏辅政,授中书侍郎,转为颍川太守。范阳王司马虓镇守邺城,授征虏将军、魏郡太守。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授司徒左长史,册封定襄郡侯。

永嘉五年,时年四十七,获赠骠骑将军,谥号为贞。


6.贾疋yǎ(?~312),字彦度,武威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人。西晋大臣,曹魏太尉贾诩的后代。

少有志向,初辟公府,出任安定太守。永嘉年间,出任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册封酒泉郡公。永嘉之乱后,联合麹允、阎鼎屡败汉军,拥戴晋愍帝司马邺,加号征西将军。

永嘉六年,讨伐卢水胡首领彭天护时,坠入山涧而死。



7.顾荣(?-312),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顾雍之孙、顾穆之子。

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初拜郎中,转廷尉正,历任诸王僚属,封嘉兴伯。顾荣见北方大乱,故弃官南归。后任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安东将军府军司,加散骑常侍。司马睿但凡有谋划,都与顾荣商议。

永嘉六年(312年),顾荣去世,获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元”。建武元年(317年),追封嘉兴公。原有《顾荣集》传世,今已佚。



8.在八王之乱后期,司马越在先后击败了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诸王的势力之后开始掌控西晋政权,并在晋惠帝死后立太弟司马炽为皇帝,是为晋怀帝。司马越自任太傅辅佐朝政,辅政期间不思团结官员一致对外,反大权独揽,杀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纷纷起兵讨伐。司马越自请出征石勒,永嘉五年(311年),司马越在项城忧惧而死,至此八王之乱终结。东晋年间追谥孝献。以晋元帝之子司马冲袭封。



9.丁绍(或丁邵)(?~309),字叔伦,谯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西晋时期大臣。

为人开朗公正,清明为政。八王之乱中,隶属“司马模-司马越”派系,历任广平太守,担任徐州、荆州、冀州的刺史。于时河北骚扰,靡有完邑,而广平一郡四境乂安,是以皆悦其法而从其令。

永嘉三年,暴疾而亡,册赠车骑将军,谥号为穆。



10.苟晞(?~311年),字道将,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省修武县)人[1]。西晋末年名将。

本名

苟晞

别名

屠伯

所处时代

西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河内郡山阳县

逝世日期

311年

主要作品

《承诏罪状东海王越表》《移檄诸征镇州郡》

主要成就

连败汲桑、吕朗、刘根、公师藩、石勒等,被时人比作韩信、白起

字号

字道将

官职

大将军、大都督、太子太傅等

封爵

东平郡公



苟晞,字道将,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人,年轻时为司隶部从事,深得长官石鉴的赏识,东海王司马越升他为侍中,然后,在八王之乱中辗转于几个司马亲王之间,最后范阳王司马虓升他为兖州刺史,成为一方诸侯。



11.伏利度,五胡十六国时期乌丸首领。后中了石勒的计谋,被石勒俘获并投降,后石勒率领伏利度的部下归顺了刘渊。



12.刘曜(?~329),字永明,新兴郡(今山西省忻州市)人,匈奴族。汉赵(前赵)末代皇帝,刘渊从子。

刘曜善于属文,工草书隶。自幼聪慧,气度非凡。汉赵建国开始,即为之征战,参与永嘉之乱,覆灭西晋王朝。此后,领兵镇守长安,拜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平定外戚靳准叛乱后,登上帝位,迁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光初二年,改国号为赵,供奉冒顿单于。

同年,大将军石勒自立,

刘曜的前赵与石勒的后赵战火不息。在位期间,向西攻打仇池和凉州,向东抵御后赵,对内提倡汉学,设立学校,发展文教事业。

光初十二年(329年),为石勒所俘,被杀身亡。



13.贺循(260-319.8.28),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两晋时期名臣,贺齐曾孙、贺邵之子。

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参与讨伐石冰之乱,又拒绝叛将陈敏的封赏。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出镇建业后,贺循应邀为其效力,历官吴国内史、军谘祭酒、太常等职,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

太兴二年(319年),贺循去世,年六十。获赠司空,谥号“穆”。

贺循善作文章,博览群籍。有文集五卷(一作二卷),今已佚。



14.【新亭对泣】

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15.王澄(269-312),字平子,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西晋官员、名士,王乂之子,王衍之弟。

王澄出身世家,少有盛名,勇力过人,爱好清谈。举止放诞,不拘礼俗。少历显位,累迁丞相(司马颖)从事中郎、司空(司马越)长史。迎驾有勋,册封南乡侯。晋惠帝末年,出任荆州都督,领南蛮校尉。日夜纵酒,不亲庶事,导致上下离心,最终辞去荆州刺史之职。永嘉之乱后,避难南渡,出任琅琊王司马睿军谘祭酒。

永嘉六年,途径豫章时,被江州牧王敦所杀,时年44岁,谥号为宪。



16.王导(276~339),字茂弘,小字赤龙,琅琊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开国元勋,政治家、书法家,王裁之子,王敦的堂弟。

交好琅琊王司马睿,随其移镇建邺,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士族。东晋建立后,册封武冈县侯,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王敦之乱”时,反对废除晋元帝,拥立晋明帝。晋明帝驾崩后,联合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苏峻之乱”平定后,全力稳定局势,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政。咸康五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献”,葬礼规格按照霍光、司马孚故事,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王导善于书法,以行草最佳。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自成一格,颇有声望,草书作品《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17.王弥(?-311),东莱郡(今山东莱州)人。西晋叛民领袖,汝南太守王颀(音“齐”)之孙。

永兴三年(306年),参加刘伯根起义,拜为长史。刘伯根死后,掳掠青徐两州,拥兵数万,声势浩大。永嘉二年(308年),率军进逼洛阳,为司徒王衍所败。于是,归附汉赵刘渊,拜司隶校尉,迁征东将军,封东莱郡公。

汉赵光兴二年(311年),联合刘曜、石勒攻破洛阳。回师青州途中,为石勒所杀。



18.汉民族内斗,其他民族虎视眈眈。更可怕的是,因为胡人善战,汉人也把胡人当作战士。

刘渊是单于的后代,南匈奴的首领。他仪表堂堂,才干非凡,曾被晋武帝称赞。在八王之乱中,刘渊先是为司马颖作战,而后自立。

304年,55岁的刘渊在山西并州自称汉王,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史称前汉。308年,刘渊称帝。

310年,刘渊去世,刘聪篡位。

次年,永嘉五年,刘聪派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打败晋军。随后,汉军攻入洛阳,俘获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316年,晋朝灭亡。

晋得国不正又恣意胡为,存50年。以一统天下论,仅存36年。



19.曹嶷(音“逆”)(约276~323),东莱郡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人,西晋末年将领。

早年在动荡中求生,参加王弥暴动。归附后赵,拜为征东大将军、青州刺史。驻守青州先后十二年,最重要的举措是建立广固城,把青州、齐郡、临淄三级治地纳入城中,成了山东东部的政治中心、经济商埠和军事重镇,内心归属于东晋政权。

太宁元年(323年),受到后赵皇帝石勒的攻打,最终兵败被杀。



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