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得寸进尺:北政南政,三阴在泉司天,寸尺各有不应,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前两篇推文(§12南政寸口:三阴司天,寸口不应,或两寸或右寸或左寸  §13北政寸口:北政之岁,三阴在泉,寸之不应,反其诊则见)中,南政北政之岁寸口不应、反其诊则应的道理已讲明。

黄帝随之得寸进尺地追问“尺候何如?”岐伯亦不厌其烦地随之所答。

先附录原文如下:

帝曰:尺候何如?

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一、尺候何如?寸和尺的关系

前述南政北政寸口不应之“寸口”,特指百脉朝会之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穴”。

但是,当黄帝提出“尺候何如”这个问题时,“寸口”已经不能再简单地等同于太渊穴(挠动脉搏动处)了,“大寸口”指寸关尺三部,“小寸口”特指“从太渊至鱼际处”。

扁鹊(秦越人)问难《黄帝内经》的《难经·一难/二难》讲:“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二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中一寸,阳的寸内九分。尺寸始终,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难经》一难中的“寸口”是“大寸口”概念,分为三部:鱼际为寸,太渊为关、经渠为尺,寸关尺连成一线共长“一寸九分”,都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位。而二难中的“寸口”则是“小寸口”概念,特指从太渊(关)至鱼际这一小段经脉路线。

说来说去,把人都说晕了,直接附图理解好了。 

一言以蔽之,当黄帝问尺候何如?”的时候,所指的“尺”就是指的大寸口的“尺部经渠穴”。

相应地,当岐伯顺着黄帝之问而回答的时候,所谓“寸不应”、“尺不应”都是在大寸口概念之下讲的,这是与前面两篇推文讲的“寸口不应”所不同之处,望读者能够注意并辨别之。

二、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

上篇推文中已经附录过一个南政北政寸尺分应图,再次附录如下:

 

北政之岁,少阴在泉故三阴在下,则寸不应;少阴司天故三阴在上,则尺不应。

下为在泉,上为司天。

寸不应则尺应,尺不应则寸应,正如前篇推文所引原文所言“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否则,寸不应且尺亦不应,人岂非奄奄一息,驾鹤西游于朝夕之间?

作图如下:

三、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

南政之岁,道理亦类似于北政之岁。

南政之岁,少阴司天,两寸不应则两尺有应;少阴在泉,两尺不应则两寸有应。

附图如下:

四、左右同

这是说的少阴位于司天在泉左右间位置的情况。

无论南北之政,左不应则右应,右不应则左应,无论寸与尺。其道理如同上面所谓上不应则下应,下不应则上应;寸不应则尺应,尺不应则寸应。

五、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能知阴阳上下六气分治之理,定准少阴之位,则无论南政北政、寸尺之不应与应,皆能了然于胸。简言之,能懂得“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此一语,则能余绪不论,故“一言而终”。

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不懂“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之扼要者,莫测其要则东猜西想,疑惑丛生,“流散无穷”。

前面四、左右同”,本推文特意没有附图,试问各位读者能够自行补上“左右同”的附图吗?

且将之作为岐伯所谓“一言而终”还是“流散无穷”的检验标准之一吧。

我相信,只要肯用心,你就能行!

今天到此结束吧,明天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