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78编辑:zhagndandan 来源:养生之家 发表时间:2021-06-09 20:17:53 养生之家导读:二陈汤治这种疾病的医案、配方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感冒后顽固性咳嗽 感冒后顽咳之症,为临床常见而难治之症。临床遇见的感冒后顽咳患者,多见久咳,痰多清稀,或白稠,舌淡红、苔白或微黄;常规化验、胸部摄片检查常无特殊。详问病情多数患者病初都有使用1种或多种抗生素史,因效果不显而转看中医此类患者多因误治、失治而致外邪留连,或初为风热,或风寒人里化热,投寒凉之品,伤及脾肺之阳气,气机痹阻,肺失治节,脾失运化,津聚水泛,痰湿内停,肺失宣肃,故久咳不已。 【临床应用】 1.余蓉等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咳嗽125例。其中男75例,女50例;年龄365岁,平均32岁;病程1~12个月,平均2.5个月;急性支气管炎65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1例,上呼吸道感染29例。同时随机设立西药对照组,共98例。其咳嗽症状、年龄、性别、病程与治疗组比较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予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方用:茯苓15g,甘草5g,五味子10g,干姜、细辛各5g,法半夏陈皮各15g。痰多,加紫菀、款冬花各20g;咽痒则咳,不能自止,加蝉蜕、薄荷各10g;胸闷,气涌上冲而咳,加麻黄、紫苏子、杏仁各10g;痰稀薄,舌淡、苔白或白滑,加桂枝10g,白术15g;痰黄稠,舌质红、苔薄黄,去干姜,加知母10g,桑白皮、紫菀、款冬花各15g;干咳无痰,口干少饮,去干姜,加沙参、麦冬各12g,知母10g;咳甚则汗出,乏力,加北黄芪18g,白术15g,牡蛎20g;咳而遗尿,加人参10g,补骨脂、益智仁各12g,桑10g。小儿剂量酌减。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头孢拉定胶囊0.5mg,每日3次;溴已新16mg,每日3次。两组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忌食生冷、煎炸刺激的食品。结果:治疗组125例,治愈87例,治愈率为69.6%,量效29例,显效率为23.%,无效9例,无效率为,, 7.2%,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98例治愈21例,治愈率为21.4%,显效33例,显效率为33.7%,无效44例,无效率为44.9%,总有效率为55.1%。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着。 2.李伯用自拟的二陈牛蒡汤治疗外感后顽咳87例。其中男45例,女42例;年龄11~76岁;病程12天6个月所有病人均做胸透或胸部摄片,除外肺及气管病变所致咳嗽。血象正常或偏高。口服自拟的二陈牛蒡汤,7天为1个疗程,若2个疗程无效,则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方药:广陈皮、制半夏各9g,茯苓、黄芩、牛蒡子各12g,甘草、桔梗、木蝴蝶各6g,鱼腥草3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服药期间忌油腻、辛辣之物。痊愈(咳嗽完全消失)81例,占93%;好转(偶尔有咳嗽)6例,占7%。 【病案举例】 吴某,女,30岁。2002年3月15日初诊。咳嗽4个月为主诉。 4个月前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经输液抗菌治疗10余天,咳嗽未除,继服多种抗生素及市面所售多种止咳药水毫无疗效。就诊时诉咳嗽阵作,咽痒难忍,痒则气上涌而咳,不能控制,受凉、讲话后明显,饮温水稍缓,略少许白色泡沫痰、或灰白痰,精神食欲可,舌质淡嫩、苔薄白腻,脉缓。胸片检查未见异常证属风寒留恋、痰饮阻肺,治以疏风散寒、温肺化伙,方选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二陈汤加味。 药用:茯苓15g甘草3g,五味子9g干姜9g,细辛3g,法半夏、陈皮各12g,蝉蜕10g,紫菀20g,紫苏子0g,僵蚕15g服上方3剂而减半,咽痒能忍,咽微干,少饮,偶咯白稠痰,舌淡红、苔薄白,脉缓。上方去甘草、细辛,加沙参15g知母6g,连服5剂,咽痒止,咳嗽消。随访半年未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