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桩漫谈|小腹松圆

 勇敢的芯2 2022-01-08

图片

师爷示范平步撑抱桩

关于小腹松圆的问题,先师爷姚宗勋先生在他的逸文《麟角集》里是这样说的:

小腹松圆是调整胸腹之松紧。

麟角者,麒麟之角也,正如《诗经·周南》所曰:「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故后世多以「麟角」一语喻指宗藩之盛,同时也常常用来比喻稀罕而又可贵的人才或者说珍贵的事物,师爷逸文之所以取名为《麟角集》,即是此意。

小腹松圆这个锻炼要点,在我们站桩里面是很有讲究的,但并不是每一个站桩的人都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有的人可能连小腹和肚子具体是人体的哪个部位都分不太清楚,因此,关于小腹松圆的问题,确有其深入讲解之必要。

腹部是人体骨盆和胸部之间的身体部分,按照上中下三条水平线和左右两条垂直线,腹部可以分为这样九个区:左右上腹部,左右侧腹部,左右下腹部,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

在我们站桩里的表述没有这样细化,也没有这样复杂,以肚脐位置水平划分:肚脐以上就是上腹部,肚脐以下就是下腹部。

我们这里说的小腹,指的就是下腹部;

我们平时讲的肚子,指的就是上腹部。

如果一个站桩的人不是小腹松圆,而是靠近胸部的上腹部凸出来了,挺着一个大肚子,俗称「啤酒肚」,那这个人不是站桩方法有问题,就是生活习惯有问题,或是二者都有问题。

小腹松圆,这里的「松」,就是放松的意思,不只是小腹要放松,胸部同样也要放松;这里的「圆」,就是充实的意思,小腹要充实。

我们在讲解和传授意拳站桩时经常提到小腹要放松,尤其是针对站桩养生的情况。

这里的小腹放松,其实是指我们按照站桩的动作要领,摆好这个站桩姿势以后,小腹自然形成的一种生理状态。

站桩时的小腹放松,主要与我们的站桩姿势有直接关系,比如平步桩法,我们做到收臀坐胯的同时,还要注意腰平背直,人的身体条件各有不同,因而对这两个动作要领的适应程度也各有不同。

如果初学者比较适应这两个动作要领,那小腹的感觉就是相对比较放松的;如果初学者不太适应这两个动作要领,但又必须这样去做,那小腹很多时候就是感觉没有怎么放松,甚至还有一点向内收紧的感觉。

这两种情况都是站桩里面很正常的生理反应,大可不必在意,只要坚持按规范和要求站桩,这个时候小腹的感觉是松的就是松的,是紧的就是紧的,实际上这时的紧还是松,只要小腹没有用力就是了,松紧都是相对而言,锻炼既久,小腹慢慢就会放松下来。

这里的小腹充实,主要还是一个胸部要放松的问题,胸部放松最根本的取决于横膈膜的放松程度。

横膈膜就是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分隔,我们站桩时要注意体会内在横膈膜的松紧变化,没有横膈膜的松紧变化,就不会有所谓呼吸鼓荡开合的作用,祖师讲「呼吸弹力」也就无从谈起。

横膈膜放松后,心胸就会豁然开阔,小腹就会充实饱满,似有一种由内而外向四周均整膨胀的感觉,这不是我们小腹用力在这样做,而是因为我们的横膈膜放松后开始下降,从上腹部压缩到下腹部,小腹自然充实饱满,这就是我们讲「腹实胸空」的道理。

横膈膜是如何放松的呢?

横膈膜要想真正得到放松,关键在于横膈膜是不是能够做到左右拉伸,左右拉伸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横膈膜的弹性,此与日常生活里「抻面」的意思颇为相似,所以,站桩时要特别注意肩撑肘横,尤其是两肘曲池穴的位置有左右伸展之意。

图片

师父演示试声

另外,意拳里还有「小腹常圆」和「小腹实圆」的说法,我在《习拳笔录》第2篇里这样写过:

松静是养生锻炼的要求,故讲「小腹松圆」;松紧是技击训练的要求,故讲「小腹常圆」,而发力试声之瞬间则为「小腹实圆」。

习拳笔录【2】

关于小腹常圆,师爷是这样解释的:

小腹常圆,是指在动作时也要保持心窝微收,小腹松圆,气不可上提,也不要压,维持自然。

所以,小腹常圆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尽可能保持小腹松圆的自然状态,也可以说小腹常圆就是小腹松圆的一种常态,正如《拳学新编》释义 :松圆,气极静之时也,其气至平,贯注全身,浑然一致,此乃常态也。

至于小腹实圆,我们讲有什么程度的松,就有什么程度的紧,松的时候多,紧的时候少,紧是一瞬间的紧,横膈膜的锻炼同样适合这样的松紧原则。

所以,我们在发力或试声时小腹突然一震,一震就止,前人所谓气贯丹田,此即我们意拳发力或试声时所讲的小腹实圆。

亦如《拳学新编》释义:实圆,气由静而动之时也,胸宽腹实为发力时瞬间之现象也。头顶,足蹬,手张,腰坐,气注于腹,用以足力,此乃变态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