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世凯绝色女秘,集权、钱、美貌于一身,比传奇更传奇!

 热带咖啡 2022-01-08

图片

她这一生,

遭遇过众叛亲离,遭遇过奇耻大辱。

可她却逆风翻盘,

成为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女秘书。

集钱、权、名于一身,

论才情,林徽因不及她,

论格局,张爱玲比不上她,

她的万种风情,

引无数男子竞折腰,

可她却走上了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还开创了中国史上无数第一,

她这一生,比传奇更传奇!

她,就是吕碧城。

图片

1883年出生的她,家世十分显赫:

父亲吕凤岐,曾任国史馆协修、

正三品山西学政官等职,

母亲严氏,是咸丰年间,

女性文坛领袖沈善宝的亲外孙女。

出生于如此家学深厚的书香门第,

她自小就不同凡响。

5岁,听到父亲说:“春风吹杨柳”,

她脱口而出:“秋雨打梧桐。”

11岁已写出,

“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

这样豪情万丈的词句。

她的才华远近闻名,

世人都道:吕家有才女,

每有词作问世,争相传诵。

官宦之家,才媛之名

这令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

父亲给她选中汪家公子为夫婿。

如果就此发展,

她会像大部分大家闺秀一样,

衣食无忧,富贵荣华,

然而天不遂人愿,

最是人生得意,亦是人生极端。

图片

12岁那年,父亲猝然病逝,

吕家只剩四女和寡母,无男丁支撑,

父亲留下的丰厚家业,

族人们个个“虎视眈眈”,

他们以家中无后为由,

对她们敲诈勒索强霸财产,

更有狠毒之人竟唆使匪徒将母亲劫持。

为救母亲她挺身而出,

不顾匪徒对她威胁四处告援,

时任两广总督的樊增祥,

曾是父亲的朋友,

收到了她情深义重的书信,

被她所感动施以援手,

总算救出了母亲。

然而一个困境解决了,

却又给她带来更大的困扰。

图片

救母一事,

让让与她有婚约的汪家起了戒心:

一个人微言轻的女子,

竟敢抛头露面与匪徒作对,

更不可思议的是,

她还将这件事办成了。

小小年纪,能如此呼风唤雨,

那嫁进来还不得将汪家搅个天翻地覆?!

汪家十分顾忌,提出退婚要求,

女子未嫁被退,

这在当时是奇耻大辱。

可她自有一股冲天豪气:

父亲培养我,不是为了让我被人挑选,

他们没资格来挑选我,

而是我来挑选他们!

图片

众叛亲离,伦常惨变,

母女五人不得不投奔舅舅,

寄人篱下委曲求全六年,

她觉得不能再这样苟且度日,

恰在此时,

废缠足、兴女学、倡女权的思想,

在各大报刊声声呐喊,

独立、自由的声音,

让她萌生了求学的念头。

可她一提出要读书,

舅舅竟反手给她一巴掌,骂她:

“女子无才便是德,你读什么书!”

本就要强的她一气之下,

只身逃走奔赴天津。

这一逃,逃出了民国史上,

最为耀眼女子的风云传奇!

刚到天津时,

她得知舅舅故交方秘书的夫人,

住在《大公报》社,

便给方太太写信求助。

此信无意中,

被《大公报》创办人英敛之所见,

英敛之为她的文采和胆识深深折服,

请她来《大公报》工作,

就这样,她破天荒地,

成了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

而很快,她就凭借无与伦比的才华,

与不输男儿的胆识,

征服了整个中国文化圈。

图片

英敛之

她到《大公报》数月,

发表《论提倡女学之宗旨》

《敬告中国女同胞》

《兴女权贵有坚持之志》等文章,

抨击男权压迫、提倡兴办女学、

鼓励妇女自强自立,引起社会巨大反响。

切中时弊的思想让人耳目一新,

她的斐然文采更令人拍案叫绝。

她在词作《满江红》中,

一抒对时局的悲愤:

羁与绊,无休歇,

叩帝阍不见,愤怀难泻,

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

在诗作《书怀》中,

她高呼报国之志:

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做新民。

这些诗词的胆识、志向之高远,

令梁启超、严复等著名学者,

都忍不住叫好:

“吕碧城,绝非一般女子所能比拟!”

“李清照之后,

中国近三百年来第一女词人!”

图片

吕碧城书法

学界对她一片赞许,

政界也对她十分关注,

京津督署官员,

李鸿章之侄李经义

清廷外交部驻直交涉特派员徐芷生

直隶学务处行政员傅增湘等人,

对她提倡女性办学的思想十分看重。

有人写诗:

飞将词坛冠众英,天生宿慧启文明。

绛惟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图片

她刚直率真的性情,横刀立马的气概,

更引来革命派的注意,

著名女革命家秋瑾,

读过她的作品后,视她为同道中人。

1904年,两人在报馆相见,

长谈三天难舍难别,

因为抵抗封建,伸张女权,

这样共同的志向和追求,

她和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

后来秋瑾不幸遇难,

无人敢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其声”,

唯有她,

冒巨大风险写下《革命女侠秋瑾传》,

公开发表以示哀悼之情。

她还和朋友一起,

想方设法将秋瑾遗体运走并掩埋安葬。

图片

秋瑾

因如此无畏的胆魄,

她声名更胜从前,得到各界高度评价:

“能辟新思想,思破旧痼弊,

欲拯二万万女同胞……”

她已经在《大公报》风生水起,

但她觉得只靠手中这支笔这张报,

要解放女性思想还远远不够。

世上女子本无地位,

欲得真正男女平等,

必先有知识和精神的平等,

她决定办一所女子大学,

让更多的女子,

走上一条真正独立自主的人生之路。

为了办校,她四处奔波筹款,

拟注册、邀董事、觅校址、聘教员、

求教社会朋友,

事事亲力亲为无不尽心。

奈何当时背景下,

女校还并未纳入正规教育制度,

最后的成立批文阻力重重。

幸而,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

很是赏识她的才华,

见她对此事极为坚持,便帮了她一把。

1904年9月,艰苦缔造将近一载的,

“北洋女子公学”,终于成立,

这是近代中国,

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女子学校。

两年后,

学校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

年仅23岁的她成为校长,

她是中国近代女性,

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

图片

北洋女师范学堂开学仪式时合影,后改名为天津女子师范学校。

在学校,

她用“妇女能撑半边天”的新思想,

推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

她提出,

女性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六年里,

她一点点将不被世人认可的女校,

硬是办成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

从这里,走出了:

邓颖超、许广平、刘清扬等,

知名女性社会活动家。

图片

由于提倡妇女解放,女生多穿宽袖短衫、短裙,留短发,显示出女生的活泼与朝气。

在她影响下,

她的几个姐妹皆从事女子教育,

大姐吕惠如,

担任南京两江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二姐吕美荪,

担任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妹妹吕坤秀任教厦门大学,

吕家四女,

均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女教育家,

世人称“淮南吕家,天下知名”。

讲到这里,只有28岁的她,

已经拿下了好几个“中国第一”:

中国新闻界第一个女编辑,

近三百年来第一女词人,

与秋瑾齐名的第一批女权先驱,

中国最早一所女校校长。

这些身份,随便一个都闪耀若星辰,

但特立独行的她,一生传奇远未止步。

图片

吕碧城

1912年,大总统袁世凯,

请她当总统府秘书,她由此成为,

进入民国中央政府的第一个女性。

短短两年,

她就担任中央最高政务长一职,

她提出,在这个竞争的世界,

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强国,

就必须四万万人合力,

不能忽视二万万女子的力量,

因此解放妇女、男女平等,

是国之强盛的唯一办法。

她欲加大办学力度,

增加政府女职员工作,

然而,

却在即将迈出一大步的关头,

袁世凯却要忙着称帝。

好不容易推翻的帝制,

难道还要让所有人,

再回去那个封建牢笼吗?

她顿觉官场黑暗,心灰意冷想要辞官。

很多人不理解,她一个弱女子,

能从最底层一点点爬到这个位置,

眼看声名,权力尽握手中,

可她却为了所谓的“女性自由”,

就视这些如粪土,说不要就不要了?

她还真的从未在意这些,

说不干就不干,

扔下一封辞职信就跑去了上海。

而很快,

她就又拥有了一个更加夺目的身份!

图片

在上海期间,她与外商合办贸易,

还挑战股市,谁知两三年,

她就积聚起可观财富,

成为上海首屈一指的女富豪。

沪上朋友艳羡不已:

优秀的人果然干什么都很优秀,

没想到吕碧城竟还有非凡经济头脑。

她出入于各种精英聚会,

出手阔绰又聪慧貌美,

一时倾慕她的人如过江之鲫。

尤其李鸿章之子李经羲,

袁世凯之子袁克文,

对她一直十分倾心。

但她却从未答应任何人的追求,

总是孑然一身。

有次她参加交通总长叶恭绰的聚会,

在座人聊起她的婚事,

她落落大方说:

“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

奈何梁启超早有家室,

汪荣宝(当时江南四公子之一)人不错,

但也已结婚,

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

诗写得不错,但年届不惑未免太老。”

有人问:

”你不是二公子袁克文的红颜知己吗?”

她笑说:“袁克文属公子哥儿,

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图片

袁克文。后来袁世凯倒台后,袁克文果真在风尘之地潦倒度日。

在座众人叹息,是她眼光太高,

就不能降低点要求好歹找一个吗?

她说:“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

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

因此难得相当伴侣,

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

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

只有以文学自娱耳。”

她又说:“我爱我自己,没有情敌。”

这番激进的单身主义言论,

听得同座中人个个咋舌。

声名她有过,权力她也有过,

如今又一身富贵,

但她并没有选择安于现状,

而是选择走更多的路,看更多的风景。

她一直苦学英语,1920年赴美留学,

在哥伦比亚大学她学英文和美术,

常常背着画板去到海边,

画那些在沙滩上奔跑的孩童,

或者一个人看落日,将变幻光影捕捉。

与此同时,

她还担任上海《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她进入美国上流社会,

结识了大量政要富商、明星名媛。

她出手大方,学识渊博,衣着时尚,

走到哪里都备受关注。

两年后从美国回来,

受到开放自由思想的感染,

她越来越大胆前卫,

曾身着黑色薄纱之舞衫,

胸前及腰下绣孔雀翎,

头上插翠羽数枝参加聚会。

图片

这样奇装异服的打扮,

有人说她美艳有如仙子,

有人说她太放飞自我了,

而她父亲的朋友、

当时已经70多岁的樊增祥,

看到她如此个性十分赞赏,说她是:

巾帼英雄,如天马行空,

即论十许年来,

以一弱女子自立于社会,

手散万金而不措意,

笔扫千人而不自矜,

此老人(樊增祥自称)所深佩者也。

她的脚步从未停下,

在美国她受到动物保护组织的感触,

决定将自己的余生,

投入到保护动物中去。

1925年5月,国际保护动物会,

在奥地利首府维也纳召开,

她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人参会,

她“戴珠抹额,着拼金孔雀妆大衣”,

用一口流利英语完成精彩的演讲,

她提倡素食,“护生戒杀”,

作为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

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

图片

1929年在奥京维也纳万国保护动物大会演说时之服装

维也纳的《泰格报》评论称,

“会中最有兴味、耸人视听之事,

为中国吕女士之现身讲台,

其所着之中国绣服鹬皇矜丽,

尤为群众目光集注之点。”

英国杂志刊文称其为

“一个著名的中国诗人、

一个知识广博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典型的素食者。”

她在国际名声大噪,

使得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代表,

竞相邀请她前去演讲。

她欣然前往,她说:

我要将外面的世界介绍给中国人,

也要让世人领略中国女性的风采。

图片

吕碧城旅行欧美的游记作品

1929年,她旅居伦敦,

偶然捡到一佛学小册,

从此,她又变成了一个佛教徒。

第二年她正式皈依,

颂扬佛经为战中人民祈福。

她还给国内赈灾机构捐款,

帮助流离失所的难民;

1933年她捐款十万元给红十字会,
这笔钱在当时堪称天文数字。
“七七事变”后,
她出国辗转于欧美国家,
希望用佛教慈悲呼吁“护生戒杀”,
阻止野蛮的战争。

1940年,已经57岁的她,

想回到故土,可连年战乱她回不去了。

她叹神州陆沉,悲愤哀感写道:
“孔雀徘徊,杜鹃归去,我已无家。”

图片

吕碧城在巴黎

她辗转抵达香港,可随着香港沦陷,

她只能避入一座寺院,

一度感时伤世,几次想出世呼吁救国,

可她多病的身体已经不允许她这样做了。

1943年1月24日,

在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战争的忧愤中,

一段传奇,就此落幕。

她留下一首绝笔诗:

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

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她曾留遗言,死后不留尸骨,

火化后骨灰和面为丸,

投入南中国海,喂鱼,

这,是她最后的自由和倔强。

图片

人生的长度是命中注定的,

可人生的宽度却可以无限延展,

吕碧城一生不停尝试角色转换,

从女报人到女校长,

从女富豪再到动物保护主义者,

她活出了别人几生几世的宽度。

在她之前,

世上本无女子地位,而她在乱世飘萍中,

无畏敢为天下之先,

独闯出一条女性自由强大之路: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

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

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民国第一奇女子......

这么多头衔集中在一个女子身上,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

简直不可思议。

一身琴心剑胆,一生五彩斑斓,

陌上花开君子香,最奇不过吕碧城!

谢谢您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