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一年就要结束,春节前最近的一个传统节日腊八节也即将来临。腊八节不仅是民俗也融合着饮食文化,这一天喝一碗温热的腊八粥,在寒冷的冬天暖暖的。 节日习俗和饮食也渗透着人们的生活态度,作为春节的一个序幕,腊八节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节日,它的来历也很有意义。
腊八节由来 在古代的时候为了感恩神灵和祖先,庆祝丰收,在腊八节这天进行祭祀仪式。 古代人对鬼神都有畏惧,在孩子或大人身体不好或者有疾病时,往往会和鬼神作祟联系在一起。 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让鬼神害怕,除了一种赤豆,所以古代人用赤豆煮粥也是降伏鬼神祛除病患的一种心理寄托。
在佛教中有记载,释迦牟尼在深山中静坐修行数年,饿到瘦骨嶙峋,仍然一无所获。 就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位牧羊女用栗、米煮成粥给他吃。吃完后释迦牟尼立刻有了精力,在菩提树下也有所醒悟,这一天恰巧是腊月初八,也成为了释迦牟尼的成佛日。
人们也为了祈求佛祖保佑,纷纷到寺庙求一碗腊八粥,也叫“福德粥”、“佛粥”和“福寿粥”。 历代经过演变,腊八节已经成为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 腊八节风俗 腊八蒜: 在腊八节这一天,我国的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做腊八蒜,做法非常简单。将包好的蒜瓣放在玻璃瓶中或者坛子里用醋浸泡,腌制后成为鲜艳的绿色。
腊八面: 腊八节这天早上在陕西的一些地区有吃面的习惯,称为腊八面。人们还会根据口味喜好不同,在面里放入各种配料,黄豆、胡萝卜、木耳等等。 腊八粥: 腊八节这几天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最早是在米中放入赤小豆煮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用各种米和配料混合在一起熬制成粥。
杂粮和糙米加上豆类,不仅熬出的粥浓稠,营养丰富,口感也非常不错。各种豆类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与米类的营养互补,有人还会添加一些干果类。 孩子喝腊八粥有讲究 腊八粥里面食材种类丰富多样,有很多豆类或者块状食物,这对年幼的宝宝在进食和消化方面都有影响,所以照顾孩子口味的同时也要从易咀嚼易消化角度考虑。 1、食材精减,添加适合孩子的食材 适合孩子喝的腊八粥常见的有小米煮粥时加上南瓜加上红枣煮,南瓜因为香甜和软糯平时用来做宝宝辅食比较多,如果加上红枣口感更好。
2、易咀嚼为主 一般腊八粥中各种豆类对幼儿来说,吃下去难以咀嚼还有被卡住喉咙的风险,比如红豆、葡萄干、花生豆等。 幼儿不宜吃含有大颗粒食材的粥,或者熬制时做一些特殊处理,切成细碎的颗粒,以免在喝粥的过程中,宝宝被呛带来风险。 3、注意浓稠度 腊八粥因为食材多,熬出来比较浓稠,成人喝了没问题,幼儿咀嚼力还没有那么大,喝下去后吞咽比较困难,宝宝会抵触。 给幼儿喝的八宝粥可以比成人的稍微稀一些,容易进食宝宝也喜欢喝。 4、考虑消化能力 虽然腊八粥中的各种豆类保证摄入多种营养,但考虑到幼儿的消化能力不完善,一些豆类食品不容易消化,吃下去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使宝宝身体不适。
枕边育儿寄语: 我国的大多数传统节日都和某种特色食物有关,腊八节作为春节前最后一个节日,每个家庭都很重视,喝一碗腊八粥也感受到冬日的温暖。 如果有孩子,可以向孩子讲述腊八节的来由、常见的风俗,同时给幼儿喝的腊八粥也要考虑到健康方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