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疲法:赛后除疲法

 鉴益堂 2022-01-11

运动后按摩的目的,在于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肌肉的营养,消除疲劳,恢复肌力。对大运动量后局部肌肉酸痛进行按摩,能促进代谢产物乳酸消散,使肌肉放松,疼痛减轻或消失。

除疲法一般都采用全身推拿。同时,根据运动的项目和疲劳的情况进行穴位重点推拿。一般重点按摩运动负担最大的部位,在按摩肢体时应先按摩大肌肉群,后按摩小肌肉群,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循序进行。

1.取穴手法和作用
由于运动项目不同,运动员主要的活动部位也不同,为了适应各项运动特点,在赛后按摩时所选用的部位及重点穴位也须因人而异。现根据人体部位将常用穴、手法及作用分别介绍如下:
(1)头面部  ①取穴:以印堂、百会为主,辅以睛明、阳白、瞳子谬、四白、百会,角孙、翳风、听会、耳门、头维等;②手法及作用:用力掐按可以镇静安神,消除疲劳,尤其运用于消除过度使用视力及听力的精神疲劳。
(2)肩颈部  ①取穴:肩贞、肩骼、肩井、巨骨、曲垣、天宗;②手法及作用:用力按揉、推拿、点按法等,可消除疲劳和肩背酸痛。
(3)腰背部  ①取穴:大椎、身柱、神道、腰俞至阳八骼、命门、阳关等;②手法及作用:点、擦、揉、按、扳法等,放松腰背肌肉,消除酸痛,滑利关节。
(4)胸部  ①取穴:璇玑、膻中、俞府、或中、神藏、灵墟;②手法及作用:点、揉诸穴,可治喘息、胸痛。
(5)腹部  ①取穴:上脘、中脘、下脘、幽门、梁门、天枢、带脉、天枢、关元、气海;②手法及作用:点揉、摩法。可调和肠胃,疏通气血,调整脏腑机能。
(6)上肢  ①取穴:臂脯、曲泽、少海、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大陵、腕骨、阳溪等;②手法及作用:滚法、揉按、搓法、抖法。逆经络循行路线推拿,可以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活血散淤止痛。
(7)下肢  ①取穴:髀关、风市、伏兔、梁丘、血海、阴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昆仑、环跳、居醪、承扶、殷门、委中、委阳、承筋、承山、飞扬、申脉、照海、涌泉;②手法及作用:推按、拿捏、推揉、抹、擦、搓。作用同上肢。

2.临床举例
(1)运动性腓肠肌痉挛  ①伸膝关节,扳坶趾及踝关节背屈,以引筋缓解痉挛;②捏腓肠肌局部及跟腱;③点揉委中、委阳;④搓揉下肢;⑤配合揉肝俞、肾俞、承山、拿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2)上肢疲劳酸痛  ①滚肩部:上臂和前臂各2~3分钟,初宜轻柔、逐渐加力,以运动员能耐受为度;②顺序按揉臂脯、曲池、手三里、温溜、合谷诸穴,用力稍重,以耐受为度;③从肩部开始向下至上臂和前臂施以搓法,然后抖上肢,连续反复3次。以放松肌肉,消散淤滞,解除疲劳。

3.注意事项
(1)治疗时手法宜重,频率要快。
(2)本法可配合热敷,疗效更著。
具体操作时,可先推按肾俞,继用按压加强刺激,用滚法在肾俞、大肠俞区域操作,最后擦肾俞、命门,以透热为度。

当前文章浏览量:14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