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修心的常见误区

 衆妙之門 2022-01-11

诗曰:六年炼尽无名火,十载修成换骨丹。湛湛虚堂无挂碍,已知跳出死生关。

在中国的传统身心修养中,有参禅悟道的说法。其中参禅指的是明心见性,悟道指的是养气炼丹。由于古代高僧大德的隐遁高蹈,于是很多俗人也想仿效高人,找个清静的地方参悟禅法。到了近现代时期,更是有很多的名人、学者也投入到了参禅的行列中。可是,由于每个人的见识高低深浅差别极大,究竟谁参悟了性宗,谁打开了本来,众人莫衷一是。禅法传至六祖,衣钵便不再传授。惠能大师更是说,有道者得,无心者通。这就使得想亲近禅法的人无从下手。

由于禅法参悟的复杂性和神秘性,现代人在参悟禅法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误区。心境君对传统文化中的心性修养颇感兴趣,为了对禅法修养一探究竟,心境君决定收集现代人参禅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并加以适当的分析,以便和同道中人共同探讨进步。

误区一:对自性的认识

这类误区常见于各类学者中。学者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用思维之心解读不思议之心。然而有心之心又怎么能解读出无心的境界呢?所以,这些学者总是自以为自己领悟了禅法的精髓,他们简单地把本性智慧概括为自性。他们并不知道本性是无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当他们把本性简单概括为自性的时候,其实那并不是自性,而是他们的意识之心。自性与意识之心的差别就在于,自性是本体,意识之心是本体在境界上的应用。明白了这一点,只要一念放下,就可以慧光内发,全体毕现,达到开悟见性的境界。

误区二:对公案的认识

自从达摩祖师创立禅法,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不断有高僧大德开悟见性。在他们与弟子和普通人的交流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的禅法公案。于是,后来的参禅者便把公案作为参学禅法的重要资料。所谓公案,其实就是关于本性智慧的禅机问答。因此,只有见性的人参与的问答才能形成公案。而没有见性的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只能算是禅法悬案,算不上公案。现代人在参禅的过程中也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中并没有见到真正见性开悟的人,所以都是些未解的悬案。

学人在公案上面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过于迷信公案。他们把公案理解成了一种僵化死板的见性与否的试金石。实际上大道是活生生的,并不是僵死不动的。一个见性开悟的人,他看世界和普通人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他的心不会住在境界上,而普通人的心则总是住在境界上。

所以,同样一个公案问题,对见性悟道的人来说,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而是无穷的。丘处机真人说,自心若悟,行住坐卧皆是道。自心不悟,一切言语举动无有是处。所以,对于开悟的人来说,你无论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轻松化解,而且句句直指人心,每次的回答都可以不一样。对于没有开悟的人来说,就算他重复一遍悟道者的回答,只要接着再提几个问题,他立马就会露陷,支吾不下去。所谓支吾不下去,指的是他的回答总是离题万里,不能直指本心。

因此,参禅的人只可以把公案作为入门的基础读物,如果想登堂入室,单单指望公案是不行的。必须认识自己的本心才行。

误区三:对经典的迷恋

参禅的人不可不学经典。但是,又不能迷失在经典中。和公案类似,禅法经典也是一种僵化的禅学资料。它并不是活的自性本心。所以,一味执迷于经典,同样是现代人参禅的一个常见误区。正确的做法是了解经典的大概意思即可。更多的还要在自己的生活中细细磨炼心性,体悟本心的动心止念处。如果在境界之中,正起念动心之时,忽然心中醒悟,将灵光从境界中收回,如如自住,内外皆无,这便是自悟本性的入门基础。

一个人没有开悟前,对于各类经典总是模模糊糊,半懂不懂。一旦开悟,一切经典仿佛都是自己亲手写成的一般。这就是悟与不悟的差别。所以悟道以后,人往往不愿意再看经典。感觉多看一个字都是在浪费时间精力。因为这时候的他,一切行住坐卧中间,都是活的经典。又何必在意之前的死的经典呢?

误区四:身外参禅

现代人参禅最常见的一个误区是身外参禅。一切离开本心的参学都是身外参禅。比如,整天在公案上纠结,整天在各种善事、功德上纠结,整天在是否开悟上纠结,整天在打坐入定上纠结,等等等等。禅者,本心也。参禅者,自悟本心也。自心不悟,就算参一万年又有何益处?凡是脱离本心的参学都是白费力气的身外参禅。不仅不能见性开悟,而且会增长自己的住相之心。

因此,参禅其实并不是多么复杂的事情,只要时时处处观照自己的内心,在念头起伏处,体会自心有没有住相,能不能做到心不住相。这就是真正的参禅。有些人为什么非要把参禅搞得那么玄奥和高不可攀呢?那是因为他们把参禅作为一门挣钱的生意在做。既然是做生意,那就必须要注意装点门面,不然怎么能忽悠大众掏钱呢?但是他们的行为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人家做人家的生意,你参你的禅,其实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只要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就行了。

误区五:人生感悟与参禅

现代人常常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禅扯上关系。他们认为自己在尘世中摸爬滚打数十年,积累了很多人生经验。这些人生经验也是禅的一种。这也是现代人参禅常见的一个误区。人生经验是思维之心在各种事情上历练之后的经验总结。所以,人生经验不过是本心在生活境界中的作用显现,是本心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所以人生经验并不是人的本心。它和人的本心的关系,犹如程序员和他编制的程序代码一样。本心相当于程序员本人,而人生经验就相当于他为了实现某个程序功能,而在电脑上编制的软件代码。显然软件代码并不是程序员本人。他们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个误区的坏处在于,很多人生经验丰富的人,喜欢冒充成见性开悟的大师,然后用他们的思维之心指导初学者参禅。实际上,他们的思维之心怎么能参悟无心的禅机呢?在他们的指导下,初学者的思维心、意识心、住相心只会越来越重。最终反而离自己的智慧本心越来越远。

误区六:只信祖师不信本心

参禅就是参悟自己的本心。所以现代人参禅只要牢牢守住自己的本心,就不会偏离宗旨。如果不守自己的本心,整天只围绕着祖师转悠,就不是真正的参禅,而是凑热闹、看新奇。真正参禅的人,一切时中,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内心念头起伏,就算祖师满大街晃悠,就算祖师在他面前吃喝玩乐,他也只当没看见。这才是真正的守定本心。

所以祖师教人参禅,只是教人观照自己的内心,并不会教人关注身外的世界如何精彩。世界再精彩,也不过是自心智慧在境界上的作用显现。如果自心不明,智慧不显,世界顿时变得空寂黯淡。又何来精彩可言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