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理论体系

 读书人心系天下 2022-01-11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整体观念出发,中医在临症上有两个突出点,就是:

其一,不仅仅着眼于疾病的局部症状而忽视其它部分所受到的影响;不因重视某一发病因素而忽视因此引起的其它因素。同时,在及时治疗之外,还利用季节来进行防御。

例如咳嗽是一个肺脏疾患,经久不愈可以影响到肝脏而兼见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咽肿喉痹;或影响到肝脏而兼见两胁下痛,不能转动,转动则两胁胀满,也能影响到胃而呕吐,或影响到膀胱而咳时遗尿,称作心咳、肝咳、胃咳和膀胱咳,治法就各有不同。

又如一个气郁病,或引起肠胃疾患,或妇女适值月经来潮而引起腹痛,必须兼顾肠胃和调经。还有如风湿性痹通趁伏天治疗,肺痨病趁秋凉治疗,疗效都比冬季或夏季为优,这是由于病的性质和脏气的性质适宜于炎热和秋凉的关系。

其二,认识到病和病人是不可分开来看的,每一个病都应从两面着想,一面是病邪,一面是正气,即病人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因而一面要祛除病邪和改善病况;另一面要调理病人的生理机能,增强其自然的抵抗力,帮助恢复健康。

这就提出了“扶正”和“驱邪”两种治法,及“邪去则正复,无正则邪自却”的两种战术方法。不难体会,疾病的过程就是正和邪两个方面矛盾斗争的过程,当邪气退却,正气进入恢复的阶段,这一斗争才算结束。

邪正的斗争,有急有缓,有长有短,虽然因病因人而异,主要是决定于疾病发展过程中正和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正气战胜邪,就走向痊愈,邪气战胜正,就导致病重。

所以,中医在未生病时重视辟邪,既受邪湿又急于驱邪,但同时不忽视扶正,在某些情况下,还把扶正作为主体。这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概况。

说明这一观念是贯彻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各个方面的。要进一步明白这些道理,必须学习“内经”,它是中医理论的源数,一直在指导中医实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