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2021年第4輯(總第137輯)

 古典文学我最爱 2022-01-11

Image

Image

目录及摘要

Image
Image

滑动查看目录

《儀禮·士昏禮》鄭注“饌要方”後案——兼論禮圖對於《儀禮》學之影響

華喆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提要:《儀禮·士昏禮》有夫婦同牢共食一節,叙述夫婦饌席陳設。鄭玄將經文的陳設方式用“饌要方”來概括,賈疏在此基礎上對鄭玄之意有詳細分析。但根據經文與鄭注、賈疏復原出來的圖示,夫婦饌席並非完全正方。於是後代學者對此提出不同理解,異説紛紜。其中有代表性的學者有楊復、敖繼公、沈彤、張惠言、鄭珍、俞樾、黄以周七家,彼此各不相同。楊復、沈彤以“六俎説”繪製禮圖,確保饌席正方。敖繼公則調整婦醬的位置,既反對鄭玄注説,又保證了饌席整體的“要方”,對此後學者産生了重要影響。張惠言、鄭珍看似尊鄭,但實際已經偏離了鄭注、賈疏的解釋軌道。黄以周則通過計算俎豆尺寸及間距,以看似頗爲精確客觀的方式,不專主一家,繪製了與衆不同的饌席圖。這些學者的不同學説,背後固然反映出了他們的學術宗旨不同,從而對於《儀禮》經注産生了不同理解。更爲關鍵的是,在楊復《儀禮圖》出現之後,學者開始用更加具現化的方式來思考經文,而與鄭注、賈疏的文本邏輯截然不同。

關鍵詞:《儀禮》 昏禮 鄭玄 禮圖

再論《古文孝經孔傳》的文本構成與歷史語境

吴天宇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

提要:通過文本分析,本文指出隋初重現之《孔傳》中包含三種性質各異的組成部分:一是東晉至蕭梁時期傳行的舊《傳》二是受六朝講經與義疏學影響而形成的解説;三是援《管子》以釋《孝經》的“新解”。釐清隋初重現《孔傳》的文本構成,有助於我們更爲清晰地理解其文本性質與製作意圖。《孔傳》製作者吸收、整合不同性質的文本,其目的不只是解經,更是試圖借“孔傳”之名,以介入東晉南朝以來一直持續的經學與政治思想論辯。《孔傳》作爲經注雖不甚成功,但其作爲思想史文本,卻爲我們探究東晉南朝之《孝經》學與政治思想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視角。

關鍵詞:《孔傳》 文本構成 《孝經》學 《管子》

論貞元時期宦官與神策軍的結合

張照陽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

提要:宦官和神策軍的結合是貞元時代的重要主題。過去對這一過程的解釋往往徑因史乘之叙述,既缺乏足够的細節,又忽略了具體政治語境的影響。本文在界定貞元時代禁軍將領和宦官權力角色的基礎上,解讀宦官領袖在神策軍内樹立權威的過程,尤其是柏良器下位、神策軍内權力格局的變化以及神策副使的設立等常遭忽視的關鍵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並非偶然,而是和德宗的統治策略以及貞元時代特殊的政治氛候密切相關。可以説到了貞元晚期,宦官領袖基本掌握了神策軍大權。但有意思的是,永貞年間王叔文等人卻試圖越過中尉直接掌握神策軍。這種來自“他者”的立場,恰恰説明貞元時期宦官與神策軍的結合並非不可挑戰。

關鍵詞:貞元 神策將軍 監軍使 神策副使 楊志廉

以武制文與三司分立:南宋初年川陝高層的權力格局

陳希豐

(四川大學文化科技協同創新研發中心副研究員)

提要:南宋紹興初年,川陝最高權力機構宣撫處置司經歷了一個較爲明晰的“分權”過程。該過程包含由人事對立到職能分化、再到機構分立的不同階段。其間,決策層曾兩度設立都督府,欲圖在川陝重啓“集權”模式,最終卻都加速了“分權”的進程,顯示中央對於地方的經營措置往往會受到全局的牽動、影響而産生扭曲與變形。首任宣司長官張浚去職前後,朝廷治蜀方略的基本出發點是防範“張浚式人物”再度出現,而非武將專權。爲此,朝廷運用多種手段削弱宣司長官職權,同時默認蜀口守將吴玠迅速坐大,藉以對宣司長官形成掣肘與制衡。某種意義上説,南宋初年川陝曾短暫出現過“以武制文”的局面。紹興四、五年間,王似、盧法原、范正己等宣司長貳與吴玠的衝突應在此背景下加以理解。面對川陝文武不諧局面,朝廷一度重啓“張浚故事”,遣派重臣趙鼎出鎮川陝;隨後又轉换思路,以邵溥兼權宣副爲契機,主動明晰文武兩位宣司長官職權,以吴玠“專行戰守事”,綿州/閬州宣司在職事上則呈現“民政化”趨勢;並最終在席益帥蜀期内形成了武將吴玠領宣撫司“專治兵事”、文臣席益掌制置司專管“選舉、差注、民事”、趙開都轉運司專理財政、三司之間不相統屬的新格局。

關鍵詞:南宋初年 川陝 吴玠 宣撫司 權力格局

從漢藏語文本的釐定到西夏藏傳佛教歷史的探索——《拙火能照無明》研究(一)

沈衞榮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提要:本文是對俄藏黑水城文獻中發現的一部寫成於西夏時代的藏傳密教文獻《拙火能照無明》所做的語文學意義上的文本研究。首先,通過對藏傳佛教後弘期諸上師留下的大量有關《捺囉六法》(Nāro chos drug)之儀軌和要門類文獻的細緻檢索,我們於著名瑜伽師、噶舉派祖師銘Image辢囉悉巴(Mi la ras pa)上師現存的作品中,同定了一個與《拙火能照無明》基本相應的藏文原本(rJe btsun mi la’i ma rig gsal byed ces bya ba)。然後,通過對漢、藏文兩種文本的仔細對勘、比較和重譯,以及尋找和利用同時期藏傳佛教文獻中所見與此文本内容相關的參考資料,對文本做盡可能細緻的注釋,以求能可靠地釐定這兩種語文的文本,真實地重現這個文本的本來面貌,並究竟地理解它所傳達的甚深密意。與此同時,通過對這個文本之傳承源流的追溯、對其内容的考察和分析,以及對它與黑水城出土其他同類藏傳密教文獻的比較研究,嘗試更深入地認識和揭露藏傳佛教於西夏傳播的歷史。

關鍵詞:拙火定 Image辢囉悉巴 捺囉六法 藏傳密教 西夏

敦煌遺書P.2049等寫卷《維摩經疏》研究

富世平

(嘉興學院文研院教授)

提要:敦煌遺書P.2049等寫卷《維摩經疏》,學界認爲出自同一注疏,日本學者進一步認爲該疏作者是敦煌高僧曇曠。此説並無直接證據。在《宗鏡録》等傳世文獻中,徵引有出自“神鍇和尚解”“崇福疏”等的材料,這些材料亦見於敦煌遺書P.2049等寫卷。通過相互比勘,結合其他傳世文獻,證明這些寫卷確實出自同一注疏,但其真正的作者是神楷。神楷爲崇福寺高僧,故其所撰《維摩經疏》又被稱爲《崇福疏》。神楷主要活動於唐武周時期,爲玄奘門下大乘恂的弟子。其著《維摩經疏》的時間,應在奉詔入京之前。《維摩經疏》北宋中葉以後亡佚,幸賴敦煌遺書保存大部。敦煌遺書中既有能較完整地反映其原貌的抄本,也有僅撮其大要的節略本。神楷《維摩經疏》以鳩摩羅什譯本爲對象,間或引玄奘譯本以助理解;大量徵引前人注疏,彌足珍貴;具有鮮明的唯識學色彩。在唐五代宋初,神楷《維摩經疏》流傳廣泛,影響較大。

關鍵詞:敦煌遺書 《維摩經疏》 神楷 節略本 影響

《雲笈七籤》版本源流考

韓吉紹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提要:《雲笈七籤》在北宋末期被收入首部刻本道藏《政和萬壽道藏》中。南宋時有《瓊章寶藏》本,係抄録自《萬壽道藏》。除道藏版本外,宋代還有單行本流傳。《大金玄都寶藏》刻本使用《萬壽道藏》經板印刷。元《玄都寶藏》本則據《大金玄都寶藏》翻刻,但底本避諱之處大多被回改。明《正統道藏》本使用某南宋本而非元《玄都寶藏》本翻刻,較多地保留了底本避諱特徵。明張萱清真館刻本以《正統道藏》本爲主體、輔以另一種古本加以訂補。國家圖書館藏“明初抄本”所據底本與《正統道藏》本幾乎全同,至於其是否真的出自明初,尚需更多證據來判斷。

關鍵詞:《雲笈七籤》 《大宋天宫寶藏》 《萬壽道藏》 《玄都寶藏》 《正統道藏》

從元代曹善抄本《山海經》看今本存在的問題

劉思亮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助理研究員)

提要:元代曹善抄本《山海經》爲今本校勘提供了六百餘條異文,通過與今本對校可發現,今本《山海經》中存在不少問題:包括郭璞音注錯譌、增改嚴重;部分山、水名,山、水之間道里數、方位與曹本出入較大;同一山、水所出物産不盡相同;經、注中所載神、獸形名多有錯譌;重文符號誤認等。此外,《山海經》抄寫時代較長,校勘時要充分考慮寫本時代的用字特色,而曹善本中保存的一些俗字、譌俗字、異體字,是解決今本中致誤的中間證據。

關鍵詞:《山海經》 曹善抄本 郭注 郝疏

劉氏《論語正義》纂著史實考證——以新見劉寶楠父子書札爲討論中心

陳鴻森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提要:劉氏《論語正義》一書,爲清代《論語》學集大成之作,學者至今籀讀弗替。顧歷來於其書撰著之經緯,論者每多歧誤。本文利用劉寶楠、恭冕父子存世手札,排比年代,稽考史實,文中考證《正義》原稿成於劉寶楠之手者,僅《學而篇》一、二兩章。道光三十年,劉恭冕奉父命續撰,至光緒初元全書刻成,前後二十五年,始終其事,可謂善成先志,不墜世業矣。本文對劉寶楠、劉文淇等人相約治經之原委及《正義》刊刻年代,俱有新的論述,不同舊説。

關鍵詞:劉寶楠 劉恭冕 《論語正義》 劉文淇 揚州學術

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疏考正》譔作考述——兼論道光戊子二劉新疏之約

陸駿元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提要:歷來學界限於材料不足,對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疏考正》之成書背景、撰修過程之詳情多有不明。上海圖書館藏有其初稿本卷一與卷五兩卷,又有謄清稿六卷。據此二稿,知《考正》初稿完成於嘉慶二十五年至道光二年間,初釐爲十二卷,復於道光五年、十二年各有一次集中修改,改爲六卷;道光十四年,劉文淇謄清修訂稿,最終定稿爲八卷195條。修訂過程之焦點集中於對孔《疏》體例之認識等三個議題。二稿本之發現,不僅更新了今人對《考正》撰修情況之認識,復可證明二劉新疏之約實爲揚州梅花書院諸友活動的延續、推進與總結。自劉文淇撰《左傳舊疏考正》,至道光八年諸君子爲新疏之約,適爲其由專門之學轉向全面疏證《左傳》之過程,前後乃連貫的發展脉絡。

關鍵詞:劉炫《春秋述議》 梅花書院 稿本 修訂過程 新疏之約

Image

秦簡私人書信中的“季”與“柏”

黄浩波

(“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講師)

提要:里耶秦簡所見私人書信署與内文中屢見“季”字與“柏”字,以往學者多解作人名。通過對簡文語境的分析,結合當時的社交禮節判斷:“柏”讀作“伯”,“季”與“柏”當是源自排行的稱謂,同輩之間年長於己者稱之爲“柏”,年少於己者則稱之爲“季”。遷陵縣基層吏員在私人書信中用“季”與“柏”作爲稱謂的目的在於增加同僚之間的親密感,維繫並加固同僚之間的感情。由此可窺見秦代基層吏員之間私下來往的情形。此外,睡虎地4號秦墓所出兩枚家書木牘中的“季”與“柏”亦當作如是觀。

關鍵詞:秦簡 私人書信 季 柏

説北大簡《趙正書》的“揄趣至”

蘇建洲

(臺灣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提要:北大漢簡《趙正書》“揄趣至”的釋讀,引起研究者高度的興趣。本文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據“地理位置”與“辭例比對”對“揄趣至”一句提出新的解釋。首先考證“甘泉之置”的地理位置,並據“柏人”至“甘泉之置”的“直道”路綫,認爲“揄”應讀爲楚簡常見訓解爲“下”的“逾”。“逾趣至”的讀法有《葛陵》簡“逾順至”、《包山》簡“佚趣至”等簡文的文例可佐證。同時據“揄”的用法,嘗試爲《趙正書》的寫作年代提供佐證。

關鍵詞:北大漢簡 《趙正書》 楚簡 字詞考釋 底本年代

《郡齋讀書志》成書重理

王天然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提要: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的成書問題前賢多有關注,其中以王重民、陳樂素、孫猛三家説發表較早且具代表性。孫説發表後,學者多信從。然該問題中實有疑義,似尚未完滿解決。本文重理此題後認爲:前賢所謂晁公武晚年居家從容增訂此書,或與事實存在出入;杜鵬舉四卷本主體内容於紹興二十八年七月之後至紹興三十二年晁氏還職瀘州之前已基本穩定,刊成時間則大約在紹興三十二年六月稍後;姚應績二十卷本的主體内容於乾道六年晁氏第二次校勘蜀石經之前也已基本穩定。以此爲基礎,文末進一步討論了晁志著録之書何以迅速積聚,以及其中刻本與抄本比例的可能性,嘗試結合南宋初葉的文化重建,推進對晁志及相關書籍史問題的認識:迅速積聚起突破萬卷的書籍,地域應是極爲重要的因素;其中蓋以抄本爲主,則與文化重建過程中迅速增益書籍種類的迫切需求相吻合。

關鍵詞:晁公武 《郡齋讀書志》 杜鵬舉 姚應績 文化重建

《類説》通行本與傳世抄本引書差異考辨

關静

(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後)

提要:《類説》通行本即天啓六年岳鍾秀刻本,該本與傳世抄本共有16種引書差異顯著。其中:通行本不存而見於抄本的《南越志》《北里志》等11種書在《類説》編成時即有,通行本漏收;《炙轂子》《淮南子》《玉泉子》《金華子》4書的條目錯雜,源於《類説》版本流傳過程中出現的舛誤,通行本加重了這一問題;而通行本多出的《雜説》實爲《玉壺清話》内容,非趙辟公《雜説》。通過釐清《類説》各本異文與諸書關係,《類説》面貌及流傳情況逐漸明晰:早期五十卷抄本更接近曾慥《類説》原貌,通行本與伯玉翁抄本均非“最善之本”。

關鍵詞:《類説》 《雜志》 《炙轂子》 《乾Image子》 《雜説》

Image

Image

《文史》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 本刊已列入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系列資料庫

√ 本刊實行專家雙向匿名審稿制度

《文史》订阅方式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8-350(38元/期,152元/年)

《文史》投稿方式

来稿请寄: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文史》编辑部收,邮编:100073。

投寄纸质稿的同时请向编辑部电子信箱投送电子稿。

电子信箱:wenshi@zhbc.com.cn

(统筹:陆藜;编辑:白昕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