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希望你多一些失败”

 熹履 2022-01-11

01

“希望你多经历一些失败”

这句话出自哈佛大学心理学教师泰勒·本·沙哈尔之口(对他的课有兴趣观看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公开课

之所以推荐他的课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课深入浅出令人受益,还在于他总是分享很多例,包括敢于说出他自己的情绪和故事。

在哈佛大学,泰勒是一名“最受欢迎的导师”,但他却有非常惨痛的失败经历。

当初,在哈佛毕业后,泰勒到了剑桥参加了一个博士项目。结果,他是这个项目里惟一一个失败的人。一年后,他被踢出了局。

他不仅是班里惟一一个,甚至是多年来仅有的一位有此遭遇的学生。

这对他打击很大,他很痛苦,一度对自己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那个时候,他心高气傲,做事难免虚浮。这次奇耻大辱后,他重新审视和反省自己,静下来心,踏实做事。

这才有了他到亚洲工作时扑下身子的姿态。

后来,泰勒在哈佛的研究生院学习时,学校安排统一考试,结果他是惟一不及格的那一位。这份成绩被张贴到了学校里,在杰姆斯楼,泰勒感觉到颜面无存。

学校里跟他交流,如果想留下来,他要证明自己,成绩必须要拔尖。泰勒把一大摞的心理学课本拿来,从基础开始踏实地重新学了一遍,直到在学校里找不到比他更加精通的人。考试自然也不再是什么问题。

这些知识的掌握对他整合在哈佛的课程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成为哈佛老师后的泰勒推出了《幸福课》,而他站在讲台上,看到那些学生由进门时的焦虑到出门时的面带春风,也感觉到了一种幸福。

这两件事让泰勒明白:向上生长就必须向下扎根。

他将今天的成功归功于他那段时间的失败给他带来的彻底成长。

当然,失败的打击是即刻的,而要忘记痛苦、羞辱和不快却需要时间,而且,转化为成功是更遥远的事,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大家都希望得到心想事成,永远快乐等祝福语,如果有人对你说,我希望你多一些失败,被喷的可能性很大。

但泰勒·本·沙哈尔却是那个例外。

02

为什么要多经历一些失败呢?

因为那些成功的人同样也是失败最多的人。他们将失败看作和成功一样可贵。

我们都熟悉的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爱迪生在发明灯泡前,做实验达5000次时。有记者采访他:爱迪生先生,你都失败了5000次了,是不是放弃算了?

爱迪生说,通过那5000次,我成功知道了哪5000个方法是不可行的。

因为他有了那么多失败的经历,所以才有了今天黑夜中的光明。

不仅仅是爱迪生,哪个走向成功者的经验不是在失败中淘得的呢?失败堪称是最好的通往成功的教科书了吧。

总结别人100次成功的经验,不如自己失败一次来得管用。

03 

小时候看《灌篮高手》。当时一直质疑一个问题,主角为什么不是长得帅又球技好被无数少女喜欢的流川枫,而是无数次恋爱挫败经历,球技不出色的樱木花道。

后来,才慢慢了解作者的意图。

樱木花道其实就是不带光环的流川枫,代表了不如意十之八九的大多数,他似乎一直在失败,但每爬起来一次,都会比前一次更强大,比之前走得更远。

樱木花道作为主角的意义在于他诠释了一个优秀球手一步步成长的艰与难。

迈克尔·乔丹这样总结他成功的原因时说:我人生中一次又一次地经历着失败,而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

虽然,失败的时候,我们也沮丧万分。但是,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就能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这也算逆向思维吧。

就像查理·芒格,他说别人总是避麻烦不及,他却喜欢找麻烦,因为每处理一次麻烦,他都能学到很多。

同样,眼泪教你做人,失败帮你成长。

想成功,不如学会和失败相处。

04

一直成功?

没这种可能。

我一直认为一直成功的人不敢看到自己的另一面。

敢于失败,是非常有勇气的,意味着敢于尝试。

其实,人之所以不敢尝试,是因为害怕失败,这样失败往往一直伴随着他。因为,他从来没有成功过。

丹麦基督教哲学家苏林·齐克果说,

“敢于尝试只是暂时失去立足处,不敢尝试将失去自我。”

能和失败很好相处的人,一般是个厉害角色。因为,他不为失败所折,不因失败而一蹶不振,把失败当作成功的蓄力。

曾经,我们陷在失败的泥潭里,需要很久才能爬出来。但渴望成长的人啊,没必要把失败一定和沮丧、颓废等状态一直链接。

像有人说的,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以上,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