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让孩子更聪明,不仅需要喝充足的水,还需要喝对水

 食与心 2022-01-12

说起促进孩子大脑发育,提升智力,很多家长都自信自己有各种小妙招。有些人认为孩子需要多吃深海鱼和鱼油,有人认为孩子需要吃鱼肝油和维生素,有人认为孩子需要补钙/补锌/补硒……或者吃各种高营养的食物,比如肉蛋奶,以及我们甚至闻所未闻的昂贵进口食物等等。还有不少人听信吃哪补哪的说法,吃任何动物的脑子时要挑出来给孩子吃。更有甚者,还真有不少人给孩子吃所谓的具有健脑效果的口服液。

其实传说得风风火火的各种补脑食品实际上缺乏科学证据支持的“补脑”方式往往不能收获预想效果,甚至还可能损害孩子健康。

目前科学确定能促进人类大脑和智力发育的方法其实都非常简单,而且是最便宜的食物——碳水化合物。

充足的多样化碳水化物对人类十分重要,膳食纤维是碳水化物家族中的最重要食材之一。膳食纤维不仅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和抗感染能力,还能通过调节菌-肠-脑轴功能,提升大脑功能,增强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适量的有氧运动(锻炼)不仅有助于孩子塑造健康的体魄,增加消化道菌群多样性,也能增加大脑的供血和供氧量,促进孩子获得聪明的头脑。

除了膳食纤维和运动以外,水对大脑和智力的显著影响往往被忽略。水就是我们每天喝的水,这些水在我们的身体里构成体液。在食与心研究的领域里经常接触一些家长,说起孩子的问题,多数人都会强调自己的孩子不爱喝水的情况。

我们喝下去的水去哪了食与心介绍过水对于人体大脑正常运行的重要性。

大脑是人体最耗能和耗氧的器官,80%为血液,含水量在75%以上。研究发现,人体感受到干渴的状态时往往大脑的功能受到损伤,脱水会损害短期记忆功能和长期记忆功能。缺水的状况下还会影响到人的脾气和心情。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证大脑细胞的正常工作,才能避免氧化压力损伤大脑。

除了喝下去的水量,水的种类也会对认知状态产生显著影响。本期食与心将通过一项研究介绍水的种类与大脑认知的关联。

2020年《Nutr Res Pract》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青少年的认知功能与水合状态密切相关,且喝不同液体对认知有截然不同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为10-14岁的青少年及他们的父母,研究者通过尿液颜色评估参与者的水合状态,通过问卷评估孩子的饮水量和饮水种类,通过《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的4个分测试来评估孩子的认知状态。

结果发现:

1. 水是青少年最主要的液体来源,其次是麦芽饮料和果汁饮料。

2. 男孩每天的平均甜饮料饮用量高于女孩,不过男孩每天的总饮水量也高于女孩。仅有36.5%的男孩喝到了每天的推荐饮水量,25.5的女孩喝到了每天的推荐饮水量。

3. 一半以上(59.6%)青少年处于轻度和中度脱水状态,少数(7.4%)青少年处于严重缺水状态,仅有三分之一(33%)的青少年处于充分水合状态。男孩和女孩的水合状态比例无显著差别。

4. 一半以上(59.3%)青少年认知功能得分处于平均水平,22.2%低于平均水平,18.5%高于平均水平。

5. 处于充分水合状态青少年的平均认知得分显著高于处于脱水状态的青少年。也就是说充分喝水的青少年认知能力高于缺水的青少年。

6. 软饮料饮用量、茶饮料饮用量和总甜饮料饮用量与认知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软饮料/茶饮料/甜饮料喝得越多的孩子,认知状态往往越差。

这项研究虽然比较简单,却对我们有很大的提示作用:要想让孩子聪明学习好,一定要喝够水(每天2升左右),喝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不要喝甜饮料。

很多成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上学时最痛恨的就是老师拖堂,让人没法课间休息不说,更重要的是占用了上厕所的时间,让人没时间去拉屎撒尿。很多人上课时间不敢/不好意思跟老师说去厕所,因此每天只好少喝水甚至不喝水以免憋不住。

实际上,拖堂几分钟的讲课并不能收获多少知识,反而会降低下节课的学习效率,还逼着学生形成了不喝水或少喝水的不良习惯。

所以老师朋友们遵守时间,鼓励孩子们形成正确的饮水习惯,喝充足的水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班级成绩。家长朋友们培养孩子正确的饮水习惯,喝正确的水,这样才能有效率地学习,更轻松取得好成绩。成年的朋友们,当然更需要好好喝水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酒精会对正在发育的大脑带来更大损害,所以想要正在上学的孩子聪明健康,一定不能喝含酒精的饮料替代饮水。(酒的科学6:为什么少儿不能喝酒?酒精与学习成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