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醉女儿沈美娟在宁夏的知青岁月(下)

 口述宁夏 2022-01-12

《口述宁夏》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前文链接:

沈醉女儿沈美娟在宁夏的知青岁月(上)

1969年9月兵团农场实行了“军管”,并进驻了解放军,十连队也住进了3位解放军。

沈美娟因为从小曾经被一个解放军从水塘里救起,对解放军有着一种念念不忘的特殊感情,当连队住进了解放军以后,她就特别高兴。3位解放军与连队职工一起学习,一起劳动。

一天,3位解放军帮助连队参加劳动,间隙休息的时候,沈美娟和一位解放军班长坐在了田间地头的田埂上,头顶烈日,口干舌燥的她无意中自言自语地说道:“今天可真热啊。”没想到这位解放军班长笑着说道:“那我就撕块白云给你擦擦汗吧”。

没想到平时不怎么说笑的班长会说出这么一句富有诗意的话来,这是沈美娟来到西大滩农场以来,听到的最富有诗意的话,而且是一个自己早已有着特殊感情的解放军,对自己浪漫倾诉的,她顿时羞红了脸,她感觉自己的脸在发热,在发烫,这是她从未体验过的,那还是第一次,让她心跳加速,面红耳赤。

又有一次,他俩坐在水渠旁边的田埂上,谈各自的爱好和理想,班长含情脉脉地看了沈美娟一会,又看着西大滩的那绿油油的田野说道:“我真想带着自己心爱的姑娘,赶着一群羊,去浪迹天涯。”

班长深情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沈美娟的心,就像心田荡起了春风,小鹿在胸间乱跳,脸颊又一次在发烫,她双手猛地捂住了脸庞,并在不住得颤抖。

沈美娟有天天写日记的习惯,自从听到解放军班长这番话语以后,她写日记更加流畅了,也更加诗意了,日记内容中有了希望,多了美好,连队里广袤的田野和沙漠,在她的眼里成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他俩的脚印开始留在了连队边的沙滩上,留在了芳香的沙枣树下,留在了青苗初长、稻浪翻滚的田间地头。

像是在品尝着甜蜜,都会使沈美娟暂时忘却烦恼,都会释放出她心中多年积蓄的压抑。

没有多久农场的“军管”结束了。

班长走后不久,就给她美娟寄来了封信,信中告诉了他的情况,同时信里还夹着一张班长的穿着军装的全身照,照片上,班长一手拿着望远镜,一手叉在腰间,那神情宛如一位正在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沈美娟爱不释手地捧着那张照片,看着看着,一滴滴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滚了下来,她的眼前一片朦朦胧胧。

沈美娟对自己的感情有着认真的思考,为了不影响自己所爱的人的前途,只有放弃这段感情,放弃对班长的爱,才是对班长真正的爱。

沈美娟和班长凄美的恋情,在西大滩的盐碱地里,留下了青涩的浅浅的足迹。

有人检举说,沈美娟戴着一副眼镜,一看就是一个地道的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人,她手腕戴的写着外文字母的手表,还是特务用来搞破坏用的什么工具?这分明不是一个知识青年所具备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姿态,她爸爸是一个大特务,女儿是一个小特务,可能是一个暗藏在我们建设兵团中间的小特务,应该是合乎逻辑的吧,武装连是一个纯洁的革命队伍,那能让这种人参加。

经过团场党委批准,十连被批准筹备成立武装连,把沈美娟调离出了十连。

确切地说,沈美娟是被清理出了十连的,离开了给她带来爱恨情怨但又迷茫的地方,而且离开了她情窦初开和撩拨她柔情蜜意的地方。

1970年秋冬的一天,沈美娟坐着小毛驴车来到了七连。

七连是一个纯农业连队,比十连大得多的生产连队,人员也比较复杂,除了老军工、复员军人和知青外,还有不少犯错误被下放的干部及所谓“地富反坏右”分子,也没有上工前的排队、稍息和立正等部队的口号声,军垦战士们和一切“分子”都扛着铁锹,天天随着广播喇叭的上班军号,应声上班,随号下班。沈美娟加入到了这支队伍中去了。

当时的政治气候,让人都要窒息,把沈美娟想象成了她父亲大特务的化身,这就是当时人们的普遍思维,把十连的思维又复制到了七连。

七连西头当年有两排六栋低矮的小平房,只能一人低头进出的木门,走进一看却是一个窑洞式的房子,每间窑洞都有一个能照进光亮的方格木制的窗户,只有十平方米大小的窑洞,西边角落盘着一个土炕,几乎占满了小屋的多半。外似平房其实是窑洞的房屋,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农建一师老一辈的发明创造。

沈美娟在七连同样是被“屈辱”的对象之一,虽然没有在各种政治运动中,成为“运动员”,但是讽刺挖苦,人身攻击,起侮辱人格的绰号,就成为了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家常便饭。

为了打发寂寞,沈美娟上银川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没有几天就被连队的一位职工发现,说是她拿的是电台,天天在职工们休息的时候,跑到没有人去的渠拜上和人烟稀少的荒滩上收听电台,说沈美娟的父亲是个大特务,她一定是个潜伏的小特务,她手里的“电台”就是证据,说她这么大年纪不搞对象,就是想往国外跑,等等一些莫须有的脏水向她泼来。

沈美娟听到后,悲伤和委屈让她找到指导员吐露冤屈, 指导员倒是一个开明的领导,他笑着说道:“这样的话,我们早都听说了,我们心里清楚,那时你才多大,怎么可能是潜伏特务,简直荒唐至极。连里职工有几百号,我也不能去堵他们的嘴,你就自己想开点吧,这些谣言就让它自生自灭。”

指导员的爱人倒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她在一旁笑着说道:“依我看啊,你还是趁早找个对象吧,只要你成个家,这些谣言就不攻自破啦,怎么样?如果你愿意,我给你介绍一个。”

指导员夫妇的一席话,又勾起了沈美娟对解放军班长的美好回忆,难道有了婚姻,就能保护自己了吗?指导员爱人的话语,提醒了“执迷不悟”的沈美娟。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西大滩团场的知青大都是20出头青春勃发的年纪,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那时认为般配的知青之间,就相互恋爱去了,认为自身条件差的,就找农场职工子女或找介绍来的对象。

作为北京知青的沈美娟心里该是什么滋味,一个越加沉默寡言,越加内向了,她这个年纪应该是结婚生子的年纪,如此按兵不动,那可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甚至是丢人的事情,这种观念和习俗都让沈美娟承受了屈辱,一个瘦小,肩膀单薄,又不知道父亲生死的姑娘,受到的挫折和屈辱一个接着一个,真要把她压趴下了。

指导员的爱人来找沈美娟了:“美娟,你也老大不小了,该解决自己的婚姻大事了,给你介绍一个?。”

心灰意冷的沈美娟淡淡地回应道:“哪的?”指导员爱人用手指了指北边的方向,北边是什么意思,她疑惑着,指导员爱人肯定地说道:“张家墩啊。”

七连的职工家属和孩子没有不知道的,七连向北过一条排水沟,就是平罗县原来周城公社的地界,七连紧挨着的这个村子就是张家墩三队,离七连有骑自行车20分钟的路程。

虽然相隔六七里,一个是兵团农场的连队,一个是平罗县地界的农村,七连发生的家长里短,隔壁的张家墩都会知道,张家墩有什么小道消息,七连也知道,有些爱吃肉喝酒的把朋友都交到了对方。

那时七连到张家墩夜晚的小路上,经常会有骑着自行车的醉汉,哼着小曲,也有家人不放心的,让自己赶着毛驴车去喝酒,即便是喝多了,睡在毛驴车上,毛驴也会准确无误地拉他回家,把醉汉交回家人。

小毛驴是很有灵性的,是生灵中辨别方向的高手。

沈美娟丈夫的侄儿张正平也说,他赶着小毛驴车迷失在了西大滩的戈壁滩上,他认定回家的路,小毛驴就是不走,手里的鞭子扬得再响,小毛驴拉着他,倔强地往另外的方向走去,最后找到了回家的路。

时间长了七连和张家墩的姻缘就出现了,双方相互介绍起了男女对象,沈美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认识她的丈夫。

张万银,1935年出生,父母家在原平罗县周城公社张家墩大队3队,1960年“低标准”时候,背着一卷被褥,来到了紧挨宁夏石嘴山的内蒙古乌达老石旦陶瓷厂当了工人,妻子因病去世。

虽然沈美娟憧憬着美好的爱情,憧憬着花前月下,憧憬着少女般的向往,但是现实告诉她,她离这些,相隔十万八千里。

沈美娟又是幸运的,在那样的高压政治的气氛下,有人能够收留她,给她一个家,她就算是高攀了。如果有人能够把她当作一个女人看待,当做一个需要爱的人看待,她就是遇到了贵人。

沈美娟认为张万银就是那个贵人。

让沈美娟心里暗暗窃喜的是,张万银忠厚老实,勤劳爱家,一米八的个头,又长得标致,活脱脱一个法国电影明星阿兰德龙的模样。

沈美娟结婚的那天,七连团支部肖书记与七连一位军垦战士,还有十连的八个北京知青,骑着自行车把沈美娟送到了七连隔壁的张家墩3队。送亲的客人围坐在炕上,吃了一碗地道的平罗臊子面。

张万银的侄儿张正平说,平罗当地人把小叔叫小爹,小婶叫小妈。

1972年9月沈美娟小妈嫁给我小爹,我就一直叫她小妈,小妈在我们家是很受尊重的长辈,小妈的姊妹很多,但在大陆的亲戚,就我们一家,小妈与我们张家的关系处得很亲,小妈离开宁夏四十多年,小爹也于2002年去世,我的爷爷奶奶也早已过世,小妈就一直把宁夏作为她的娘家,经常回到宁夏与我张家的亲人团聚在一起。小妈是一个很厚道,很知理的知性女人,不愧是将门之女。

结婚没有多久,沈美娟就离开西大滩农场了,来到了丈夫身边。

她还是那样迈着碎步,在小心翼翼地前行着,前方的路是什么,她根本不知道,她只有听天由命吧,有个家能收留自己,有个屋檐能遮风挡雨,就是她自己最大的幸福了。

沈美娟在西大滩前进农场上山下乡了整整7年,7年的时间给她带来了什么,是眼泪,是酸甜苦辣,也是成长,是成熟,更是坚强。

沈美娟始终忘不了在西大滩建设兵团时期的艰难岁月,那是她成长磨炼意志的阶段,更是她终身难忘的岁月。

1979年父亲沈醉彻底平反,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享受副部级待遇,沈美娟一家也回到了父亲身边。

她离开西大滩农场以后,又多次地回到她知青下乡的地方,来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来寻找给自己带来温暖的人。

沈美娟走到十连和七连的田间地头,看看她亲手栽种下的沙枣树已香气四溢,垂柳已根深叶茂,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回到北京以后,沈美娟还经常与农场的朋友联系,农场的朋友探亲路过北京,她就邀请到家里住上几天,聊聊西大滩的故事,释放她心中的西大滩情怀。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