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石性小肠梗阻的诊治

 微创胃肠 2022-01-12

前言


   胃石依粪石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植物性、毛发性、药物性和混合性,植物性粪石多为进食柿子、山楂和黑枣等富含鞣酸食物造成。其机制为:鞣酸遇胃酸后形成胶状物质,与蛋白质结合成为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再有未消化的果皮、果核、其它植物纤维等,即凝集成块状粪石。大块的粪石梗阻于胃腔,小的粪石可进入肠道,并随胃肠蠕动向下运动,并可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由于回盲瓣的存在,粪石最终多梗阻于回肠末段。特别是有腹部手术史者、胃肠动力差或习惯性便秘患者更容易发生梗阻。

诊断

   较大的胃石,可堵塞胃腔,引起呕吐,甚至在胃区就能扪及包块,行胃镜检查就能确诊。粪石性肠梗阻则无明显特征性,早期诊断较困难,易于漏诊、误诊。对于原因不明的肠梗阻,发病前有大量食用柿子者,应警惕粪石性肠梗阻的可能。超声检查有时能显示粪石影,但在腹胀明显时由于肠道气体影响,粪石常显示不清。其保守治疗效果差,经积极保守治48-72小时后梗阻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时应及时手术探查治疗,以免出现肠穿孔及绞窄性肠梗阻等。

手术处理

   小的胃石可通过胃镜下碎石、取石,但较大的胃石还是手术治疗为佳。由于回盲瓣的存在,粪石很难进入结肠并排出,特别是粪石大于2.5cm时,非手术治疗难予治愈,应及早手术。故对于粪石性肠梗阻如能早期诊断,短时间保守治疗无效时均应及早手术治疗。手术应当注意:(1)粪石可发生于整个胃肠道,可单独出现在胃或小肠,也可同时出现,粪石可单发,也可多发,手术中必须仔细探查,尤其是胃底、十二指肠及回盲瓣等位置相对隐匿处,不能满足于处理梗阻处的粪石,避免漏诊导致再次手术。(2)对于肠管内粪石,可试行肠管外手法碎石术,以手指试捏挤粪石,将其捏挤成小粪块,然后从近端向远端将粪石连同肠内容物减压至结肠。术后予石腊油润肠、通便,以防止粪石再次形成。避免了不必要的肠管切开术,碎石时应注意手法要轻柔,以免损伤肠管。(3)术中注意检查粪石嵌顿处肠管有无缺血、坏死,避免术后迟发性肠穿,同时检查肠管有无息肉、憩室等其它病变,如有可一并处理。(4)肠管外手法碎石或切开应选择在粪石梗阻上方相对正常的肠管进行,以利于术后愈合;如行肠切开取石时应选择“纵切横缝法”。以免引起肠管狭窄。

临床案例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