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味医道之卅五:治神和治形

 野狐中医 2022-01-12

中和,是宇宙万物的良好状态,也是生命的健康状态。因此,如何“致中和”就成了中医的研究重点。
通过《中庸》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中和”分两个状态,即“未发”和“发而皆中节”。
如何“用中”和“时中”,即时时刻刻保持“未发”的状态,这涉及到的是自心(性)的修行。我们可不要以为儒家不讲修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王阳明的”心学“,都是修行——只是儒家重在“经世济民”,因此不以参禅打坐,呼吸吐纳的形式表现罢了。
中医以黄老之学为基础,我们看看老子是如何定义“中”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实说,阿伟哥对老子他老人家佩服的是五体投地,这么短短两句话,就把宇宙的大道理讲清楚了。
“一二三”前面讲了很多,不用赘述,我们重点说一说冲气。

冲者,中也。阴、阳、中,就是太极含三为一的道理,也是道教一气化三清的由来。
万物皆有阴阳,而阴阳的生成、平衡、转化,都是“中”来调控。“中”在阴阳未生之前,是太极,在阴阳已成之后,就是决定着万物成住坏空的那一只无形的“手”。
我们上次讲到这只无形的手,还是在《品味医道之八:不要太傻,只要天真》当中,两者对比,我们就会明白,其实“中”对应的就是中医的“天真”,“中”的种种功用,对应的是中医的“真气”。
对于黄老道家的修行者来说,这个“中”,或者说“天真”,是修行的“核心”。不过,如何修这个“中”,是修仙之士的追求,《内经》除了在第一篇中提及之外,其他的篇幅不涉及,因此,阿伟哥就不在这里展开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西游奇谈系列合集》。

对于“中”,或者“天真”,修行者追求的是“允执厥中”、“永葆天真”,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自心(性)永远在摇摆不定之中,“中”的状态稍纵即逝,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能够做到“而皆中节”,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发而皆中节”的节,节度,对于中医而言,就是”周期律“。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上面一段话的核心意思就是“发而皆中节”,就是“和”。不止中医养生,就中医治疗而言,也是如此。中医治疗的目的就是使人体恢复正常的周期律,归结为一个字,也是“和”。

致中和,是中医治法的总则。不过,中与和,是两个层次的问题,对于治疗而言,则是“治神”和“治形”的区别。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一段话被视为中医养生防病的大原则,我们从“中和”的观点来分析看看: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讲的是如何与天地的周期律相呼应,是“和”,是“治形”;“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讲的是如何调神的四个层次,以及产生的效应,是“时中”;“精神内守”,是“允执厥中”,是“用中”,是“治神”。
如果能做到这些,也就能够“致中和”,也就做到了“形与神俱”,疾病自然也就没有了影子。
看到了这里,你还会把“中和”仅仅当做是“阴阳平衡”的意思吗?
真正的平衡,不是天平一样的等重,而是象“洛书”一样,任何两个相对应的点,都是不等的,只有加入了“中五”的因素,才会呈现出一种整体的均衡性。
对于“治神”而言,包括两个方面医者之神和患者之神。
治神对于医者而言,不是治疗的意思,而是指医者对自心(性)的修炼。通过这种修炼,医者就能够达到不通过常规的诊察手段就能获得正确的诊断结果的目的。
帝曰:何谓神?
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三部九候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
所谓“慧然独悟”、“俱视独见”、“昭然独明”,是医者“治神”的状态和结果。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谓神不使?
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营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段文字是在强调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之“神”的重要性。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是生命的根本,决定了患者的生死和疾病的转归。不过,“神”的问题非汤药和针石所能治疗,唯一的方法就是:恬惔虚无,真气从之。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恬淡虚无”之后,“真气”能够“从之”

老子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庄子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虚其心、弱其智、黜聪明,这些都是“用中”,都是“恬淡虚无”,目的就要消除后天思维意识的负面作用,使人体恢复到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的“周期律”就会与天地的“周期律”相感应,“真气”就会“从之”,疾病就会消失,人体就会恢复健康。

这种治疗方法有很多鲜活的例子,比如以提倡“内养功”而闻名的刘贵珍(1920-1983年),患溃疡病、胸膜炎及肺结核,后通过气功锻炼而治愈,因而提倡以气功强身治病,建立了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唐山气功疗养院等,治愈了大量的疑难重症。还有道家名士陈撄宁(1880—1969),青年时期因患“肺痨”后发奋修道,最终病情痊愈,并得高寿而终。现代人通过佛道功夫修炼,治愈顽疾死症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治神”的功效。

临床上也有很多佐证,证明在排除后天思维意识的干扰下,人体表现出的超强自然修复能力。

1960年,Gibson医生发现并首次报道了一个现象: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的患者骨折处有大量骨痂形成。后来大量的临床观察也证实了脑外伤合并骨折的患者,无论是骨痂量还是骨痂形成速度均较普通骨折患者要多,要快。

有不少人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这个现象做出了解释。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原因很简单:脑外伤的病人由于意识的障碍,反而使后天思维意识对人体的负面作用得到了消除,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得到了激发,因此骨痂的形成大大异于常人。

在自然界中我们也能发现这种现象:动物创伤后的愈合能力也远远大于人类。这个恐怕也要归功于动物较人类而言,没有那么多思维意识。

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这个体会,如果得了伤风感冒,头疼脑热,多喝水,多睡眠,疾病就容易痊愈。多喝水,能加速气血运行,多睡眠,能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这些小窍门,其实也是在有意无意地应用着“治神”的原则。

喜欢,就到我的公众号看看

阿伟哥只把真正的干货给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