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生痰之源!临床30余年,我从【祛脾湿】入手,巧治脾湿型肥胖导致的肚子大、走路费劲、心悸心慌、月经不调、咳吐白痰、口干舌燥。 在我的笔记本里,躺着很多关于肥胖症的医案、医方。 每一次,我翻阅它们,心中都是沉重的。 因为我知道,当下,有太多人深受肥胖和超重的困扰。 举一案例: 前段时间,有一位女性患者,37岁,最近这五六年,身材不断发胖,增加到了将近180斤。 患者属于均匀性肥胖,四肢、肚子,哪儿都胖。除了肥胖,还伴有以下症状: 1、常觉得脑袋迷糊,耳朵里响声不断; 2、四肢发沉、走路费劲,平时不爱动弹,月经也不正常; 3、心悸心慌,咳吐白痰,口干舌燥,想喝水。 再看她舌象,舌苔发腻。 结合舌象分析,她属于脾湿型肥胖。 舌苔腻,这就是脾虚,运化失常,痰湿内积。痰湿上泛于舌,所以苔腻。 她平时眩晕耳鸣,这是脾虚湿盛,痰湿上蒙清窍; 身体四肢发沉,走路费劲,这是痰湿阻滞四肢经络所致; 心慌心悸,容易咳吐白痰,这是痰湿上蒙于心; 口干,那是痰湿阻于内,影响了津液的输布,所以口渴; 由于脾虚湿盛,痰浊弥漫,所以患者会出现全身性的肥胖。 因此,患者的一切问题,皆源于脾虚湿盛。要想改善,就必须从治理脾湿入手。 用药:苍术,白术,半夏,陈皮,茯苓,黑豆皮,薏苡仁,石菖蒲,竹茹,荷叶,通草,瓜蒌,大麻仁,桃仁等。 对症加减,调理不到一个月,患者腰围明显缩小,感觉身体轻快,外形看上去明显小了一圈。眩晕心慌之感有所减轻。 原方继续加减巩固,二诊后,患者体重降到150多斤,肢体灵活,体力增加,全身不适感几乎消失。 【方解】: 方中苍术、白术、半夏健脾燥湿;陈皮行气除湿;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竹茹清痰热,黑豆皮和通草利湿利尿;石菖蒲化痰醒神开窍,配荷叶升脾胃清阳之气。总之,都是围绕脾湿。 最后,在治理脾湿的基础上,酌加瓜蒌、大麻仁、桃仁等去瘀通便润肠之品,以图腑气通畅。 #健康明星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