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往幸福之路一:放弃执念——爱迪生执念和偏见

 珠海老杨品谈 2022-01-13

  听音频拉到文章末尾,音频内容更全!
1

昨天和大家聊了聊放下执念,我个人认为,这是通往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如果一个人心里总是有执念,他就失去了体验幸福生活的能力,付出所有的努力为了一方面的成功,很多时候是得不偿失的。

执念的种类、表现特别多,最简单的表现就是“我非要怎么怎么样,我非得怎么怎么样”。

放下执念说起来也非常简单,叫拿得起来、放得下,就是这个人活得大度、潇洒。

其实,所有的人生道理就在生活之中,只是当我们抱有执念的时候,根本无暇去体会它。

昨天我用了江歌母亲和刘鑫的案子。

我的希望是江歌母亲能走出执念,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朋友留言说,这样的话题不适合放到公共平台上。

我刚开始也想。不过他们的案件早已不是私人的权利纠纷案了,开启的模式就是公共案件,也正是因为有公众的关注、参与,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另外也有网友说,“互黑”这个词用得不妥(指我昨天说江歌母亲与刘鑫两个人互黑),江母仅是陷入受害者的执着中。

江歌母亲确实黑人家了,这是事实,网上有大量的视频资料,能证明她对刘鑫有人身攻击。江歌母亲陷入的执念之一就是受害者身份依赖,受害者身份依赖的根由是受害者有理悖论。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说江歌的母亲,受害者有理是一种大众心理,也正是这种大众心理推着,让江歌的母亲走到了今天。

而受害者有理是损失厌恶所产生的心理偏差,这个定义并不成立,虽然是悖论,但它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判断。

我昨天说了,从案子的判决看是个好消息,但我还是希望江歌母亲从受害者身份依赖中走出来,过上平静、安稳的生活。

因为她现在根本平静不下来,一平静下来、失去受害者身份,她就无所适从,不知道要干什么。这是她自己说的。所以,她要表现得比正常人更坚强,甚至是更伟岸。

这才是可怜之处。无法摆脱受害者身份,就是没有放下执念。

执念不但能使一个人无法专注生活的其它选项,更严重的是执念能带来偏见,而且任何人都无法避免。

2

1877年,爱迪生就开始制造白炽灯泡。两年后,他研发出了实用的白炽灯,申请了专利,还打开实验室大门,向公众展示他的实验成果。实验室被25只灯泡照得通明,公众看着这些灯泡目瞪口呆,而爱迪生已经瞄向了更远的地方,他不仅要发明白炽灯,还要为纽约这座城市建造电力照明网络,提供又好又便宜的电力。也就是说,爱迪生在小小的灯泡中,看到了整个电力工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为了建立自己的电力帝国,他不但成了一位企业家,还成了一位社交高手,混迹于纽约的社会高层,并成功地融到了资金。

当时爱迪生致力的是直流发电,他认为,用直流电更安全。

而他当时的更一个竞争对手是一位有名而低调的企业家、发明家、后来西屋电气创始人、电力工业的先驱威斯汀豪斯。

威斯汀豪斯19岁时发明了"旋转蒸汽机",21岁时,他发明了一种“火车归位器”,是一种用于切换铁路铁轨的开关的装置,可将火车在两条轨道之间切换。他是看到了电力的前景,半路出家进入电力行业。

威斯汀豪斯方认为,交流电更高效,更有前景。

就此双方展开了一场长达十年的交直流大战。

假如我们回到19世纪最后几十年,猜想这场大战的结局,肯定会押注爱迪生。

他有白炽灯的专利权,还建立了直流电发电站,把电引入纽约,在人脉、知名度、资金方面,爱迪生也更有优势。

而威斯汀豪斯是半路跨界到电力行业的,他推崇的交流电,曾一度引发了美国公众对电的恐慌,人们听到交流电,会想到被电死的人。

但是,这场电流大战的最终获胜者不是爱迪生,而是威斯汀豪斯,他不仅战胜了爱迪生,还扭转了人们对交流电的看法。

3

现在我们都非常清楚,直流电确实安全,缺点是无法大功率供电,更无法远距离传输;交流电是很危险,能电死人,但它可以完全解决直流电的不足。

其实,这个道理当时爱迪生也明白。要想给一个纽约市供电,要建成百上千个直流发电站,而交流电站有可能只需要在郊外建几个。

但是,因为爱迪生执着于推广自己的直流发电,执念于电力安全,在与威斯汀豪斯的这场竞争中,使他对交流电的偏见就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在这十年的商战中,爱迪生只干了一件事,无限地夸大、抹黑交流电。

包括雇佣小报记者、律师、政府职员,写交流电的黑报道,和威斯汀豪斯打黑官司,利用媒体力量进行炒作,以及支持电刑处决死刑犯来抹黑交流电。

而在这一时间,威斯汀豪斯对爱迪生保持了宽容的态度,并积极解决交流电的发电成本和安全问题,并与特斯拉结盟。

特斯拉是塞尔维亚人,他从欧洲来美国时,曾为爱迪生工作过,还挺受赏识。那个时候,他就向爱迪生介绍过交流电系统的优点,说自己的交流发电机肯定远远胜过直流发电机。

这个提议冒犯到了爱迪生,他对特斯拉说:“交流电机没有前途,不管谁去做都是在浪费时间。交流电是危险的,而直流电是安全的。”

爱迪生觉得特斯拉的想法不实际不可行,特斯拉则认为,爱迪生做发明的方式没效率。不久后,两人不欢而散。

正是爱迪生对直流电安全的执念,让他对交流电产生了偏见,置事实于不顾,使之最终被威斯汀豪斯的西屋电气打败,被资本踢出了通用电气。

可以说,爱迪生无论情商,还是智商都非常高,但他也无法避免地掉进了自己执念的陷阱。

他的执念是自己的一定比别人的好。从而产而了偏见,放大了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并一直攻击别人的缺点,忘记自己的缺点也不小。

这个毛病我们每个人都犯,当自己的观点被别人否定的时候马上就要辩解,这时这种执念就蠢蠢欲动了。

好,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儿。

“通往幸福之路”这系列以后将会是我这个公号的主题,我们既然改变不了外部环境,那就不要浪费时间,先完善自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