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逸品典藏™ | 张潘 · 作品赏析

 艺快讯 2022-01-13

张潘

艺术简介

张潘;1986年生于四川成都,国家二级美术师,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教师,近几年有几十件作品在中国美协省美协展览中获奖。作品被江苏省美术馆、四川美术馆、香港特区政府、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浙江画院、高邮市博物馆等收藏,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获奖14次,入选30多次。四川省2020年青年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20四川省文艺百家“推优工程”艺术家。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成都画院特聘画家,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山水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蜀都书画院理事、国画艺委会委员,成都市文联签约中青年艺术家,邛崃市、崇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画家,邛崃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三人行美术馆副馆长。

艺术征程

都市水墨的传承与发展

都市水墨的创作在近些年来热度不减,随着社会时代对视觉图像和语境表现方式的改变,以传统山水画的“山水”载体及其语言价值归属已经无法承载当代都市人群审美生活的价值诉求与生命存在,其已不太适合与当代都市生活的人们日常生活形成引导性的价值关联,因此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与转型成为了当代年轻画家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受到这一思想观念的影响,以记录和表现当代社会的都市化进程新风貌与时代性的美学思想,都市题材的出现为山水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也更好的适应了当代 年轻人在新的时代发展过程中对当代山水画新的审美诉求。

周末不加班 220cm×180cm 2018年

2011年在北京进修时刚接触都市题材的时候便得到了老师的肯定,经过工笔、线描、水墨这样一路的探索后终于形成了明确的意识与致力的方向,以当代年轻人现实生活的都市生活及环境为主要题材,基于我们认知的中国传统笔墨表现手段,从传统笔墨与形式切入当代笔墨的表现,探索中国画表现形式的现代转型问题,把我们现代人生活的城市、环境、人物等题材和现代视觉展示效果融为一体,在作品题材、图像形式、材料运用、表现手法上给予当代中国画最大的可能,当然中国画笔墨与材料的最大可能性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需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去给予审视和运用,并将都市水墨作为中国传统水墨的继承和延伸进行发展。

周末晨光 195cm×180cm 2017年

一晃接触都市水墨也有十来个年头,在都市水墨的探索中,我大概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工笔的形式进行细致的观察探索,从2010年开始,在北京时画的《梦夏日记系列》用了工笔淡彩的形式进行表达,主要表现的是庭院类的小景致这大概就是南方人喜欢的精致吧,现代社会都市化进程发展使原有的传统山水画中的田园风情正在被新兴的都市繁华所取代,传统山水画所表达的审美理想也在社会的发展中发生了重要的转换。这也为我从工笔转向水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2013年到2014年,如何使传统山水画中的美学思想在当代社会的都市语境下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这就为当代的山水画画家提出了新的挑战。于是便有了水墨作品的尝试系列《华灯初上系列》,内容大都以祖国的一线大城市为主,华灯初上以夜景表现城市傍晚灯火辉煌的壮观景象,画面主体形象以高楼大厦的建筑为主,基本也就有些打破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美学观的意味,传统山水是一种诗性美学观,也是人们对宇宙、自然在融合人生感悟情境下的一种特有的理解表达方式,现代都市水墨就像我们80年代大兴的“润泽流畅而不轻浮油滑”让我的水墨都市作品更重水性、重洇染、重淡墨,因而画面极为润泽,同时也重用笔、重渍染、重沉着,来铸就润泽的水墨之境。当然这也不是完全为了画面语言,更是为了精神表达的追求。

周末黄昏 240cm×160cm 2020年

通过视觉艺术形式呈现出的一种内在精神表达与审美理想相结合的视觉图式,最终使精神追求和审美性的社会观得以清晰的承载与表达成为可能,我的城市忧思不是理性的,而是直觉的不是诗意的而是哲学的。在当代绘画的语言与当代性审美的理念过程中,我们以亲身视角去建构艺术的领悟能力及审美经验,并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不断追求自己的审美理想。2015年到2017年中我便以《周末系列》为主,基本上第二阶段线描水墨的形式,在都市化进程及审美文化不断挺进发展时,在艺术创作及审美的过程中,用更加时代化的语言与审美来传达自己的审美追求,从而将时代环境、观者及创作者融为一个审美的过程体,使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具时代感与感染力,这是当代文化生态的一个方面,也是这一阶段我所追求的理念。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了第三阶段的一个尝试,便有了一定的效果。

周末-夜雨 190cm×180cm

《庆回归之南京路》、《筑》为代表的尝试开始了没骨水墨的方式进行,以南京路上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的喜庆节日为素材,完成主题性的创作对于非人物画的画家来讲很难表现,所以在明确主题之前,我也下了很多的功夫,首先尽量的展现自己擅长的水墨,又要和前面的有所不同,于是便转向研究没骨都市水墨的创作,把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水墨精神相整合,使新水墨作品在追求文化内涵及品味的基础上,呈现出了精神化的视角张力与和谐。中国文化精神在万千变化中所显示出的至大、至正、至清的风韵,在我追求的绘画语言中不断地转化为对水墨习性的一种诉求来尽量完善她。这一系列作品整个画面基本以淡墨色笔痕进行调节,用笔也比较果断和细致,基本也是一气呵成整个画面以灰色调为主,在局部渲染和细节的调整上下了很大的力气,通过对街道建筑的探索,随着对线条质量、表现力与水墨的整合,而这种整合又不是以象征意义的图式来呈现,而是用一种黑白灰的视觉张力,柔和地引起人们思想深处的弦音,虽然低沉,但沉厚。我们只能用自己的审美趣味与经验去唤起另一种理解与感悟,而这恰恰需要的是一种纯净的心性。薄淡的笔墨之韵沉积着厚实的力量,使人们在生活的远处望见自己几乎迷失的心性。然而她就在我们生活的城市角落。


周末阳光 240cm×160cm 2018年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坐地铁的时候,在地铁出站口看到了一堆共享单车,也是都市生活中与现代人密切相关的表现事物,于是便开始了《共享单车系列》的创作,在多番思考下把上一个阶段实践的没骨水墨运用到这个系列的创作中。通过擅长的水墨表现形式与手工裱板相结合,两个步骤进行创作的探索,共享系列作品从形式上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从大作品到小品,从小品到长卷和条屏,一系列的探索,让自己有个深刻的体会。这样的三个阶段下来,笔墨语言从模糊到清晰,从生疏到生活化,慢慢的也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发展的路和笔墨形式,可能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想法和表现性体裁的出现。我喜欢探索,喜欢尝试,现阶段当然都是水墨的表现手法和多样的材料相集合。江苏省美术馆,徐惠泉馆长给予画作《周末问候》的评价一样,“繁华的商业街,琳琅满目的店招,行人熙攘、车流穿梭,这样的都市图景却是以黑白灰色调的水墨画来呈现可谓别出机杼。徐惠泉认为,作者放弃了更丰富的现代绘画语言,大胆采用传统水墨画的技法来表现当代都市,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审美效果,对类似风格作品的开拓创新颇有启示意义。”如果能在都市水墨语言的截取和风格的启示上,有一定的作用的话,我将不遗余力的实现更多的探索。

周末小巷 230cm×125cm 2017年

在都市水墨表现与探索中,表现的是文化精神的高度与锐度。笔墨是有生命的,不仅是因为我们赋予笔墨以认知,更多的是因为我们会把思想倾注于笔墨之中。当我们进入都市水墨的语境中时,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语言图式呈现与敏感时,又怎能不承认这是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环境呢?在极度敏感的淡墨与体悟中,精神层面的言论就显得独立、自由而又纯粹,这时的绘画让我们看不到设计,有的是那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和情景。都市水墨虽然没有华丽的色彩与感官上的狂欢,但沉思的种子会在一场场春雨后的阳光里发芽,即使不茁壮,也倍感生长的珍贵。

传统山水画从精神层面上提出了山水画“以形媚道”,从材料与技法层面上形成了山水画“水墨晕章”的审美理想,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道家哲学思想的美学追求。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以传统笔墨的形式展现新时代的变迁,承载当代人的审美诉求和价值归属,成为不少画家不断追求探索的目标。

春熙路掠影(版画) 220cm×200cm 2018年

由于社会发展与生活表现的载体发生了改变,对新的社会面貌的表达成为时代主题,现在的画家不仅要尊重传统美学观念,更需要探索表达时代发展所要展现的新的美学理想。展现社会新发展面貌与新美学追求的变革。积极融入当代继承与创新的美学观念,表现新的时代发展主题,积极介入当代人的生活需求,从而形成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反映当下人精神面貌与审美诉求的都市水墨题材作品。这是社会结构与生存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当代特有的社会面貌与新的美学方向,是有别于传统山水画的一种全新绘画形式。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兼容并包的思想观念,强烈的时代感,以不同于传统和西方绘画的独特形式,丰富多变的绘画语言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以水墨特有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当今都市的变化与发展以及美学的思想追求,发挥传统笔墨的独特优势,表现当代都市文明的生存状态,让都市水墨发挥出更大的艺术魅力,为中国画更好的表现时代发展的变化,以及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史增添一个新领域。

张潘城市写意画的艺术追求和美学特征

文/李兵(著名画家、中国美协理事、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在当代多元并茂、各擅胜场的城市山水画坛上,四川青年画家张潘无疑是一位秀出同侪、独具面目的重要画家。当今中国城市山水画不能再用单一坐标或评价体系评估,就像工笔的精细与写意的简略,他们之间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差、没有高雅与庸俗之分,他们各有自己的体系、爱好者和观众群体。爱好者可以有各种褒贬议论和迥异观点,但专业评论者和研究者就必须拥有历史观。优与劣关键在于是否有创新、是否有新意、是否能反映画家的心声、是否能表达时代的精神、是否能引起视觉审美的共鸣。

张潘的城市山水画给人的直接印象是水墨光影淋漓,清新痛快,笔线利落。水墨的透明,结构的纵横,形成完全不同于一般传统水墨画的美学感受。以墨为主,水的运用在可控与不可控的适度融合中表现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有度理性和自由放纵的结合,实为难得。他将中国画精神性的文化内涵与现代社会强调视觉效果的美学取向融为一体,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种既与传统的山水画在面貌上有着明显差异,却又遥接历史文脉,符合中国文化种姓和艺术本质的城市意境山水画新体格。

周末阳光 240cm×160cm 2018年

这种城市意境山水画新体格,是当代中国画体格转型过程中的新收藏和新进展,对于当代彷徨不前的当今城市山水画创作有着普遍的启示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张潘的这种整合笔墨与图式,熔铸构成和意境的城市山水画新体格,我们不妨先来回溯一下迄今为止的城市山水画演化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的城市山水画发轫得较早。画史上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可谓是这种城市山水画独立成科并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一个精神与形态相互连锁的复合命题,包括了绘画方面的形式手段。后来经过不断演化,至现代吴冠中和刘国松均把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和形式移植于水墨画。两人在深厚西画学养的基础上,有效地以现代西方美术语汇来再造中国水墨画,引领现代水墨艺术的变法。在变法的进程中,吴氏同时坚持油画民族化的尝试,把国画的线、书写性和水墨色调引进油画。但刘氏比他更彻底,专心于新水墨画的实验。在水墨现代化方面,刘国松令人耳目一新,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陆艺术界了解西方艺术的桥梁。

周末您好 193cm×180cm 2019年

吴冠中和刘国松的艺术享有共性:浓郁的现代气息,随机应变的效果,赏心悦目的形式美;两人的构图都定格于抽象和具象之间,展现了似与不似之间的乐趣,同时又不离大自然的意象。吴冠中和刘国松不随大流,忽视传统笔墨,各自创作出一反常态但凝聚着理智和才气的审美新语汇,成为中西合璧式现代水墨山水画的范例。为画坛树立了不朽典范,令后人至今很难企及。

这种以大写意名之的城市山水新画风,和当代的那种精致端丽的城市山水工笔画法齐头并进,相互辉映,演绎出无数动人篇章。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在技术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便陷入千人一面的泥潭而无力自拔,而且原本最具主体性、创造性的大写意画法,也因程式化的惯性作用,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单一化和雷同化的趋势。这对于当代的城市山水画创作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和严峻的挑战,而如何冲破程式化的罗网,便成了摆在今天城市山水画家前面的一个棘手的课题。张潘的城市山水画创作,无疑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他的城市山水画极具个人面目,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若概言之,便是构图清灵、简约,设色亮丽、明快,笔墨凝练、舒展,意境隽永、开阔,既有着一定的形式感和抽象意味,又有着浓郁的诗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以致无论在任何一个大型的画展上,我们都可以一眼便将它认出来。而张潘的城市山水画也恰恰正是在这一点上体现出他的学术价值和启示意义来。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不妨通过他的几幅作品赏析,来粗略地分析一下张潘的城市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美学特征:

周末问候 193cm×180cm 2016年

张潘的城市山水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视觉语言的独特性。中国传统工笔画是勾勒造型、纯色平涂的视觉方式,其中有一类画家通过渗透光影的色彩来改造传统,实现了工笔画在二十世纪末期的飞跃式发展。但这些画家造型的感觉却未脱离古典,并没有在造型的观物方式上取得突破,形成新的语言方式。值得高兴的是张潘的画中却有着这样一种探索的方向。他画面相似的造型,通过版画式的叠展,伸展成一种极端平面化的视觉形象,点缀配上阳光下的暗影,别有一番冲击力。比如他画的《共享时代》,几乎覆盖全画的共享单车丛中,单车停放错落有致,生动自然。俨然城市中的鲜活的场景。画中物象被处理得略似版画,相近形态相互重叠并进而展开。雷同但却有组合,没有单调的感觉,确实有些巧妙之处。应该说,他的画面是繁密的,但却显得单纯,是重复的,但却并不机械,从而创造出一种与他人截然不同的叙述方式,为今日中国城市山水画坛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新的语言,堪称难得。

我很欣赏张潘作为青年画家的一种探索精神,他以当下时代的感受去关注生活,这使他的画面在质地上透出一种现代性,一种构成感的语言组合。通过巜周末你好》作品的欣赏,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张潘的设计天赋,他能够如此娴熟地通过形式构成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并进而获得语意上的全新表述。当然,新的视觉感受在张潘画面中不仅仅表现为上述形式上的构成感,还体现为他渍水运墨的语言表达上。中国传统工笔画工整谨严的小心翼翼在张潘手中,变成一种自由而抒情的书写性,他的画面于工细之中兼带写意之灵动,在今日画坛颇为引人注目。

春熙路掠影(版画) 220cm×200cm 2018年

或许这正是张潘巧妙高明的地方,他突破传统技法深入细抠的局限,用水墨的书性韵味丰富画面,并藉此打破前人不变的程式,获得了一种别样的体验,对丰富我们的审美习惯颇具价值。一直以来,张潘以观念、以精神、以意境、以格调来统摄画面,而不是停留在描写、叙述等层面上,所以他的画以善于营造意境、营造氛围的整体来感染观者。依此而论, 张潘在其艺术的突破实则与六祖“撕经骂佛”之举一样,他是在直指关键,直奔艺术而来的。他的水墨写意画越过了中国画文人画传统以及20世纪融合写实画法、现实主义画法的新传统,实现了水墨写意画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

在《幕墙上的城市》中,我们能欣赏到抽象的构成形式和意象的一种对接。因为在整个现代艺术的对话里,基本关系是抽象和具象的对话。还有就是构成和意象的对话。通过宣纸和笔墨的冲幢,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墨的优势,把纸性和墨性与人性进行交换,他的笔墨强调“律动”感,在一个统一形式里得到发挥和增进。我认为他用极重的感觉来描绘清淡的雅趣,有些“举重若轻“的意思,画面上的竖线、横线、粗线、细线似乎交织成了一首水墨的交响曲,变化万千,产生了动人的音乐感、跳动感、流动感,让人赏心悦目。他是有目的、有追求、有想法地去画的。他重视笔墨的韵味,重视笔墨本身的表现力,营造了一种现代感,形成新的视觉奇观。这是一种智慧,充分表达了当代画家对传统文化的梳理和辨识,形成了自己独具视觉张力与当代性的城市水墨写意画。他的绘画道路是主动的、积极的,他以敏锐的绘画感觉与绘画实力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面貌。

大风景 195cm×180cm 2019年

张潘是很有创造精神的一位写意水墨画家。在写意水墨画里,艺术水平要向前推进一步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写意水墨画有两个问题存在:第一,它是写意的,但是写意和写实这个关系如何处理,要考虑这个问题。第二,写意性和当代的艺术抽象语言如何处理。假如说,写意完全离开了写实的造型,写意往往显得不够坚实,就是说不耐看;假如写意和抽象的语言相结合,又容易走向荒诞。在《周末一雨》作品里,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撑伞过街的行人,居然拿着的是没有伞杆的伞。所以,我觉得张潘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他的画写实的基础是好的,但是他抛开了写实的语言,在写意里运用了抽象性绘画的表现方式,发挥了他的主观创造性和构思,并和艺术的想象结合到一起,他的艺术所创造的这种艺术语言或者艺术的符号,跟别人不一样。艺术语言或艺术符号跟别人不一样并难,难的是形成体系和风格,但是在张潘的作品里,他既跟别人不一样,又有他的个性特点。我觉得这是他的艺术很重要的一个优势,我相信他的艺术在这个基础上还会有新的拓展。

在中国画现代转型过程当中,张潘的作品更容易被大家接受。他的《龙泉一一汽车新能源》是现代水墨画题材,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些内容。但更重要的是他进行了平面化的一种处理,他绘画中的平面性,实际上是带有水墨的平面性。他用的水有效地渗化,也能够定位,使水墨有影像立体的边缘感。所以,他的平面化并不仅仅是平面的分割,而是水和墨相互冲击后,笔墨的渗透,几何关系的叠加,是现代审美意味的城市审美经验。也就是说水墨传统山水画现代性的转型,主要体现在城市化审美经验的诉求上。我觉得张潘在水墨写意山水画方面,做出的努力还是非常多的。比如他的水墨,基本上是以淡墨为主,画面几乎没有特别浓的浓墨,画面以润为主,用线条来构成画面结构的框架,他主要还是靠平面的叠加分割,来形成他特有的一种感觉,这是传统山水画在当代的一种审美体验。

都市叠影 195cm×180cm 2020年

张潘的城市山水画有着较强的形式感,或换言之,带有某种装饰性甚者是抽象意味,但却又绝不是工艺化和图案化。这是因为张潘的城市山水画不但讲究构成,而且讲究笔墨,而笔墨的随机性、偶然性和抒情性,恰恰是克服工艺化和图案化的一帖良药。由于张潘的城市山水画是对笔墨与图式的有机整合,构成与意境的全面熔铸,故而不断避免了各种新老程式化或图案化的困扰,而且取得了传统中国画的精神性文化内涵和现代社会视觉化效果相映相衬,相得益彰的可喜佳绩。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从事城市题材绘画的人越来越多,“城市·山水”也被更多的提及甚至趋向于观念艺术。从中国画本体以及传统的分科来看,城市题材中国画已经形成流行的“城市水墨”。当然,作为一位有抱负的创格型画家,张潘城市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美学特征还远不止上述诸点。但仅从以上所述,便也可以从中看出其非同凡响的学术价值和启示意义了,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潘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一定能有更大的收获,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周末-雨 230cm×193cm 2019年

张潘|作品赏析

香江夜色 200cm×200cm 2017年

共享时代Ⅰ 193cm×180cm 2018年

共享时代-小黄 193cm×180cm 2018年

共享时代-小兰 193cm×180cm 2018年

柳江写生

柳江写生

柳江写生

柳江写生

薪薪之火 180cm×180cm 2020年

叠彩 68cm×68cm 2019年

叠彩 68cmx68cm 2019年

墅 68cmx68cm 2019年

墅 68cmx68cm 2019年

古镇写生 68cm×45cm 2021年‍‍‍‍‍‍‍‍‍‍‍‍‍‍‍‍‍‍‍‍‍

古镇写生 68cm×45cm 2021年

正午阳光 138cm×69cm 2019

正午阳光 138cm×69cm 2019年


主攻学术·挖掘新人·引领收藏

北京墨轩臻品艺术 | 传承文脉·印艺互联

以上图文信息版权归属张潘本人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