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溃疡性结肠炎难治,试试这张方子

 新用户5616Y0eR 2022-01-13

导读:张东岳,主任医师、教授、全国名老中医。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病诊疗中心名誉主任、河南中医学院肛肠病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肛肠学会主任委员,《中国肛肠病杂志》编委。擅长治疗各种大肠肛门疾病如:痔疮、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结肠炎、直肠癌、肛门闭锁、肛门直肠狭窄、直肠阴道瘘、肛门直肠性病等,各型便秘、肛门湿疹、肛门瘙痒、肛门尖锐湿疣等疾病。张东岳教授是国内中医肛肠专业知名专家,是河南省中医肛肠专业的奠基者,从医近60年,在业内有着较高威望。  

图片
医案
图片

焦某,男,63岁。2013年8月25日初诊。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日5次,多时达10次。血色暗红,伴左下腹疼痛,便后可缓解。平时无发热症状。纳差,乏力,眠差,面色无华。专科检查:肛门外观无异常,肛门镜检查,见直肠壁质脆,广泛溃疡糜烂,布满粟粒样物,渗血较多。患者拒行结肠镜检查。现症见:黏液脓血便伴左下腹疼痛。纳差,乏力,畏寒,失眠,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

辨证思路:久病脾胃虚弱,血液失于统摄,溢于脉外,渗于肠间致便血。患者近期便次尚不是很多,无发热,辨证以正虚为主,邪气不甚。《证治汇补·便血》:“大要初起当清解肠胃之湿热,久则调和中焦之气血。服凉血不愈者,必佐以辛味,服辛味药不愈者,必治以温中。”

治疗本病,首先应辨别虚实,一般说来,年轻人或初发病者,病属“邪气盛”则实,治当清热解毒化湿,以攻邪为主;年老体虚,久治不愈,病属“正气虚”则虚,临床以脾肾阳虚为多,故治当补脾温肾。

中医诊断:泄泻,脾虚型。

西医诊断:溃疡性直肠炎。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化滞。

处方:肠炎康。党参30g,焦白术30g,炙黄芪30g,当归12g,茯苓15g,远志15g,炒枣仁15g,龙眼肉15g,炒山药30g,益智仁30g,白及20g,地榆15g,三七粉(另包)3g,马齿苋30g,炒麦芽30g,炙甘草6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中党参、炙黄芪、焦白术、茯苓、甘草、山药甘温,补脾益气;茯苓、远志、枣仁、龙眼肉、当归甘温酸苦,养血补心安神;益智仁健脾温肾止泻;白及、地榆、三七、马齿苋止血。

张东岳教授喜用炒麦芽开胃消食,和中下气,补脾胃之虚,宽肠胃,消宿食,止酸治泻,补而能利,利而又能补。如腹之胀满,膈之郁结,食之不纳,中气不利,以此发生之物而开关格之气,则效非常比也。上方健脾养血并重,益气补血兼顾,以治心脾两虚之证。滋心阴,养脾阳,肠运得健,而泻自止矣。

二诊:2013年9月5日。服上药,大便每日3次左右,脓血减少,腹痛减轻,眠可,胃纳较前增加,舌脉变化不大。上方去枣仁、龙眼,继服。

处方:党参30g,焦白术30g,炙黄芪30g,当归12g,茯苓15g,远志15g,炒山药30g,益智仁30g,白及20g,地榆15g,三七粉(另包)3g,马齿苋30g,炒麦芽30g,甘草6g。

10 剂,水煎服,每日1 剂,分2 次服。

三诊:2013年9月18日。服上药后,大便日3次左右,不成形,无脓血,偶有下腹隐痛,纳寐尚可,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腻,脉细。效不更方,继服10剂,巩固疗效。服后患者基本康复,未再就诊。

按语

结肠直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及结肠慢性炎性疾病,发病年龄一般在20~50岁,男女无明显差别。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为主要表现,并可发生严重的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重症患者癌变率较高。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久泻”“休息痢”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脾、胃,涉及肝、肾,病程一般较长,病性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寒热并存,初始发作期多实,久病缓解期多虚。

《景岳全书·泄泻》中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泄痢作矣。”泄泻发生的根本虽在于脾气虚弱,但是“气为血之帅”,气虚势必会影响血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泄泻病起之初就可能有血瘀因素的存在。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气虚愈加重,则血瘀愈显著。因此,在开始实施治疗的时候,尽管血瘀的征象不甚显著,却仍要考虑到有促使其发生发展的因素存在,应在益气健脾的同时,适当运用活血化瘀之品。

此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现的肠黏膜溃疡久不愈合,除了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有关外,大多还与肠黏膜长期供血不足、微循环障碍等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肠胃脉络瘀阻,血液长期瘀滞,瘀血不去,而新血不生,脉络长期失于濡养,造成内疮溃疡难以愈合。

西医学研究表明,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对于改善肠黏膜的微循环系统,增加肉芽组织血液营养供应具有良好的作用,进而促使溃疡的修复和愈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活血化瘀法为治则,也是中医“久病入络”理论的具体体现。

溃疡性结肠炎虽为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但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单纯的邪实证比较少见,一般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或者本虚标实证。

脾虚为其根本,病久及肾,最后导致脾肾两虚,从而湿浊、热毒、瘀血等诸邪乘虚而入,相互兼夹为患。但瘀血却贯穿于溃疡性结肠炎病程始终,长期的血液瘀滞、微循环障碍,必然会影响溃疡的愈合及病情的恢复,使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病情反复,缠绵难愈。

血瘀不仅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部乃至全身的重要病理变化,亦是其复发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因此,活血化瘀法理应贯穿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全过程。

《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然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合皆肾脏之所主。”

脾肾为人体先后天之本,二者相互影响,治宜温补脾肾,因兼失眠亦为主诉之一,故符合肠炎康健脾养心、益气养血主旨。气血旺,心得养,则眠可。火生土,脾气渐复,而便血减少。因病久,不可能一朝而愈,故嘱应长期服药以培本,避免过劳。

全方以党参、黄芪为主药,取其健脾益气、固表托毒之效,臣以白术、茯苓、白术以健脾燥湿为主,茯苓以利水渗湿为要,一健一渗,脾可健,湿可除。湿去则脾气复来,阳气易通。山药平补三阴,《本草求真》曰:“入滋阴药中宜生用,入补脾肺药宜炒黄用。”本方以大剂炒山药健脾胃、补肺肾、补中益气、健脾补虚,亦为臣药。当归补血活血,三七、地榆止血,白及止痛,共为佐、使。

张东岳教授对于炒麦芽一药尤为喜用,认为能清肠中滞气,不伤正。对于腹泻、便秘二病均用,收效满意。仅此一方,补气培土、健脾固肠为本,又有补血活血、健脾消食、止血止痛之意。故能使胃肠秽污去、脾胃积滞消、肠间瘀血化而诸症自除。

图片

本文节选自《张东岳内外同调论治肛肠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