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在泉风淫: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心痛支满,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前面各篇推文所讲,乃《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第一部分主题,其中又分两个小专题,一是六节分治,六气六化,谨候气宜无失病机,临脏命病,司岁备物;二是谨察六气阴阳,南政北政之岁,视少阴君火之所在而定寸尺之不应与应。

从本篇推文开始我们将开始对第二部分主题的精读性研讨,第二部分的主题内容又包括六气在泉“外淫于内,所胜治之”、六气司天“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六气在泉司天“邪气反胜,治之奈何”这三个小专题。然后过渡到第三部分主题六气胜复问题。

下面我们就开始对第二部分第一个小专题“外淫于内,所胜治之”的精读。

照例,先附录原文如下:

帝曰:善。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

岐伯曰: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呻)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岁少阴在泉……

岐伯按照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顺序进行了相应回答。我们这次先讲“厥阴在泉”的情况。

一、帝曰:善。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

黄帝所问的“天地之气”是指司天和在泉之气,这两气分主一岁之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气候。但从岐伯的回答来看,他是先从六气在泉的情况来展开应答的。

内淫而病,病于内者根于外。《素问·五常政大论》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六气之“气立”影响人体之“神机”,是以内淫而病,

司天在泉之气偏胜而害脏腑致疾病是为“六淫”或“外六淫”,分别是风、寒、燥、湿、热、火。

外六淫皆可令人体得病,是为风、寒、燥、湿、热、火之六证或内六淫。

医工临脏命病当先辨风、寒、燥、湿、热、火之六证,然后再辨病在何脏何腑,最后才是如何施治。

中医讲“辨证施治”主要讲的就是先辨证再辨病后治病。

二、厥阴在泉,风淫之气候和物候

厥阴在泉,必定是少阳司天,少阳司天必定是寅申之纪,寅申之纪六节分治图如下: 

厥阴在天为风,在地为木,是为厥阴风木

厥阴在泉主司寅申之纪下半年之气候。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厥阴“时化之常”为“和平”——厥阴所至,天温地和,温气拂面,和缓平和。但若风气偏胜失其“和平”之常德则为“风淫

1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

厥阴为风为木,木克土,地为土。风淫于地则胜土,风吹土起,尘埃飞扬,遮天蔽日,故自地而上,天空之大气昏暗不明,平地之原野视线昏昧,不辨远物。

2.草乃早秀

厥阴为风为木为草,厥阴风木又主一岁下半年之气候,厥阴风气有余则寅申之纪下半年风气偏胜,气候偏温。秋冬之季反而行春令,气候不冷反而偏温,所以那些本应来年(卯酉之纪)春天才萌芽生发的草木却提前萌芽了。

由于厥阴在泉,风木之气有余,来岁之春来亦早,草木早早萌芽生发,是为早秀。但早秀不如完成,毕竟,草木早秀乃是季节反常之象。

三、厥阴在泉风淫之病候

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风淫于外,民病于内,是为“内淫而病”。厥阴在脏为肝,风淫于外则厥阴肝木病于内。

《素问·五运行大论》岐伯讲: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肝木之气有余则制其所胜之气脾土胃土,而反侮其所不胜之气肺金大肠金。

1. 民病洒洒振寒

肝木气盛则乘克胃土。《灵枢·经脉》黄帝讲:“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虽名为风证胃病,实则风证肺病。

一岁之下半岁,秋冬气候冷寒,虽然厥阴在泉温风之气偏胜,但冷寒之气亦然时至,温寒交错,故民易病风寒之证,是以“洒洒振寒”。洒洒,畏风之状;振寒,秋冬伤于风,阴寒之气随风入体,风中夹寒,肺卫阳气起而抗之,阴阳交战,故民病振寒。振寒,又称寒战、战栗。

肝木之气偏胜,克制脾土,反侮肺金。脾土为肝木所制而不生肺金,肺金亦受肝木之反侮。肺主皮毛,肺金伤则肺卫阳气虚,卫阳之气虚则皮肤腠理开阖之机失效,导致风寒之气趁虚而入,故而有洒洒振寒之证。

洒洒振寒,是为风证肺病。肝木克制脾胃之土是根;脾土不生肺金、肝木反侮肺金是缘。

2. 善伸数欠

伸同“呻”,呻吟;欠为哈欠。虽名为风证胃病实则风证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岐伯讲:“在脏为肾……在声为呻。”《素问·宣明五气》作者讲:“五气所病:心为噫……肾为欠、为嚏……”

肝木气盛乘制脾土,脾土之气不及,则其所不胜肝木侮而乘之,其所胜之肾水轻而侮之。

脾土不克肾水,肾水反轻而侮之。肾之寒水在声为呻、在病为欠,故“善呻数欠”。

心痛支满

肝木气盛克制脾土,则脾病为甚。

心痛亦即心下急痛,支满亦即腹部胀满,是为风证脾和胃病。

《灵枢·经脉》黄帝讲:“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

《灵枢·经脉》黄帝讲:“胃中寒则胀满。”风寒之气客于胃中,亦可胃脘胀满。

两胁里急

两胁,两腋之下肋胁;里急,筋脉拘急收缩——抽筋儿。是为风证肝病。肝主筋,足厥阴肝经走两胁下,肝木之气亢盛,反自为病,是为两肋里急。

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

胃主纳入,风寒之气客于胃则胃脘痛而胀满,故饮食不下;胃主降浊,胃脘胀满则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是以膈咽不通,强食则呕。是为风证胃病。

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脾主运化,风寒之气客于脾则水谷精微不能运化于脏腑经络皮毛,壅积于腹中,故腹胀;《素问·宣明五气》作者讲:“五脏所藏:心藏神……脾藏意……”脾藏意,“意”之为声则为“噫”。风证脾病是以腹胀善噫。

肠胃积食,壅塞胀满,痛苦不堪,倘若能从下阴之后窍得以泻污秽泄浊气,则身顿感畅快淋漓,腹胀之病亦随之衰减。是以“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

气泄则身虚,四肢乏力精神萎顿,身躯四体皆感沉重,慵懒不欲动。

总之,厥阴在泉,风淫于外,民病于内。脾、胃、肝、肾等皆可因风寒淫胜而为病。

风为六淫之首,圣人避风如避矢石,无怪乎岐伯要将“风淫所胜”放在第一位来论述啊(当然,根本原因不在这里)。

厥阴为一阴。明天再讲二阴和三阴:热淫、湿淫所胜又如何?


独学则寡闻,切磋方长进。有请感兴趣者入群学习讨论。

浅陋之见,还望斧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