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每天做好三件事,时间管理不再是神话

 未来决定现在 2022-01-14

人生的时间是有限并不可变的,所以要有效率地用每一分钟,不用好就是一种浪费。

——李开复

时间是现代人生活的指南针,比如朝九晚五,比如996,不同时间安排的背后是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大约在10年前,人们还很难想象,怎么有人会无时无刻抱着一个手机,“碎片化”这个词也尚未常被提起。到了今天,忙、盲、茫是生活常态,不小心就加班了、加班了事情也没做完、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去提升自己,而怎么利用时间、怎么用好时间,就成了千万人关心的一门学问。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是一本时间管理领域的书。作者张永锡研究时间管理有八年的时间了,也成长为时间管理培训师。在作者看来,时间管理不是什么难事,也并非少数人才能掌握的技能。待办的事情有很多,只要做好“先吃掉那只青蛙”“清空收件夹”“每日重开机”这三件,就能一点一点利用好时间。时间管理不是让人变得更忙碌,而是更轻松,less is more。

文章图片1

高效的人并不是每天做很多小事,而是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

一、先吃掉那只青蛙

《吃掉那只青蛙》是时间管理领域有名的著作,作者博恩·崔西认为,每天早上先做最有挑战性的事,其他的事就会变得更轻松。青蛙代表的就是需要完成的工作,永锡老师提出用FAST原则吃青蛙。

F(frog)——吃青蛙:

李开复在采访中曾谈到自己最好的习惯之一,就是坚持要事为先这个准则很多人一天到晚做个不停,回想起来还是一片空白,就是因为不分轻重缓急。《寿司之神》里小野二郎说,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以求精进,我会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正是因为小野二郎明白自己的目标所在,日复一日地“吃青蛙”,才成为一代寿司之神。每天早晨找出最重要、最难的那件事,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的目标,专注其中,一口一口吃。

只有清晰地规划好未来的目标、愿景,才能从事情的银河中摘取重要的星星。

A(action list)——行动清单:

博恩·崔西说,列一份清单,工作效率可以提升25%。事情堆在头脑里,怎么也理不出头绪,一会做这个,一会做那个,结果哪个都没做成,列清单正是对策。时间管理说白了就是精力管理,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列出足够少的清单。可以尝试列出1~3只青蛙,5~7只蝌蚪,整理每天的任务。蝌蚪是十分钟左右就能解决的事情,可以用番茄钟来吃蝌蚪,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

S(slice)——拆解青蛙:

这一步是从计划到行动的具体操作,关键是梳理整个脉络,可以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比如写一篇文章,有很多观点和案例,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排列,不妨画一张思维导图,从一级结构排起,向二级结构延伸,每个分支都能进行补充。完成思维导图,整篇文章也就基本出来了。

T(time)——训练自己的时间感知能力:

一件事拖得太久,专注力下降,反过来又会延长时间。不再以每分钟来计量,而是用番茄工作法来衡量工作时间和工作难度,便于更合理地分配精力。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为一个番茄钟,计算自己用了几个番茄钟来完成这件事。

每个人每天都应该选出最重要的事情,并设定几个番茄钟来面对这只青蛙,一口口地吃下去。

二、清空收件夹

不得不说,随着时间管理工具的增多,app、各类笔记、各类数据库,事情也变得越来越杂乱,找到想要的某个信息得花费巨大力气。比如混乱的桌面、数不清的文档、回不完的信息,每天都被淹没在海量信息之中,不进行处理就会占用注意力,进而吞噬注意力。不止房间需要断、舍、离,工作也是。

1.收集杂事:

杂事指还没理清下一步行动的事,收集就是把这些杂事放在头脑以外的地方,给重要的事留出精力和空间。

(1)桌面上的各个东西,都放在固定的位置,不用思考就能拿到。

(2)大脑在接收新事物时会自动与已有事物对比,提前将杂事分类,就能提高处理新杂事的速度。

(3)研究发现,切换任务需要启动时间。当杂事出现,迅速记录下来,不要过多关注,立刻把注意力转回原本的事情。

2.将杂事加工成行动:

杂事不怕多,重点要分批处理,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无用的信息和材料,要立即丢弃;只需要一两分钟就能立即处理的工作,马上去做;如果有良好的团队可以托付,授权他人;不符合前三种情况的,不妨暂时放入系统,等到合适的时间再做。

3.贯通收件夹与行动提示系统:

信息和噪声是时间管理中重要的概念,信息帮助推动任务,噪音则拖慢进程。收件夹系统即输入,行动提示系统即输出。选择这两个系统恰好符合时间管理的理念——只留信息,压缩噪音。

让杂事有明确可以放置的地方,有明确的流程让杂事变成行动,最后做事的速度与质量因为有良好的行动提示系统而得到提升,这就是清空收件夹的目的。

三、每日重开机

苏格拉底说,“没有检视的人生,不值得活”。房屋要整理,工作要反思,时间管理也是在检视中习得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检视是一个投入产出比很大的习惯。

1.每日检视:

一日之计在于晨,可以在每天早晨进行检视。想想昨天都完成了哪些事,接着选择今天要吃的青蛙和蝌蚪。永锡老师从2006年1月6日开始写晨间日记,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这十几年也刚好是他事业打拼、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晨间日记已然成为一种珍贵的资产。除了写日记,跑步、瑜伽都是很好的检视方式,身体在运动的同时,思绪也能沉静下来,专注在重要的事情上。

每一次阅读日记,都会觉得好像面对一个不太熟悉的自己。有时发现,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如此认真地活,这些体验是如此地真实生动。

2.每周检视:

一周可以作为一个单位,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反思。拿读书这件事来说,一周的时间足够完成一个主题阅读,读者能搭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不妨做好未来一周的读书计划。一个行动有三个要素,明确的行动叙述、明确的行动日期、以及属于哪一个任务,每周检视正是落实好行动清单的关键。苏格拉底曾把自己说成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人们创造他们自己的思想,每周拿出一个小时同样能整理自己的思想。

每年有52次机会检视自己,才能拥有真正幸福的人生。

——松村宁雄

3.每年检视: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提出从五个角度来检视自己:

(1).首先提出哪些事做得不错。

(2).指出表现未必很好,但已尽力去做的事。

(3).检讨不够努力的事。

(4).毫不留情地批判做得很糟或是根本没做到的事。

(5).最后两小时,规划未来6个月的工作,该专注做哪些事,该改善哪些事,该学些什么。

这恰恰与年度检视不谋而合,花几天时间从头到尾梳理下全年的日记,看看年初计划完成了多少,写出新的年度计划。从每日、到每周、再到每年,时间管理会上升到截然不同的高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时间管理不是看过即可的知识,而是知行合一的学问,关键在于实践。正如赫胥黎所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每天只需做好三件事,让你的时间价值最大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