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家庭”问题,只是头脑编织的一个故事

 居鲁思 2022-01-14
图片

摘自:一念行者《告别自欺欺人的生活》

转自:立品图书

01

成年以后,当你遇到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等问题时,你非常苦闷,你想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你不知道该怎样解决。人们通常认为,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找到那个问题发生的根源。

基于这一思维定式,只要人们想解决他们当下的问题,头脑就会去寻找它认为的那问题的源头。

显然,当一个问题产生,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对问题的归因却有不同。

所有的归因都是糊涂的心在为它自己的痛苦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或支持。

现在这个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思想大为开放,他们敢质疑一切,他们敢向父母“下手”了。因而,当他们产生了痛苦,他们敢向前思考,那是不是他们小时候,因为父母和家庭的原因造成的。

要知道,头脑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寻找证明或支持。

把自己成年后遇到的问题,说成是幼年时期家庭或父母给自己带来的,并深信“那的确有道理”“是这么回事”等,只不过是头脑找到了它自己的证明或支持而已。

“原生家庭”问题,只不过是头脑编织的又一个迷惑它自己的故事而已。它愿意相信,并于麻痹中愿意待在那儿。

只要是外归因,真正解决那个问题就还遥遥无期。

因为首先你的方向都错了。

一座城市在北边,你却往南走,那怎么能够到达它呢?

同样,你的心在痛苦,但避开心而到别处解决问题,那怎么能够真正解决心的问题呢?你的身体病了,你却到别人的身上寻找病因治病,那怎么能够真正治好它呢?把你心灵的问题,不归因于它自身,而归到你的幼年、你的父母、你的家庭、你过去遇到的某个人某件事,这怎么能够真的解决问题呢?

图片

02

要想真正解决心的问题,就必须认清它的念头、信念或支持它运作的信仰体系。

在你整个成长过程,你的父母并没有半点错——无论曾经发生过什么,是你对父母行为作出的判断伤害或影响了你,并不是你父母本身的行为伤害或影响了你。

同样的事,如果在那个时刻你不作那样的判断呢?结果还会不会对你产生与今天一样的伤害呢?没有那个判断,就没有那判断的结果。不要再相信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或童年,造成了你今天的状况,这纯粹是一个谎言。

越向外归因,越远离真相。

当头脑思考,就开始离开真相;头脑以为自己思考得越对,它就越进入自己的故事;它越进入自己的故事,它就越撇开真相。

这是一定的。

头脑喜欢故事,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社会有那么多的所谓心理学家、学者、文学家、科幻工作者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整个社会到今天还普遍处在一个大梦中的原因——因为头脑喜欢故事,编造故事是头脑的生命和生活。

相信那些故事,意味着你在离开当下,离开真实,而进入越来越远的梦。无论一个故事看起来多么真实、有道理,但故事终究是假的。每一个相看起来都很真,但都是虚妄不实的。梦中样样都真,但它是真的吗?

这些所谓的治疗家,都是梦中的治疗师,他们在梦中发现了一种对付某种梦境的方法——他们兴奋不已,并开始尝试、运用和推广他们的治疗方法。那疗法似乎也对一部分人起到不错的效果,但它只是把人从一个梦带往另一个梦,那疗效是短暂的、虚幻的错觉。

佛陀因为也了解这一切,所以他不会再为人类编织更多的故事或梦。因此,他不会提出什么“原生家庭”学说,也不讲什么潜意识、情结、前世、轮回。他只告诉你“觉知”,“保持觉知”,“在觉知上,而不要在念头上”。他指导给

你方法让你自己去了解这一切的真相。他只告诉你最实用、能断一切苦的方法让你修持,自证自悟,自我解脱,除此他不给你讲更多的故事。

图片

03

当心产生问题,不要“归因”——既不要外归因,也不要内归因;因为一归因,就是心在创造故事。

当你遇到生命的问题,不要为那个“问题”找理由,也不要分析它、支持它、批评它、证明它或推翻它。

因为你无论是为它找原因,还是分析它、证明它,都是心在为它编造故事。

面对它,你不必那么做,你仅仅是觉知或质疑那个念头就足够了。

当你痛苦或困惑,你的箭不要射向别人,也不要射向自己。

仅仅觉知那问题、那念头、那情绪,不要为那支飞跑的箭助长一点点力或能量。或者,你可以跟踪那箭,解剖它,了解它。这就是觉知和质疑的方法,这就是至简的解脱方法——我叫它“一念觉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