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大方图解》读书笔记 七(完结)

 歌手心雨 2022-01-14

本篇掺入过多个人观点,可读 可不读。

注:由于个人的一些思维尚不成熟,恐误人,不专列,故借助于读书笔记之名做一些记录,书中已有明确标注。

1.  关于舍脉从症、舍症从脉:脉症不一时的取舍问题,若病初起,机体气血未乱,脉可以出现平人之脉,部分人因为机体不耐受,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这时候当舍脉从症;若久病之人、身体敏感性差(娇嫩)的人出现脉症不一时候,如果没有明显症状,而出现明显病脉,当舍症从脉。总结就是:应从病之新久、体质、所中邪气性质、所病经络脏腑部位之不同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来判断脉症差异后,再选择取舍问题,以上只列了大概,不再详细赘述。举一例: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治疗。(仅仅个人观点)

2.  关于《圆运动中的中医学》与《伤寒杂病论》相关的理论:圆运动全书主要的一个观点是讲本气自病,《伤寒论》中一个方叫做蜀漆散治疗少阳厥阴病之寒疟,推而度之,三阳之疟,皆表里相关脏腑相争为病,太阳与少阴争,阳明VS太阴,少阳同厥阴,所出现的寒热都是本脏自身的阴阳属性使然。故治疗法为调其阴阳,其病自平,不可误认为痰、饮等邪气之为病。 综上所论,张仲景也在谈论“本气自病”(脏腑经络的自身阴阳属性所生寒热症状)。所以我们可以推论,彭子益是对《伤寒论》的本质进行发挥的一个医家,其学值得深研,这一点不同于近现代医家所发扬的一种客观、简明的“方证”学术理论,日本的吉益东洞也是方证的提倡者之一,认为病因学为“冥冥之学”,只有方证、药征才是客观的治病之学。(仅仅代表个人观点。)

3.  关于骨节疼:热灼耗津液,可导致的骨间津液不流通润滑而疼(白虎加桂枝汤);寒凝不通,也可以引起骨节痛(乌头汤、四逆汤、独活寄生汤等)。这种骨节痛,无论寒热,多从太阳经证考虑,主以桂枝。另外猜想是否可以治疗骨节痛时候考虑用养血、滋阴、少量清热药,个人部分观点参入。

4.  关于聚、拒、格病:大体分为无形、有形、二者夹杂三大类。寒聚心胸,在上出现干呕不能食,在下出现腹痛,外冲皮起,上下皆痛不可近,有大建中汤去其积聚在胸之寒;阴气积聚于小肠,阳格于上下,上而贲门、膻中,下而结肠、直肠,所以为了治疗上下阳郁所生病,黄土汤用了黄芩。方中白术、附子荡其寒凝治本。也有一种情况,少阳之半表半里证,邪气犯此,出而与阳争,入而与阴争,症候不一。也有泻心汤类方之中焦不通而导致的寒热错杂。也有厥阴之乌梅丸。也有心肾不交的交泰丸,之所以不交,必然有邪气聚在二者中间。也有邪气藏在膜原(胃上心下)引起的阴阳不交之寒热往来之达原饮,类似于小柴胡之意。(以上是读书思考中所得的个人观点,该理论尚未成熟,完善后再做专门篇幅论述,及临床验证)

5.  关于经病与脏腑病:机体局部或者全身功能的轻度受限,考虑治疗经病为主,如桂枝汤、当归四逆汤等;若严重受限,考虑脏腑病,多出现神志方面的表现,或中风历节之重症,或者休克体征等较为严重的身体反映,考虑用:承气汤、白虎汤、四逆汤等药。(本条为个人观点,略微区别于刘渡舟先生所提倡的“脏腑经络辩证法”,类似于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所教导的内伤外感辨别法则)。

6.  关于豆科植物:黄芪守而不走,可保全中气。黄芪的不适当使用,会引起胃肠胀气的情况,可以加用半量的陈皮制约;另外我们想让守而不走的黄芪在身体的指定部位停留,可以加用引经药,如葛根、姜黄、桑枝可以使留在颈椎、肩臂部位发挥推动局部血液运行作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如果想令其走表,可以配合麻黄等(李东垣-麻黄人参芍药汤之用黄芪);再如仲景防己黄芪汤之黄芪主水治疗头面水肿;玉屏风之用白术、防风导黄芪内外同补法等等;故脏腑内外经络经过合理辨证选方选药,黄芪无处不可到。(个人观点)

7.  关于病理产物:视何邪所犯何脏、何经,思该脏之体用特性,推病理产物之欲生、已生之性质如何,择方用药治病。以寒邪所犯脏腑之有形无形举例:寒邪—犯肝肾—产物为无形之寒气—肝肾欲散欲温—附子、细辛。同理,寒邪—胃—饮食不化而变寒痰—有形之积—大黄附子汤、温脾汤。(仅代表个人观点,后续专门篇幅完善)

8.  关于桂枝汤治汗:汗即漏、丢失,所以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治失精,黄芪建中汤治下利,小青龙汤治疗妇科漏下等。都是模仿桂枝汤治汗之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玄府是孔,那么前后二阴可以推之,所列仲景方证就是该观点的佐证。(部分个人观点,加以引证)

9.  麦门冬汤: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胃、肺、肾所生脏、经病),半夏辛能散火,在机体亏虚时不可滥用芩连苦降法。作者对李东垣的清燥汤进行了批判,我认为作者在胡说八道,燥药应用在湿气较重的情况下,不仅不伤津,还能生津,前提是机体正气足而有自身的生津之力。

10.大半夏汤:治胃反。(脾虚病机)人参补气,无所不到,但是需要随引经药奏效,如本方半夏同人参降逆气,人参同白蜜生内竭之阴,诸如此类。

11.大黄zhe虫丸也可以治淤血在胸之咳嗽,大黄附子汤治寒秘,黄土汤治寒则血凝之远血;乌头汤方歌:乌头麻黄芪,芍药甘草急;瓜蒌桂枝汤治身体强,必有脉沉迟;竹叶石膏汤治呕逆、口渴,并给我们提出了一种皮肤干燥的治法养血清热法。

------最后:感谢清朝医家-何贵孚先生写的这本书,以再师之名拜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