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科笔记—肺炎链球菌肺炎

 洞天禅悟 2022-01-14

大纲要求:

(1)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01
发病机制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SP)或称肺炎球菌所引起的肺炎,约占CAP的半数。通常急骤起病,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胸部影像学检查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症实变。因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本病的起病方式、症状及X线影像改变均不典型。

肺炎链球菌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多成双排列或短链排列。分为86个血清型。成人致病菌多属1 ~9型及12型,以第3型毒力最强,儿童则多为6、14、19及23型。肺炎链球菌是寄居在口腔及鼻咽部的一种正常菌群,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时,有毒力的SP人侵人体而致病。

SP不产生毒素,不引起组织坏死或形成空洞。其致病力是由于高分子多糖体的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首先引起肺泡壁水肿,出现白细胞与红细胞渗出,之后含菌的渗出液经Cohn孔向肺的中央部分扩展,甚至累及几个肺段或整个肺叶。因病变开始于肺的外周,故肺叶间分界清楚,易累及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膜炎。

02
临床表现

1. 症状

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体温在数小时内升至39 ~ 40 ℃,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脉率随之增速。可有患侧胸部疼痛,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2. 体征

病人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有脓毒症者,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 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叩诊稍浊,听诊可有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肺实变时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并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重症病人有肠胀气,上腹部压痛多与炎症累及膈胸膜有关。重症感染时可伴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精神症状。

03
治疗

1. 抗菌药物治疗

首选青霉素,用药途径及剂量视病情轻重及有无并发症而定。轻症病人,可用240万U/d,分3次肌内注射,或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每12小时肌内注射60万U。病情稍重者,宜用青霉素240万~ 480万U/d,分次静脉滴注,每6 ~ 8小时1次;重症及并发脑膜炎者,可增至1000万~3000万U/d,分4次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或感染耐青霉素菌株者,用呼吸氟喹诺酮类、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药物,感染MDR菌株者可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2. 支持疗法

病人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防止休克。剧烈胸痛者,可酌用少量镇痛药。中等或重症病人(PaO2<60mmHg 或有发钳)应给氧。若有明显麻痹性肠梗阻或胃扩张,应暂时禁食、禁饮和胃肠减压,直至肠蠕动恢复。烦躁不安、谵妄、失眠酌用镇静药,禁用抑制呼吸的镇静药。

3. 并发症的处理

经抗菌药物治疗后,高热常在24小时内消退,或数日内逐渐下降。若体温降而复升或3天后仍不降者,应考虑SP的肺外感染,如脓胸、心包炎或关节炎等;若持续发热应寻找其 他原因。约10%~20% SP肺炎伴发胸腔积液,应酌情取胸液检查及培养以确定其性质。若治疗不 当,约5%并发脓胸,应积极引流排脓。

图片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大纲要求:

(1)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01
发病机制

葡萄球菌肺炎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化脓性炎症多急骤起病,高热、寒战、胸痛,脓性痰,可早期出现循环衰竭。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坏死性肺炎,如肺脓肿、肺气囊肿和脓胸。

葡萄球菌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可分为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及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等)。其致病物质主要是毒素与酶,如溶血毒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等,具有溶血、坏死、杀白细胞及血管痉挛等作用。葡萄球菌致病力可用血浆凝固酶来测定,阳性者致病力较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为阳性,是化脓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但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亦可引起感染。

02
临床表现

1. 症状

起病多急骤,寒战、高热,体温多髙达39-40 ℃,胸痛,痰脓性,量多,带血丝或呈脓血状。毒血症状明显,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体质衰弱,精神萎靡,病情严重者可早期出现周围循环衰竭。院内感染者通常起病较隐袭,体温逐渐上升。老 年人症状可不典型。血源性葡萄球菌肺炎常有皮肤伤口、疖、痈或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等,或静脉吸毒史,较少咳脓性痰。

2. 体征

早期可无体征,常与严重的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症状不平行,然后可出现两肺散在性湿啰音。病变较大或融合时可有肺实变体征,气胸或脓气胸则有相应体征。

03
治疗

强调早期清除和引流原发病灶,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已高达90%左右,因此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如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 头孢呋辛钠等,联合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等,亦有较好疗效。

阿莫西林、氨苄西林与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对于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