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抱雪斋读易笔记

 北方烟雨 2022-01-14

之前陆陆续续的发过一些有关《周易》的贴子,今天忽然发现,其实把平时的一些零碎思考做成笔记的形式共享出来更好。于是就有了这个贴子。

不定期更新。

不一定回复。

一定很凌乱。

一些老的贴子也会放到这里。

刍荛之言,贤者择之。

算是个开头吧。

下面开始。

(一)从《旅》卦看卦名、繇辞与卦象的联系

上离下艮的卦象,为什么会命名为旅?繇辞里为什么屡屡提到旅呢?旅又是什么意思?

关键要正确地解读卦象。

《旅》的卦象,上卦离,为鸟,下卦艮,为门,全卦之象如鸟入家门之中,暗示着主人在外,家中空无一人。

野鸟入室,这在古代是一个不祥之兆。比如王充的《论衡》里就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贾谊为长沙王傅,鵩鸟集舍,发书占之,曰:'主人将去。’其后迁为梁王傅。怀王好骑,坠马而薨,贾谊伤之,亦病而死。”

第二个例子:“昌邑王时,夷鸪鸟集宫殿下,王射杀之,以问郎中令龚遂,龚遂对曰:'夷鸪野鸟,入宫,亡之应也。’其后,昌邑王竟亡。”

离卦和艮卦的组合可以有无数种取象,为什么作者偏偏取了这一个意象呢?

原来,三阴三阳之卦,均自《泰》《否》二卦而来,如《旅》卦正是由《否》卦而来。《否》之九五爻与六三爻易位,即成《旅》卦。九五爻原本居中得位,如主人在家中安居,如今却跑到下卦六三之位,使坤变为艮,艮为门之象,九五出门,好比是主人离家;六三爻进驻九五之位,使乾变为离,离为鸟,有如野鸟入室。如图所示:

由此可见,《旅》卦的主旨是教人不应舍本逐末。

(2)“旅即次”和“旅焚其次”。

《旅》的六二繇曰“旅即次”,六三繇曰“旅焚其次”。句中之“次”当为“茨”。茨为茅草屋顶之意。如《韩非子 五蠹》云“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

六二象征着旅人离家的第二阶段,此时离家不远,尚能找到一家茅草屋落脚。六二阴柔,居九三之下,如旅人暂时得茅屋寄身也。疑艮卦亦有屋顶之象。

九三象征着旅人离家的第三阶段,此时离家更远,上卦离为火,下卦艮为茨,故曰“焚其茨”也。

由此亦可见易卦繇辞,多按递进方式写成,其吉凶皆出自然之理,与卜筮无干。

(3)《旅》之九四繇:旅于处,得其资脯,我心不快。

脯,意为干肉。通行本作斧,不确。“资脯”又作“脯资”,泛指旅人的食物和钱财,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九四下临九三之阳,如旅人逢驿所,上有六五之阴,如得资脯不乏也。

那么为什么说“我心不快”呢?这是因为九四为旅人离家的第四阶段,此时离家更远,旅人思念家乡亲人因而心中忧伤。观诸《诗经》诸篇,凡是说到“我心”的,必定是思念之辞。如《燕燕于飞》的“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泉水》的:“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都人士》的:“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草虫》的:“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但是最能够体现本句繇辞中旅人心境的,则是《载驰》一诗:“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4)六五繇: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表面上看,这条繇辞与“旅”没有什么关系,但事实上,《周易》各卦的繇辞都与其卦名和卦象有紧密联系。此亦不例外。

上卦离为雉鸟之象,所以繇辞中有射雉这好理解,但是射雉跟“旅”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就在这个“射”字上。《礼记 射义》云:“夫君臣习礼乐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故《诗》曰:'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言君臣相与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则安则誉也。是以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射箭的含义如此深远,因此射艺作为礼乐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了天子和诸侯们的重视。据《礼记 射礼》,孔子也说过:“射者何以射?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繇辞中一矢中雉,正是君子立身中正的比喻。而正如《礼记》所说:“夫君臣习礼乐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既然(射得准=习礼乐=不流亡),那么君子们如果不想成为流亡的旅人,最好还是长保中正之道,练好礼乐射箭的本事吧!

繇辞后的“亡终以誉命”相当于《诗经 周颂 振鹭》中的:“以永终誉”,意思是常保美名,使之永无终止。《中庸》也曾经引用这句诗:“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同样揭示了君子要立身中正,勿失根本的道理。

(5)渐卦的主题

一卦之主题,生于卦象。从卦名中找到作者选取的卦象,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全卦之旨。

渐卦,上巽下艮。巽为东南之卦,为风,上互离卦,为鸟,下卦艮为山,为止。全卦之象,有如鸿雁乘着东南风归来,缓缓止于丘山之上。

作者从鸿雁降落的意象中,提取了“渐”字作为卦名,显现了高超的文字水平。

第一,渐,有缓慢之貌,用以形容鸿雁审慎地选择下落点的样子。

第二,渐又有渐浸,浸染之意。《荀子 劝学篇》曰:“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正因为“渐”字兼含这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本卦的主题是如何选择好的环境。

(6) 诗与易

《周易》多用比兴之法,繇辞亦多自《诗经》中化出。

如“渐”之卦辞曰:“女归,吉。”女子出嫁,这跟鸿雁有什么关系?和《渐》卦选择环境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原来,鸿雁在春天时按时北归。此时东风解冻,万物生机勃发,故自古以来都是婚配佳期。如《诗经 匏有苦叶》有云:“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鸿雁知时守信,故古人婚配,往往以白雁为贽。卦辞说“女归吉”,不仅仅道出了鸿雁与女子出嫁的关系,还暗喻着选择好环境的同时也要选择好时机。

如初六繇“鸿渐于干”一句,与《渐卦》选择环境的主题有什么联系?原来,这里的“干”是有出典的,《诗经 小雅 斯干》云:“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这首诗中正是以“秩秩斯干”起兴,完整地讲述了一段生儿育女的过程。初六繇居卦之初,如同刚刚从山间发源的小溪(秩秩斯干),又如同初识世事的儿童,在这个最初阶段当然需要慎重地挑选良好的环境,所以说“少子厉”,孟母三迁即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只有经过良好的环境熏陶教育,幼儿才能健康成长,所以说“有言,无咎。”

聊举此二例,以说明:

不学诗,无以言《周易》;不学礼,亦无以言《周易》。

《周易》一书,正是在诗和礼的土壤上结出来的果实,世人不察,却以卜筮之书视之。

(7)鸿渐于木,或得其确

此句通行本作“或得其桷”。确与桷本互通,但参以卦象,可知当以“确”为是。确者,坚固之意。四爻处离卦之中,离为鸟,又居九三阳爻之上,如鸿雁得刚枝得栖也。良禽择木,不仅要看树木的品种,当然也要看树枝的软硬,栖于硬枝之上,故曰“无咎”。按:鸿雁本为水鸟,本不当栖于树,若不得已而栖,则当择其硬者居之。作者说“无咎”,亦只是觉得勉强将就。

(8)上九:鸿渐于逵,其羽可用为仪。吉。

释繇辞:鸿雁落到了通达的大道上,它的羽毛可以装饰人们的仪容;君子择善地善人而居,他养成的言行将可以作为万世仪则。

释文字:逵,四通八达的大道。

仪,有仪容之意,也有法度之意,二义均可通。

赏析:上九居全卦之上,象征着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最高阶段是:一方面良好的环境造就了君子的美德,一方面君子的美德进一步改善了环境。

(9)《周易》乃春秋作品

如今谈《周易》者,大多张口便说是周文王或者周公所作。证据便是《史记》云如何,《汉书》云如何如何,然《周易》被一干俗儒附会误读,便自汉代起。以讹传讹,乃至于今。

《周易》非文王作,春秋时乃成也。证之卦繇辞,证据无处不在,世人不解繇辞与卦象之关系,真相遂泯。

聊举一例。

《贲》之六五云:“贲于丘园。”丘者,丘墓也,园者,陵园也。《贲》之上卦艮,为山,故曰“丘园”。陵墓高如丘山,乃自春秋时始。上古之时,墓上本无丘,自春秋时才开始在坟上加封土堆,形成隆起如小山之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言:“古王者之葬,称墓而已……及春秋以降,乃有称丘者:楚昭王墓谓之昭丘,赵武灵王墓谓之灵丘,而吴王阖闾之墓亦名虎丘,盖必其因山而高大者。”到了春秋晚期,起坟头已经成为普遍风气,如《礼记 檀弓上》记载,孔子葬其父母以后也说:'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给父母造的坟头只有四尺高,而帝王诸侯等的陵墓则是越高大越好,《吕氏春秋》曰:“世之为丘垄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以此观世示富则可矣,以此为死则不可也。”《周易》的作者,也正是针对陵墓“高大若山”的现象中,提出了薄葬的观点。因此,六五的繇辞中说“束帛戋戋,吝终吉”。呼应了《贲》卦崇尚质朴的主旨。

(10)望文生“易”

汉之俗儒,或迷于象数,不知道理;或不知象数,妄谈道理;或不通小学,望文生意。于今亦然。

欲明《周易》,不可不知通假训诂。

如《贲》之六二云:贲其须。自汉以来,皆以须为胡须之须,此可谓不知易也。六二居卦体之下,胡须长在下巴之上,《周易》作者怎么可能将位置颠倒如此?

那么“须”字实为何意?

原来,这个“须”字应该念作“斑”,它是有出典的。这个典故出自《礼记 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士大夫以鱼须文竹”。

什么叫“鱼须文竹”?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隐义云“以鱼须饰文竹之边,须音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可知古时候的士大夫在竹笏上要纹上鱼的花纹。

所以“贲其须”就是“贲其鱼须”,意思是指士大夫用的竹笏上面要装饰着鱼的印纹。《贲》卦的“贲”字,其本义也是斑纹,引申为装饰之意。

《周易》的作者为什么要在这一句里提起了笏上的花纹呢?这是与六二爻所处的地位密切相关的。《易纬 乾凿度》中,对每卦六个爻分别所对应的社会地位划分是:“初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由此可知,六二爻恰恰是士大夫之位,而根据《礼记》的规定,士大夫用的竹笏上,正是要装饰上“鱼须”来表示他们的身份!短短的“贲其须”三个字,包含了作者对礼仪的准确理解,对爻位的精确把握。再将此句与《贲》卦的主题“文饰”相联系,可知道作者这句话的更深一层意思是:守中知礼的君子,应该具备与其地位相符合的外在和言行。

(11)易用互象

或谓《周易》取象,只用上下二卦之象,不用互卦。验之《周易》,大谬不然。

聊举三例:

《屯》之六三云: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

鹿者,麓也,意为山脚下的树木。即麓就是来到山脚下的林子边,所以后面说“入于林中”。三、四、五爻组成上互艮卦,《说卦》云:艮为山,六三居艮卦最下,所以表示山脚。下卦震为木,表示林木;山下有木,故曰“麓”,

《噬嗑》之上九云:何校灭耳。

何者,负荷也。三、四、五爻组成上互坎卦,《说卦》云:坎为耳。上九阳刚,居坎卦之上,如一副硬枷压在耳朵上面,故曰“何校灭耳。”

《中孚》之九二云:鸣鹤在阴。

《中孚》之二、三、四、五爻组成下互震卦,《说卦》曰:震为鸣。三、四、五爻组成上互艮卦,艮为山,下卦兑为泽,九二居于艮山之下,兑泽之中,如鹤处于山泽之间也。山之北,水之南为阴,故曰“鸣鹤在阴”。

由是观之,《周易》作者观象系辞,令人叹为观止,不明卦象者,空知其然,安知其所以然哉?空谈道理,何以知《周易》意象之美,文辞之妙?

(12)观象以定辞,玩辞以寻象

《周易》的文字,存在着大量的通假字,影响了我们准确地理解作者文意。单单用训诂的方法,并不能帮助我们确定哪一个字才是本字,只有在训诂的基础上,再以卦象来反推方可印证。许多解释《周易》的人往往只通训诂,或只知卦象,失之于偏。

举《否》卦为例,此卦之“否”实为通假字,本字当为“闭”。何以知其然?

首先,从训诂的角度来看,“否”和“不”字本通,“不”又和“闭”字通,如帛书本《昭力》曰:“不耳之所闻,败目之所见。”句中之“不”实为“闭”之通假。

其次,从卦象的角度来看,《否》的上卦乾为天,下卦坤为地,天在上,地在下,且天气清阳上升,而地气阴浊下降,阴阳二气互不交通,如《礼记 月令》曰:“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

由是观之,《否》卦实为《闭》卦。

既知“否”之本字当为“闭”,则将繇辞中的“否”字全部换成“闭”,繇辞了然可读。如上九之“倾闭,先闭后喜”,“倾”当为“顷”,意为顷刻,不久。“顷闭”就是闭塞不通的现象不会长久,“先闭后喜”,意味着短暂的闭塞之后就会否极泰来了。

(13)龙与易之门户

《周易》起首乾坤二卦,屡言及龙。为何?盖乾坤为易之门户,而龙为门户之关键也。

《系辞》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又曰“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由是观之,可知乾坤为易之门户也。

《泰》卦者,开也,上坤下乾,小往大来,即所谓“辟户谓之乾”也。

《否》卦者,闭也,上乾下坤,大往小来,即所谓“阖户谓之坤”也。

《泰》卦之象,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也,阴阳相交,当立春之时。《礼记 月令》曰:“孟春之月……以立春……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卦象与月令之吻合如是。

《否》卦之象,天气上腾,地气下降,阴阳不交,当立冬之时。《礼记 月令》曰:“孟冬之月……以立冬……是月也,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卦象与月令之吻合如是。

那么,《泰》卦当立春,《否》卦当立冬,一开一合,阴阳往来,确实可以当得上易之门户,但这又与龙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就在立春和立冬这两个日子上。

《左传》之桓公五年云:“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

这里提到了四种祭祀:郊、雩、尝、烝。它们举行的时间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比如立冬之时举行“烝”的仪式,所以《礼记 月令》里说:“孟冬之月……大饮烝。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

因此,立春就是“启蛰”,立夏就是“龙见”,立冬就是“闭蛰”。这三个节气的名字均与龙密切相关。

立夏为“龙见”之时,龙即是苍龙七宿,此不必赘述。乾坤二卦中之龙,亦是指天上的苍龙七宿。

据《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可知立春之时,苍龙七宿直到天快亮时才在南方露一下尾巴(旦尾中),仿佛刚刚从蛰伏中苏醒的潜龙。

又据《月令》,“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可知立冬之时,太阳运行到在苍龙尾宿的位置,此时苍龙七宿与太阳一同在白天出没,夜间已经无法看到,好像苍龙已经蛰伏潜藏,故曰“闭蛰”。

由此可见,苍龙七宿的出没,与节气紧密配合,又与卦象和天象密合无间,将这头天上的巨龙视为易之门户的守护神,不亦宜乎?

(14)易的言外之意——《周易》对《诗经》的引用

不少人已经看出《周易》与《诗经》有那么点关系,因为很多繇辞念起来就像《诗经》里的句子。比如《渐》卦的“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一句,与《九罭》里的“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何其相似!明显的相似之处不胜枚举。

那么,究竟是《周易》引用了《诗经》,还是《诗经》引用了《周易》呢?对于相信周文王写了《周易》的人来说,似乎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诗引用了易。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聊举一例,如:

《困》之初六繇辞云:“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见。”

稍对《诗经》有所了解的人就会想到,《伐木》一诗里有一句“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这与繇辞中的“困于株木,入于幽谷”,是不是正好语意相反?若要判断这两句谁先谁后,并不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那么难。因为读完了《伐木》这一段诗,我们就会明白《困》卦的繇辞为何要这样写了。诗是这样的: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从诗中可知,鸟是为了“求其友声”才“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那么,与之相反的“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当然就会“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了。因此,我们顿时明白了导致“困”的原因正是“不求友生”。

此例说明,《周易》的作者极度熟悉《诗经》,以诗解易,不亦宜乎?

易之德义和卦象

《周易》本德义之书,借卦象以明之耳。

举《困》卦为例。

《困》卦,三阴三阳之卦也。凡三阴三阳之卦,皆自《泰》《否》而来。《困》即自《否》卦变来。《否》之上九与六二易位,则上卦之乾变为兑,下卦之坤变为坎。坤为顺,坎为险,由顺境而落入险境也。乾为健,兑为悦,险中健行,而能喜悦,象君子持身中正,故可险中作乐也。孔子困于陈蔡,弦歌不缀,正如《困》卦之象。因此,《周易》的作者拟定《困》卦繇辞时,就是围绕着君子应该如何面对困境的主题展开的。

空头大道理好讲,但是繇辞怎么写还是一个大问题,写得好更难。作者是从卦象中得到启发的:《困》的下卦为坎,有幽谷之象,下互为离,为鸟之象,上互为巽,为木之象,离卦居坎之上,巽之下,正像一只小鸟正从幽谷飞出,迁于乔木之上。上卦兑为喜悦之象,鸟儿出谷迁乔,好比君子脱离困境,不正是值得喜悦的事情么?熟悉《诗经》的作者立刻联想到了“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这句诗,进而联想到了《伐木》这首诗的主题。毛诗曰:“《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君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繇辞中说“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株者,树根也,觌者,相见也。鸟鸣求友,当出幽谷而升于高树之上,君子困学无友,则如守株待兔,谷底观天,“三岁不觌”一句,正是形容其孤陋寡闻如井底之蛙之貌。从卦象上看,离为目,为见,其数三,故曰“三岁不觌”。

16.《周易》的语言

《周易》之所以难读,是因为它是用三种语言写成的,任何一门不通,读易必然不通。

第一门语言,卦象语言。

《周易》的作者在编写繇辞时,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字字有出处,句句有来历的,这些出处和来历就是卦象。不知繇辞来自卦象,则读繇辞不仅味同嚼腊,甚至会出现误读和读不懂。理系于辞,辞出于象,不明本象,不得真理。

第二门语言,诗的语言

《周易》的繇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作诗歌,不仅仅因为它们往往句式整齐,韵脚和谐,符合诗的标准,而且在修辞方法上多用比兴和暗喻,如以大人君子喻阳,小人喻阴等。将易视为卜筮书、历史书的人,就是不知道繇辞里说的马呀羊呀牛呀人呀鬼呀的,均是比喻,往往认卦象为真相,看到“归妹”就想到文王,看到“丧羊于易”就想到王亥,看到“中行”就想到人名,看到“夫妻反目”就以为是小俩口吵架……这都是没有明白《周易》中多用比喻义的表现。一旦明白这个传统,我们就会发现《周易》讲道理是多么生动形象,与那些光怪陆离的卜筮之道哪有半毛钱关系?

第三门语言,通假语言

《周易》为先秦之书,先秦之书最难读的特点,就是文字大量通假,不通训诂者不明本字,往往抱着一个错别字瞎猜乱想不得其解,更有甚者牵强附会,胡编乱造,导致解易之人万千,而真解者万中无一。若求得本字,则繇辞读来明白如话,何求他人解释?自汉以来,俗儒崇奉《周易》,往往不知经文十之二三皆非本字,认假为真而强为解释,遂致谬种流传。

17、乾坤与健顺

《周易》为德义之书,起首二卦已明言。第一卦,名为《健》。第二卦,名《顺》。俗儒不通,乃以《乾》《坤》为本字,《周易》遂沦为卜筮之书矣!

乾坤二字,自来猜测者众多,解释光怪陆离,却不知此二字并非《周易》作者所用的本字!马王堆帛书《周易》上,首卦不作“乾”而作“键”,“键”与“健”音义皆同故相通。繇辞曰“君子终日健健”,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也,谓之“终日乾乾”,如何能通?

帛书本《周易》,《坤》卦之名作“巛”,与汉石经同。巛者,驯也,顺也。牝马驯顺,故曰“畜牝马吉”,地势顺,君子以厚德载物也。

或谓乾为天,坤为地,乾坤固有天地之象,然观二卦之辞,句句关乎健顺之德,何曾言及自然之天地?天地不言,唯人道有言耳。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唯人能之。《周易》借天道以明人道,一健一顺,一阴一阳,尽矣!

18、四种卦象

《周易》卦象,可分四种:

一曰位象。卦有六爻,象六位,可象征人体的六个部位或事物的六个发展阶段、先后连续的六个时间点等。如初爻居下,经文多言“足”、“履”、“尾”。上爻居上,经文多言“首”、“顶”等。二、五爻居中,经文多言“中行”、“黄”等。三、四爻居上下之际,经文多言“或”。

二曰爻象。经文多以一爻象一事物,如以一阴爻为一小人,一阳爻为一大人君子等。

三曰经卦之象,每三爻组成的一个经卦亦有卦象,如艮为山,乾为郊,坤为邑等。每卦六爻,可拆成上卦、下卦、上互卦和下互卦四个卦象。三爻之象与一爻之象,丰富了《周易》的卦象语言。

四曰卦变之象。《周易》变易之美,在于卦变。如三阴三阳之卦,皆自《泰》《否》而来也。如《既济》《未济》等卦,须与《泰》、《否》合观,方见其变易之美。

得此四象,可尽得《周易》之情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