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瓜子作者:西园 临近春节,亲朋好友又开始欢聚。餐前饭后,桌上总少不了一把瓜子,一杯清茶,讲究一点的人家还会准备一个装零食的“九子盘”和时令水果。但说起跟聚会聊天最搭的,还是那颗粒饱满、香脆的瓜子。 要品尝美味的瓜子,最方便快捷的途径就是用上下门牙嗑。据史料记载,中国嗑瓜子的习俗在明代已经流行。最早记载西瓜子可食的是元代《王祯农书》:“(西瓜)其子爆干取仁,用荐茶易得。”而且嗑瓜子的习俗还传入了皇宫,明代《酌中志》中记载了明神宗朱翊钧“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 向日葵和南瓜都是美洲作物,大概在明嘉靖年间传入中国。南瓜子从晚清开始流行,而葵瓜子更晚,从民国时期开始流行。 我们现在说到嗑瓜子,一般指的是葵瓜子。因为壳的硬度、形状比起其他瓜子来,更便于人们用牙嗑,虽然在国内流行的历史不如西瓜子悠久,但葵瓜子显然具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单位附近开着一家炒货铺,每到秋冬季,炒瓜子的香味就像长了脚一般四处流窜。午休时间出来遛弯的同事们,三三两两走着,然后又三三两两被吸引到了炒货铺去。出来的时候,大家手里便多了一个个塑料袋,里面装着瓜子。 午休时间,大家手里抓把瓜子,边嗑边聊,十分惬意,气氛也亲近了不少。嗑瓜子似乎有种魔力,让人停不下来。哪怕口干唇燥舌尖起泡,还是不由自主地嗑了一把又一把。 说起嗑瓜子,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大学时代。晚饭后,晚自习前,是我们宿舍嗑瓜子、看电视的时间。为了让瓜子嗑得更随性、更舒畅,我们索性把垃圾桶踢到一边,直接把壳扔在了地上,等瓜子嗑完,宿舍四个人轮流清扫。这段嗑瓜子看电视的时光,每每回想起来,齿间仿佛还留有瓜子独特的那份香脆。 从小到大,走南闯北,我发现嗑瓜子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会的一项技能,甚至嗑的速度、频率、水平,都要较劲一番。 多年前,单位里来了一位北方小伙,名牌大学毕业,妥妥的一枚学霸,五官端正,身材修长,唯一的小遗憾是,小伙的门牙上有一个小小的缺口。幸好如果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有同事好奇心起追问原因,小伙摸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自己不抽烟,就喜欢吃一些零嘴,其他的零嘴也不喜欢,独爱嗑瓜子,这门牙上的缺口就是嗑瓜子嗑出来的。 打那以后,我不经意间也会观察别人的门牙,竟发现身边不乏门牙上有道缺口的,有意思的是竟以男性为主,打探下来,有不少还真与嗑瓜子有关。我想如果举行嗑瓜子比赛的话,大概率夺冠的仍是男性。 香味满溢的瓜子,价格不贵,普通人家都消费得起,又能带来口唇的愉悦感,实在是大众零食的标配。春节越来越近了,你有没有称上几斤瓜子呢? 2022-0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