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宪宗景陵

 石榴花文艺 2022-01-15

唐宪宗景陵
文/朱 鸿

景陵在陕西蒲城西北一带的金帜山。

依我的习惯,仍要身临其顶,以观形势。可惜这一次我选错了冢上的小径,遂颇为费力。有一条路似乎蜿蜒而上,然而它不久便消失于岩层之中。退回去,再走又一条路,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遂坚持着,左攀右援,硬爬为登。有数次脚下滑碴,几乎造成闪失。我甚至想,万一滚坡,也许不出两圈就能为石头所阻,不至于损毁吾躯吧!热汗濡衣,腿也发软,不过终于站在金帜山之巅。其海拔仅872米,然而历此艰险,便觉得它很是峻拔了。

我在景陵上才抬起头,就下雨了。还好,星星点点,无妨视野。南司马道越远越飘渺,仿佛平畴吞食了它。实际上我是沿南司马道过来的,不过居高展望,别有感觉。天有灰云,地大村稀,难免觉得孤独。

唐宪宗躺在寝宫里也是孤独的,甚至孤独至极,尽管他有几个陪葬墓。不过这一带真是荒凉多,生气少。当然因山为陵,要的就是干燥。

金帜山是一座石头山,它所有的石头都细腻发青。不长乔木,只在石头缝隙长草。金帜山没有一棵原生的树,偶尔会有一簇老藤。虽然长草,不过由于石头大,缝隙短,金帜山的草也不够丰茂。秋天的时候,此山若飘扬在天边的一面黄旗,遂为金帜山。

景陵曾经众柏成林,我想,其柏皆在山下,不在山上。

然而蒲城人厉害,显然要改造金帜山。从坟底到坟顶,但凡有一枕之地,便用混凝土筑成半圆之堤,填入黄壤,在黄土上种一棵柏。柏枯了,揪出来,刨开黄壤,再种一棵柏。在景陵上俯察半坡,金帜山到处都是柏树幼苗。敢想,又敢干,此乃见证。不过金帜山难道一定要植满树才算正确吗?它有足够的黄壤及水分供柏生长吗?万一这种实验失败了,废弃的混凝土不就变成了一种污染吗?石头缝隙本有草,柏未能成功生长,反连草也挫伤了,这不是一种危害吗?义气涌动,遂疾呼:“善待自然!”可惜一片沉寂,什么反应也没有,我便寻路从景陵之巅悠然而返。

李纯是唐德宗的长孙,唐顺宗的长子。公元805年,唐德宗崩,唐顺宗立,旋封李纯为皇太子,并主管军国之事。俄顷唐顺宗内禅,李纯在大明宫宣政殿即皇帝位,为唐宪宗。公元806年,唐顺宗崩,唐宪宗开启了他的元和时代。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及其唐军对叛乱之平定,如此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国家。唐肃宗以后,唐朝就变得摇摇晃晃起来。内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其左推右搡,唐朝如何得以安全,乃至中兴!

唐宪宗便是在这种背景下治理国家的,他二十八岁,不仅富于春秋,而且具清醒的思维。他性格坚强,善于决断。

唐宪宗甫有权柄,就赐死王叔文。王伾也当毙,不过他病故于开州司马的任所了。王叔文和王伾都是唐顺宗的大臣,尽管具革新之思,然而也存擅政之念。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凌准、程异和韦执谊效力朝廷,但他们却尽听王叔文和王伾之命。唐宪宗显然有自己的方略,遂悉贬他们至偏僻之地任司马。在这些大臣中,起码柳宗元和刘禹锡是才华俊丽的,然而政治颇为残酷,他们无可奈何地牺牲了。

没有皇帝喜欢朋党的,唐宪宗也是。他视王叔文一伙为朋党,从而迅速铲除此团伙。一旦夷拔了这个政治集团,他便频调和力擢新官,以使自己的指示能够有效执行。唐宪宗的目标是弱化和小化藩镇割据,让国家真正统一。他知道宦官也是祸害,这个问题当然也要解决。

对军阀的斗争,是从消灭刘闢下手的。公元805年,西川节度使韦皋死,有刘闢一向辅佐他,也算是其心腹,竟自立为留后。刘闢接着教唆西川诸将上疏,请唐宪宗任他为西川节度使。唐宪宗不同意,然而也并没有完全拒绝他,便命其当副节度使。岂料此人贪婪,不但要当节度使,而且还欲兼领西川、东川和山南西道之地。这怎么可能呢?唐宪宗这次坚决拒绝了。刘闢遂起兵,包围梓州,进攻川东节度使李康。是可忍,孰不可忍!公元806年,唐宪宗诏唐军三个部队联合讨伐刘闢,擒之,押送至长安,在皇城西南独柳树下斩刘闢。谁有功,谁居位,就以高崇文为西川节度使,以严砺为东川节度使,以柳晟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剑南稳定了。

仍是公元805年,夏绥节度使韩全义入朝,想觐见唐宪宗。其甥杨惠琳,便为留后。唐宪宗了解韩全义无能无勇,遂任左骁卫将军李演为夏绥节度使。公元806年,李演将履职。杨惠琳竟恼怒起来,并率部抵制。唐宪宗诏唐军诛之,部署之中,有夏绥兵马使张承金就杀了杨惠琳。

公元807年,唐宪宗任李锜为左仆射,免其浙西节度使之职,并命御史大夫李元素为润州刺史、浙西节度使和镇海军节度使。李锜以判官王澹为留后,诈请入朝。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是明升暗降,颇为郁闷,遂又以病为由中止入朝了。他还疯狂地杀了判官王澹,并派戍将各杀刺史。筑石头故城,毕现僭逆之心。李锜是唐的宗枝,尽管如此,唐宪宗还是宣布他有纵兵之罪,削夺了他的官爵。唐军五个部队,奉命讨伐。有润州的将军张子良和李奉仙就捉拿了李锜,从而防止了一场激战。在独柳树下斩李锜,并撤销李锜的属籍。

魏博节度使对朝廷虚向实背近乎五十年矣,然而在公元812年出现了转机。田季安任节度使,不幸的是,他猝死了,三十二岁。其妻元氏,召诸将立其子田怀谏为留后。这是冒犯,不过对此举到底是应该动武还是应该容忍?唐宪宗咨询大臣意见,他们认为宜用计。田怀谏才十一岁,懂什么呢?军务遂由私奴蒋士则处理,这使诸将不服,终于拥戴魏博都知兵马使田兴为留后。田兴是田承嗣的从侄,田季安是田承嗣之孙,而田承嗣则是首任魏博节度使,关系就是这样的。田兴有见识,有勇气,立即杀了蒋士则,并从兵营迁出了田怀谏,随之当了魏博节度使。他送田怀谏至京师,承诺上缴赋税,表示归顺朝廷。唐宪宗大喜,封其为沂国公,授银青光禄大夫,赐名田弘正。整肃藩镇,唐宪宗特别需要支持。田兴的支持就非常及时,其作用积极且有力。

蔡州处于中原,隶淮西节度使。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故,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只上疏报父有恙。他主持军务,并伪造吴少阳表,请以吴元济为留后。有部属苏兆及侯惟清劝吴元济归顺朝廷,拒绝,并遭其杀。

不过朝廷还是获得了情报,因为杨元卿为吴少阳工作,任监察御史里行,他至京师奏事,向宰相李吉甫披露了淮西节度使的真相。李吉甫进谏,盼唐宪宗趁此机会平定淮西。然而另一位宰相张弘靖建议,先遣使吊唁,若见吴元济有作乱之迹,再兴师打击。各有道理,唐宪宗遂命工部员外郎李君何赴蔡州,代表朝廷祭奠亡者,慰问生者。可惜吴元济已经猖獗,从而四处发兵,肆意劫掠。他不迎接朝廷的使者,李君何当不能入其境。

宪宗便指示唐军镇压,以解决问题。然而淮西节度使的军力是雄厚的,吴元济也更是嚣张,甚至剑向洛阳。公元815年,唐宪宗乃诏去其官爵,并以唐军的十六个部队并肩征伐。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也率兵参加了作战,且很是尽力。唐军先有挫折,后遂适应,接着连连胜利。吴元济懂得来者无畏,进而发现形势的严峻。

藩镇尽管各自独立,不过其利益是一致的,节度使都希望能一直割据下去。基于此,吴元济便向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请求驰援。这两个军阀产生了物伤其类的感觉,当然要支持吴元济,尤其是李师道,欲冒天下之大不韪。李师道派使者至长安见宰相武元衡,恳愿朝廷赦免吴元济,遭到斥责。使者返藩镇,谗言刺杀武元衡,原因是,唐宪宗之所以对淮西用兵,是武元衡的主张,一旦结果武元衡,其他宰相将不敢继续用兵。停止用兵,也就等于赦免了吴元济。李师道遂放火烧了漕院,使万千粮饷成灰,河阴一带大乱。接着他便派刺客潜伏静安坊一角,伺机行凶。这天黎明,武元衡骑马至大明宫上朝,几个暴徒冲出阴影,挥剑砍了宰相的头。这天晚上,也有刺客藏匿通化坊,用刀伤了裴度。裴度任御史中丞,也是积极推动用兵淮西的。

唐宪宗很是悲愤,不过他清楚刺客的目的,没有上当。他反其意而行之,诏以裴度为宰相,表现了对叛逆要彻底剿殄的意志。

唐军一再增加,并从北线和西线共击,从而迅速压迫了吴元济的军事空间。其部属见势不妙,开始纷纷向唐军投降。

吴元济也知道前途黯淡,遂上疏,欲只身往京师去谢罪。这似乎还是有诚意的,唐宪宗也想给他机会,欢迎他的做法。可惜吴元济受到左右挟制,未能成行。

公元817 年,一个大雪之夜,唐随邓节度使李愬出其不意,率兵抵达蔡州,智取锁钥,进得城中,包围了吴元济的宅院,其不得不屈服。唐军以槛车押送吴元济至京师,斩其于独柳树下,淮西归于朝廷。

成德节度使王承宗麻烦也多,对朝廷出尔反尔,忽奉忽违。公元809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其子王承宗自为留后。这也是惯例,其它藩镇都这样干,然而这也正是唐宪宗要改变的。朝廷对王承宗当留后表示沉默,他便上疏,再三上疏。唐宪宗仍沉默,他遂惶悚。唐宪宗令使者慰抚,王承宗就惊喜,并献德州和棣州之地,以示其忠。唐宪宗为鼓励他靠拢朝廷,便任他成德节度使,并封其检校工部尚书。然而唐宪宗又诏德州刺史薛昌朝为保信节度使,统领德州和棣州,此乃权力之制衡。王承宗懊恨之至,竟囚禁了薛昌朝。唐宪宗谕旨释放,王承宗不从。唐宪宗便宣布削夺其官爵,下令进击。唐军有四个部队征讨王承宗,可惜士卒多市井屠贩,不能战之,至公元810年仍未攻下。然而毕竟是唐军压境,王承宗还是惊惧的,遂上疏谢罪,承诺缴纳赋税。唐军俘获吴元济以后,王承宗更是慌张,表示要献地,接受朝廷的委派。唐宪宗多方考虑,诏其改过自新,也让他再任成德节度使。

李师道任淄青节度使,加检校司空。其位也是继嗣所得,凡藩镇之职皆是这样。公元806年,其兄李师古卒,诸将及私奴便立李师道为帅,自拥十二州之地。禀报朝廷,竟无音讯,遂难免狐疑。此人还是聪明,见没有制书,就再上疏,要贡赋税,遵守监法,并请朝廷予以委派。见其态度端正,唐宪宗便以李师道为留后,又加检校工部尚书,为淄青节度副大使。建王李审为淄青节度大使,然而李审只是遥领,不出阁,李师道掌握着实际权力。

在讨伐吴元济那几年,李师道不惜施行奸邪之计,显然是缺乏安全的表现。淮西平定,他蓦地醒悟了。李师道向使者提出,愿献地三州,并以其子质于京师。这近乎归顺了,不过使者刚走,他就又反悔。

李师道的背约,使唐宪宗难以容忍,遂削夺了他的官爵,令唐军进击。破之,再破之,李师道便悸栗成疾。刘悟任都知兵马使,是其部属,在公元819年春天忽然反戈,率兵攻打李师道。失措之下,李师道竟携其子藏于溷间。士卒捉拿了他们,杀之,传首京师。

唐朝设置藩镇,是为了保卫国家,不过藩镇渐渐异化,它以兼管军民,并有赋税收入,变成了足以独立的力量。唐肃宗以来,藩镇便游离于中央,并有使国家空虚的危险。这种状况让唐皇帝头痛,然而弱化和小化藩镇割据非常困难。唐宪宗有中兴之誉,就是因为他使藩镇进入了中央管辖的范围。

也许唐宪宗还有计划解决宦官的问题,观察他的性格、抱负和智慧,这是完全可能的。然而命运难测,他竟在公元820年暴崩大明宫中和殿,恰在正月,四十三岁。或曰丹石致命,或曰太监弑之,总之暴崩矣!

(民国时期照片)

接着即皇帝位的是他的三子李恒,为唐穆宗。此主过度地爱宴乐,爱畋游,毫无君德。唐朝在生气重现以后,又摇摇晃晃起来,并将眩晕下去,直至其亡。

令狐楚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他任山陵使,遂循一贯的标准营造唐宪宗景陵。其有内城,有外垣,内城有双阙,有献殿,有祭坛,然而这些建筑早就消失了。时间是残酷的砺石,它会磨灭大地上的一切。盗墓也是经常发生的,不仅是那个著名的温韬。

送葬那天,突然下起了雨,百官置灵柩于半途,匆匆去避雨,唯令狐楚手扶灵柩,任雨倾泻。丧事完毕,有人揭发修建景陵的工费遭扣,餐费也遭扣,且是令狐楚的亲吏所为。劳力的报酬缩减了,他们便成群喊冤,结队投诉,其身影盈路。亲吏数位遂伏罪,皆诛,令狐楚也贬为宣歙观察使,又贬为衡州刺史。亲吏同取官钱,不过未见令狐楚贪污。他恨元稹,但李义山却是其至交。令狐楚风仪严重,我喜欢。

唐宪宗景陵的陪葬墓少,这一点颇为特别。有女郭氏,为唐宪宗生下了李恒。元和元年,封郭氏为贵妃。大臣便建议立郭氏为皇后,唐宪宗不愿意,所以到其暴崩,他也没有皇后。李恒登基以后,尊其母为皇太后。郭氏历七朝,至公元848年薨,乃追封为懿安皇后,祔葬于景陵之侧。她的遗训是:“毋拒直言,勿纳偏言。”有女郑氏,初是左仆射李锜的侍妾,斩李锜以后,郑氏入掖庭,侍候郭贵妃。唐宪宗见其色秀,就要宠幸,她便生下了李忱。公元846年,李忱即皇帝位,为唐宣宗,尊其母为皇太后。郑氏薨,追封为孝明皇后,也祔葬于景陵之侧。

还有一座王贤妃墓,距景陵四里。宋以降,有资料显示它属于景陵的陪葬墓,非也。1967年,考古发现它实际上是唐睿宗桥陵的陪葬墓。墓志铭证实她是唐睿宗的贤妃王芳媚,虽然它距桥陵足有十八里。

有专家统计,景陵石刻今存四十余件。2021年惊蛰以后,我至景陵,只看到南司马道的二十五件,包括华表、翼马、鸵鸟、仗马、石像、石狮。大地空旷,小麦伏垄,石刻无不独立一隅,颇有凄清之感。石像的头掉了,石狮的腿残了,不过石狮仍呈现着唐的一种雍容,似乎还带着一些笑意。

唐陵之石刻,唐高宗乾陵最为豪华,唐玄宗泰陵属于过渡,之后渐简。景陵之石刻,总体稳健、典雅和朴素。岁月所赋予这些石刻的发灰的皮壳,远望着酷似一层深厚的风霜。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八日,窄门堡
原载《延河》杂志2021年11期


(作者简介:朱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写作协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长安笔会中心主任。有30多种散文版本行世,具代表性的有《西楼红叶》《药叫黄连》《夹缝中的历史》《人生的爱与智》《关中是中国的院子》《长安是中国的心》等。作品录用于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见诸语文试卷,入选百余种散文选集。获多种奖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