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狂人,走了

 外滩TheBund 2022-01-15

“营销大师”叶茂中离世

中国著名营销策划专家叶茂中,于1月13日在上海因癌症去世,终年54岁。

你可能不熟悉叶茂中这个名字,但很难逃过他在电视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制造的大量广告流行语:

从“恒源祥,羊羊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地球人都知道”、“洗洗更健康”、“男人就该对自己狠一点”、“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到近几年电梯里无处不在的“赶集啦”、“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

叶茂中用他特有的简单粗暴,打造了无数一声入耳的经典广告案例,也因为他的营销方式备受争议。在广告圈,许多国际4A公司对叶茂中的套路不屑一顾,甚至称其代表了“中国广告的愚蠢”。

但同时,也有无数广告人将他的《营销的16个关键词》《冲突》等著作奉为行业圣经,认为他在这三十多年的中国商业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理论。

01

“讨厌广告,但记住了你”

在叶茂中看来,传播的关键词就是冲突:三流营销发现冲突,二流营销解决冲突,一流营销制造冲突。

“消费者不爱看广告,过去和现在都是,广告的诉求就是解决消费者的核心冲突——他们讨厌你的同时,能记住你能干嘛。”

2017年,他把自己的这套理论汇集成册,出了《冲突》一书。也靠着这本书,折服了不少客户,比如在2018年世界杯期间一战成名的马蜂窝。

创始人陈罡来找叶茂中之前,公司的名字还叫做“蚂蜂窝”,取自蚂蚁和蜜蜂的故事。但叶茂中直接问他,敢不敢把名字改了,“蚂蜂”变成“马蜂”,让陈罡大吃一惊。

临走时,他送了陈罡一本《冲突》,后者彻夜读完,直呼“中了叶毒”,果断力排众议将原来的“蚂蜂窝自由行”改成“马蜂窝旅游网”。

简单一个改名,既加深了用户印象,又解决了公司长期以来的许多问题:用户搜索时经常会打错,连员工外出开发票都会把名字写成“马蜂窝”,不如将错就错。

之后一场会议上,叶茂中面对马蜂窝的高管们,在白板上写下广告语:“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整个提案过程只花了15分钟,老板们讨论了5分钟后提案通过。

这条喊麦式的广告在央视投放了七天,客户反馈广告效果非常好。双方协定下一波投放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

叶茂中明确提出不用足球元素,因为“其他90%的广告都会往足球上靠,这样反而让人记不住。”

到了世界杯开始后,球迷对马蜂窝的洗脑广告自然是满满吐槽,这也在叶茂中预料之内。

“你影响我看世界杯了,我很生气。那我不影响你,这个广告就失败了。”事后根据app下载量和客户反馈信息,马蜂窝的这一系列广告被证实的确成功。

在叶茂中看来,广告就是戴着镣铐跳舞,70%是科学,艺术最多只占30%。而观众往往在用艺术的标准去要求广告,这也是冲突之一。

02

坚持“三不”原则

叶茂中对待客户其实相当强势,有着圈内知名的“三不”原则:

一是不同意客户比稿要求,如果要比稿,那就代表着不信任,不管给多少钱一概不接;

二是不砍价,从来不在咨询和策划费用上接受讨价还价,开多少钱就是多少,不做拉倒;

三就是不主动找客户,从来都只有客户来找他,因为“酒香不怕巷子深”。

叶茂中说过,自己之所以这样定规矩,不是摆架子,而是为了让广告人这个本来被多少有点受歧视的行业,找回应有的尊严。

这当然也让他与许多客户无缘,汽车、家电、数码类的大品牌都更愿意找“专业”的4A广告公司合作,照流程和行规办事。但叶茂中仍然能靠着手头这些更下沉的生活消费品打出一片天。

他对待客户和对待自己都是同样的“狼性”。在“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公司的墙上,他留下过这样一段训诫:

我们拒绝平庸,我们拒绝驯化

没有好创意就去死吧

宁做旷野里奔啸的狼

不做马戏团里漂亮的老虎

我们的策划已不满足于客户的认可

更要求客户的成功

好方案得到完善地执行

我们一样愤怒

因为我们渴望成为英雄

叶茂中说,这样的价值观来自于儿时经历的贫穷。七八岁时有一年冬天,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他和姐姐两个人靠一个南瓜捱了10天,即便如此也没有开口跟邻居借过半点粮食。

他崇拜红军,每天都戴着印有红星的鸭舌帽,这也成了他最为人熟知的标签。

“我受红军影响特别大,艰苦奋斗的精神,人家打仗时吃树皮草根,我们现在算什么苦?所以从小到大我从来没觉得自己缺钱。”

年轻时的叶茂中是个艺术青年,梦想是成为画家,也喜欢诗歌。他的第一份工作在家乡江苏泰州的电视台,既当编辑策划也能做美术,画画背景板。

有一回春兰空调找到了台里,想用电影胶片拍一部广告片。别人都不敢接,叶茂中却一口答应,最后想到了“一杆打进6个台球”的创意,非常符合春兰老板“要当市场老大”的广告诉求。

广告播出后,春兰销量猛增,叶茂中拿到了1300元报酬,相当于他在电视台10个月的工资。

不久,叶茂中告别电视台,在泰州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工作室,开始了广告人生涯。当时电视上正热播《北京人在纽约》,异乡客白手起家铸就人生辉煌,叶茂中心一横,决定到上海闯荡一番。

03

憋尿想创意的狠人

1993年,25岁的叶茂中从老家坐船,辗转来到上海时正是倾盆大雨,他身上只有80块钱。

他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学习,但始终碌碌无为,工资也很低。才过了一年多,叶茂中就二次失业了。他开始决定系统学习广告知识,同时把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写成了一本《广告人手记》。

这本书让叶茂中在圈内名声大噪,被称为“本土第一本着重实操的广告书”。他在书的封底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成功拉到了不少客户。

1997年,叶茂中搬到北京,创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开始了事业高峰期。圣象地板、蚁力神、大红鹰、北极绒保暖内衣、柒牌男装等品牌都在他的策划下打开了市场,知名度和销售业绩显著提升。

叶茂中的招牌套路之一,就是“恒源祥,羊羊羊”这样疯狂重复的品牌广告语。

“要让广告获得成功,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首先就是不断重复品牌名,以至于喊观众厌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叶茂中总会强调自己的这一理念。

多年前,他在机场候机时发现,登机口呼唤迟到旅客名字的语音播报,很能让人印象深刻。所以他每次登机前,都会猫在角落等半天,一定要听到广播中喊过几遍“叶茂中请登机”才满意。

叶茂中的团队风格也很与众不同。公司里几乎人人都是策划,同时身兼客服、文案等多项职能。

每次接了案子,他就和几个策划一起关在会议室里没日没夜地脑力风暴,会议室里烟雾弥漫,其他人抽烟,他抽雪茄。

叶茂中甚至想出了憋尿想创意这样极端的工作方法,“兔子急了能咬人,人尿憋急了就有创意”。有一次,因为实在想不出好点子,他急得抽自己耳光。

在2011年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叶茂中曾短暂焦虑过,思考自己以前针对电视的广告策略是否会被时代淘汰,但他很快想通了。

“做广告是洞察人性,无论时代怎么变,人性是不会变的。”于是,我们如今仍然会在写字楼电梯里听到聒噪的“人人车”、“赶集啦”。

无论是20年前还是20年后的今天,叶茂中都证明了自己的确是一个营销大师,善于把握人性。

同时,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他的营销理论抓住了海量中国本土企业的根本诉求——即便是简单粗暴地喊口号,也能让最多的路人知道“我是谁”,这是叶茂中成功的关键。

至于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看来,这个广告是不是“好广告”,是否会让观看者感到愉悦或所谓的艺术性,似乎就没那么重要了。

文、编辑/Cardi C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界面新闻、虎嗅、21世纪经济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