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山鼎峙,宋画山水高峰细赏

 昵称40044036 2022-01-15

图片

宋  李唐  万壑松风图局部

《溪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图》这三件巨幅立轴,一向有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三宝”的美誉。分别代表了北宋“巨碑式”山水画的典范,虽非全然地模仿真境,但却是通过对自然的静观与体悟,重新组织凝聚而成的理想山水典型。

根据画上记年来推算,时代最近的《万壑松风》(1124),距今已有897年;《早春图》(1072)距今长达949年;而《溪山行旅图》虽然没有记年,但作品年份更已超过千年。

宋 范宽:溪山行旅

图片

北宋范宽 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范宽向来被视为山水成立期的大师,可惜生平不详,只知他曾隐居终南、太华,晚年来往于开封、洛阳间,但未入朝任职,大约1025年时还在世。本幅被公认为他的真蹟,甚至视为宋代山水画的代表形象。画中山水并非模仿真实空间为目标,而是巧妙地在近、中、远三段式的基本构图中,藉推远主山、拉近中景、突显近景渺小行旅与主山巍峨崇高的对比等手法,创造了一种如临其境的壮硕山水之趣。画幅右下角树荫中藏有“范宽”二字款,左下脚则有“忠孝之家”印,为钱勰所有,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董其昌题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北宋的画家当时少有题词、盖章的习惯,偶有题字,也是在画极不起眼的地方。《溪山行旅图》虽流传有序,但来自画家本人的证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却一直没有找到。直到1958年8月5日,台北故宫的书画专家李霖灿在画面右下角树丛中发现了画家的签名,才更加确认《溪山行旅图》出自范宽之手。

宋 郭熙:早春图

图片

北宋郭熙 早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左侧河谷上方款书“早春壬子年(1072)郭熙画”,上钤“郭熙笔”一印。郭熙,河阳温县人,活动于宋神宗朝(1067-1084),曾为朝廷官署内廷作画,享年八十馀岁。《早春图》作于一〇七二年,为郭熙传世的重要代表作,成功地于巨大山水构图中展现春景生机。顺著画面中央轴线,蜿蜒布列的岩块、巨松、主山、远峰,连成充满能量的山体动势。其中运笔用墨更见巧思,细腻描绘画中的人物活动,营造出得以居游的景致。

图片

郭熙落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宋 李唐:万壑松风

图片

北宋李唐 万壑松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唐(约1049一1130后,另一说约1070—1150后),河阳人,字晞古。北宋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靖康之难后,中原纷乱,李唐则在建炎年间(1127—1130)渡江至杭州。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高宗重建了画院,李唐再入画院,授成忠郎,为画院待诏,赐金带。本幅是继“谿山行旅”、“早春”之后,北宋山水的另一巨作,代表了山水画迈入另一辉煌的阶段。在主峰旁陡直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款,此时为北宋宣和六年(1124),李唐已经步入高龄,但下笔所呈现出的气势,仍令观者撼动。画上的主峰布置在画幅中央,两旁有高低参差的插云尖峰相衬,无论山岗、峭壁,造型沉稳厚重,岩面坚硬,纹理如同经过斧头砍凿,世称“斧劈皴”。画中构图採高远形式,使全画气氛肃穆,但李唐在构图上扩大了近景林木的比例,缩小了主峰,使近景松林和观者的距离接近,空间结构更为合理。李唐画风承先啓后,实已开启南宋近景山水的先声。

图片

图片

李唐题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