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难,越要回归本质

 blackhappy 2022-01-16

这两年你有没有觉得特别难?

疫情的反复,国际局势的不确定,国家政策的调整,人口老龄化、流量红利的消失……各种不确定性和外在的挑战,令企业、管理者、个人正变得越来越脆弱。

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一个字:难。

实在是太难了。

那,怎么办呢?

越难,越要回归本质。

文章图片1

回归经营本质:以客户为中心

这两年,社会上有一种思潮:呼唤企业家精神的回归。

企业家精神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为什么这两年呼声特别大呢?原因有两个:

其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了四十余年,人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除了有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等原因外,更重要的在于千千万万的企业家们脚踏实地,创新创业,激活了市场经济。

然而,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逐步放缓。疫情前几年,经济增长率放缓在6~7%之间。而在疫情发生后,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大部分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很多大厂都出现了裁员潮,失业人口大幅增加。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只有企业好起来,人民的物质和生活才会丰盈,人人有工作,社会民生才会好起来。

所以,社会在呼唤这种不避艰难,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的回归。

其二、产业追求高质量发展。

早些年,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中首先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穿得暖、吃得饱,可能就已经很满足了。

生产基础和廉价的东西很容易,现在也都不缺。大家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追求的是东西“好不好”。

好东西才有需求。企业只有做到高质量的发展,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另一方面,在很多高科技行业,中国面临着核心技术被国外卡脖子的情况。追求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打破技术壁垒。中国制造要走出国门,和国外的世界级产业竞争,就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制造工业作为支撑。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呼唤企业家精神回归的原因。

那么,在这样急遽、猛烈的变局之年,企业家的出路在哪里?

出路只有一条:回归经营本质。

过去,我们可以吃到人口红利、政策的红利、流量的红利、市场的红利,现在这些没有了,我们就要从自身出发,遵循市场规律,回归经营的本质。

经营的本质是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

什么叫做“以客户为中心”?

就是你(客户)不动,坐好,我(企业)围着你转。你想要什么,我生产什么,你需要什么服务,我提供什么服务。

客户决定着企业是什么,企业生产什么。只有真正回归到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成就客户,才能成就自己。

酵母的客户飞鹤正是这样的企业。当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为什么飞鹤是唯一未检出三聚氰胺的奶粉企业?就是因为飞鹤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客户”放在第一位。从2006年开始打造牧场,飞鹤前后花了十几年时间,建立了覆盖“农牧工”的产业集群,其目的就在于确保奶源的安全,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奶粉。

2020年,疫情暴发之时,城市封闭、物流阻断,飞鹤靠着人员接力的方式,保障了万千宝宝的口粮供应。

立足产品品质,坚持客户第一,这就是飞鹤能赢得国民信任的重要原因。

信任从来都是相互的,你怎么对客户,客户就怎么对你。

文章图片2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图片3

回归管理本质:通过他人拿结果

当企业面临的处境越艰难时,越容易在管理上出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企业要活下去,要转型,要变革,要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这些压力其实最后都落在了管理者的身上。

为了拿到结果,一些管理者很容易误解管理的本质,急功近利,结果在实际工作中越做越糟,事倍功半。

举个例子,很多人把管理当成一种工具,认为管理的目的就是让工作有结果,那就必须操控员工的行为。怎么办呢?他们一方面利诱,用利益的“胡萝卜”引诱员工做事;一方面威逼,通过职权的“大棒”恐吓员工干活。

“胡萝卜+大棒”,其实质上都是在利用人性的弱点,即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去操控员工,这其实与管理的本质背道而驰。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他人拿结果。

在知识时代,每一个岗位都非常重要。而管理者的时间是有限的,管理者也只有一双手,所以无法面面俱到,必须由其他更专业的人来完成每一环节的工作。

因此,管理者必须依靠他人,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够完成组织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理解管理的本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管理要解决什么问题。

管理其实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何让一群人愿意共同去做一件事?

第二个问题,如何让大家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都能够发挥所长,实现自我价值?

前者,你要识人心,懂人性,你要走进员工的心里,知道他们要什么,不要什么,你要sell目标,和他们达成共识。

后者,你要教给员工做人的标准和做事的标准。从业务层面,你要培养他的业务能力,帮助他更好地实现绩效目标;从做人层面,你要帮助员工成为更好的人,你要激发和释放每个人的善意和潜能。

对于管理者而言,越是外部环境复杂、变化挑战众多,越是要修炼好内功,回归管理的本质。

文章图片4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图片5

回归成长本质: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

经济下行,企业面临着经营困境,很多人在裁员潮中失业了。

有的人失业了,就意志消沉,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而有的人失业了,却能想尽办法积极面对,触底反弹,迎来崭新的人生。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在成长,但成长并非只是时间的堆砌,而是要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精进。

越是迷茫的时候,越要回归成长本质。

什么是成长的本质?

成长的本质,其实是一场自我的革命,就像罗振宇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不断打破,又重建的过程。

这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你要敢于不断挑战,去承担更大的责任。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大萧条中,有一个名叫约翰的年轻人想找份工作。

老板问他:“你想要什么样的工作?”

他回答:“你们所有职位中薪水最低的,因为我急需一份工作。”

就这样,约翰顺利进入这家工厂工作。

没想到,上班第一天他就受伤了。那天晚上,他主动申请留在公司,发明了一件工具,既可以防止工人受伤,又可以将工作效率翻倍。

虽然拿着最低的薪水,但约翰没有抱怨、没有消极怠工,而是早早完成工作,想着如何把当前的不起眼的工作做到最好。

过了一段时间,约翰告诉老板:“这个岗位已经不能让我的能力得到提升,请给我一个更有挑战的机会吧。”

老板开心极了,让他承担了更重要的工作。就这样,在入职3个月后,约翰一路升职加薪成为部门经理助理。

这个名叫约翰的年轻人,就是后来的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一个人只有不断迎接更大的挑战,才能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才能有所精进。

第二层,你要提炼经验,升级知识系统。

当你挑战自己,去完成某件事情时,你固有的认知被打破了,行为开始发生改变,行为改变之后你会产生新的认知,你一定要提炼经验,升级自己的认知。

做好一件事,不是成长,找到做好这件事的底层逻辑,提炼出经验,才是真正的成长。

所以,你做一件事不能只停留在What、Why层面,你必须懂得“How”,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环境和困难吓倒,要抓住每一次的机会,把挫折和困难当作成长的阶梯。当你走过人生低谷,往后都是向上的路。

2022年,或许会很难。

但越难,我们越要回归本质。

回归什么本质?对于企业家而言,要回归经营本质,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价值;对于管理者而言,要回归管理本质,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通过他人拿结果;对个人而言,要回归成长本质,不断自我革命,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