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伟老师聊太极[52]

 winriman 2022-01-16

复归于无极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返本还原!让自己的心念“复归于无极”,生命力就会被调整和修复。
练太极,就是先找回人之初的本善之性。就是练你的心念不断的往回感知,寻找和恢复婴儿时的生命活力。
这个认识不建立,练一辈子也跟太极拳没关系。
(会员:无极是根本,练太极包含每一个动作经过放松,匀速,缓慢的做完,都要归无极方可进入下一式。个人理解。)
不是动完了回归无极,而是动的过程中无极状态就不能变!
把无极的状态动起来,“动中求静”。
(会员:这是昨天我看文章摘抄的文中之言分享给大家:知道了法,练上身,让文字变成具体事物,拿到它的本来意思。心里明白,身上明白。迷者执文泥象,知者得意忘言。只有得意,才能忘言。文字表达的是意,读懂的过程,即是接受的过程。)
现在练太极的,基本都是得形而无意。
在练什么,在干什么,拳理拳论是啥意思,啥是无极,啥是太极?这些意思完全不知道,天天在那里抠动作。

太极拳是生命运动,不是体育运动

精、气、神为生命之本源,有形之身为生命之载体。
故养生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意气君来骨肉臣'。
所以,养生和健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养生是针对生命的本源,而健身是针对生命的载体。
太极拳是用来养生的,不是用来健身的。
想锻炼身体,让筋骨强健的,练太极拳没用;想培元固本、不生疾病、生命健康、益寿延年的,太极拳管用。
太极拳是生命运动,不是体育运动。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这就是太极拳要干的事!
太极拳谓之“神”功,就是在神的层面进行修炼的功夫。
我们把基本的概念搞清楚,就知道太极拳和其他运动及拳术的区别了。
现在力推太极拳进奥运,按照体育运动的标准去评判,那不是开玩笑吗。
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人人都有,而且运动不息,不以人后天的意识为转移,故谓之“神”!
所以易经说:变动不居之谓神也。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有真实的作用,跟迷信是两回事。观真,就是求真而不迷信。
(会员:气是物资的,太极练的气是有物质基础的。意识也就是神是有物质基础的。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当做是主观感觉或者意识的产物,认为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等是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由于“绝对精神”、“理念世界”、“理”都属于客观精神或原则,因此,黑格尔、朱熹和柏拉图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而且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这个客观唯心主义就是老子道德经开篇就强调的基本思想:无,名天地之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现实存在并自成规律的自然因素。
无,也叫“天神”,人把对天神的感知和其作用描述出来,就叫“天理”!
我们说的“道”,就是天神和天理的总称。
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存在。
天、地、人,一道以贯之。三才一贯,天人合一,皆合于自然之道!
现在我们就明白“无即道,道即无”是什么意思了,老子的道德经,开篇就在讲“无”,就是在讲“道”是什么。
太极拳,就是在“人神”层面的修炼,最终的目标:人神法于天神,人道合于天道!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以拳入道,拳乃小道,而太极之大道存焉!这就是陈鑫太极拳图说极高的思想认知层面。
所以,我们6式基本功的五大运动规律,都是天道流行的自然规律。

拳乃小道,而太极之大道存焉

(会员:最近听课的个人感悟: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拳论开篇的这几句话一直困惑难解。最近康老师针对性的对“无极”进行了重点讲解,古人有云:做事要知行合一,方能有成。但是,对于习练太极拳来说,多年来却是有行而无知,故戏称为做操耳,也曾乐此不疲。
又闻:“不知常,妄作,凶”,心中震惊,遂求知心切,无奈明师难觅,今幸遇观真平台,康老师答疑解惑,似有所悟,特记录下来:无极是一种状态,具有虚的性质,是阴阳变化中不变的根本,故又称静、常、根。动中求静,这个静就是无极状态,所以,康老师要求在整个运动中需要守住这个无极状态,而不是每一式结束后归无极。
那么,太极运动时什么状态算是无极状态呢?个人理解,做到虚性就可能是吧,因为上善若水讲得就是虚性,也是康老师一直强调练太极就是练虚的过程。“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讲的也是练虚的方法。
记得习练太极拳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柔软无骨,第二层是骨肉分离,第三层是意气君来骨肉臣。这个第一层的柔软无骨就是练虚性,归无极。
那么,什么状态是太极的虚性呢?撤去骨骼的支撑作用,就变性了,由实而虚,简称柔软无骨。好比一艘船,放在岸上就是实性的,氽在水中就是虚性的,我们的身体第一步就要像船一样氽在水中,运动中不能受到腿的支撑,即虚领顶劲。一旦有支撑,就好比水中的船搁滩了,变实不灵了。
一直能保持这个虚性,守住这个状态,就叫守常。
当你的脚也成虚的性质了,就叫其根在脚。
在无极的状态下习练才能生出太极来,如春苑之草,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
知道了这个理,就可以渐修了,往后才能进入第二层骨肉分离,即分内外。知行才能合一,免得瞎折腾。
以上仅是个人理解,请老师们指正。)
前人说,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
看来你对太极拳已经产生了清晰的系统性认识,心里明白了,脑子清楚了,就不妄作了,所谓“明心见性”,正确的思想就能指导和判别太极拳的实践了,太极拳在你这里也就变得和其他事物一样,有理论,有依据,有逻辑,能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再不是什么玄虚神秘,自欺欺人,真假难辨的东西了。
懂一个清清楚楚的太极拳;练一个明明白白的太极拳;这就是我们全民太极的理论教学系统要达到的目的。
看来在你的身上已经体现了应有的效果。
知行合一,首先就是“知”。知什么?“知根知常”。要知道恒常不变的道理,“不知常,妄作凶”!太极拳这么多年来枉费功夫,凶多吉少,就是“不知常”的结果。
古人几千年前道德经的智慧,就向人们阐述了恒常不变的哲理,科技发展到今天的人们,照样逃不出前人的哲理。
中华文化之博广,自上古而启万世,自宇宙以至人生,体用兼赅,神化无方。
我们民族前贤的经典著作,阐述的都是恒常不变的哲学思想,可以指导人们所有的实践行为。
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智慧,民族自信心产生的基础。
可惜我们民族现在的一些后人们“事不师古”,把民族宝贵的智慧当垃圾扔了,“妄作凶”的事儿就不断的发生了。
我们现在只重视“物理”,确无知了“哲理”,只知道变化,确没有了恒常,“变者无尽,常者归一”,所以现在的人都快累死了,也没活出个好结果。
所以,练太极拳,要换得了脑子,要改变固有的认知维度。
但随着太极拳的学习和修炼,你的脑子真的就改变了。
所以才说:以拳入道!
拳乃小道,而太极之大道存焉!~陈鑫
陈鑫的太极拳图说,是从道、从太极拳的哲理层面在讲太极拳,讲的都是太极拳的根和常,而几乎所有的拳谱拳诀拳论,讲的都是太极拳的术和法的层面,术不归理,法不合一,妄作就出来了。
从哲理层面上系统讲解太极拳的,唯陈鑫一人!真正把太极拳的根本讲明白的,唯此一书!
之所以我们觉得这本书看不明白,晦涩难懂,就是我们在拿着物理的脑袋看哲理,根本没了沟通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