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中庸 要有无不二

 情缘半岛 2022-01-16
若想听音频者 请点击播放键收听图片

图片

(六)要不二('故至诚无息'全章)(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要有无不二) 

至诚无来无去,无是无非,非有非空,不二不一,即之不可,离之则乖。故曰不息。不息则久,久则征、悠远、博厚、高明等。事虽炫于千奇,理实原于一趣。显章万类,离娄失明。动毁三千,空生在定。故曰不二。

至诚没有来没有去,无是无非,非有非空,不二不一,接近它不可能,远离它更糟糕,所以说不停止。

不停止则长久,长久则显露于外、悠远、博厚、高明等等,名目虽然繁多,其实说的是同一目标。既显明彰着万物万物,但视力特强也可能看走眼;动则毁坏一切万法,寂静则能空生在定,所以讲不二。

惟不二也,群有森罗,皆印于一﹔纤无不立,实昭乎万。故曰'不测'

此法尔夫如是,本自圆成,无待功勋,讵云修证?

正因为不二,三界之欲界、有色界、无色界,宇宙间存在之各种现象,森然罗列于前,皆归于一。一毫不立,揭示群有,所以讲不可测度。

这是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道法自然,本自圆成,不需要费功,哪里讲什么修证?

[若水补注]

群有

群有,许多的有。三界里的见思烦恼叫做有,众生的果报叫做有。有细讲为三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的分别。

三有

所谓「三有」,就是把六道分成三界——欲界、有色界、无色界。欲界包括人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包括六层天,第六层天往下都叫欲界,此界众生对五欲(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非常执着。

从第七层天到第二十四层天,叫有色界。有色界的天人,不需要通过男女生活,来生儿育女。

天人,天众。即住于欲界六天及色界诸天之有情。亦指住于天界或人界之众生。据经典记载,天人欢喜赞叹佛事,奏天乐,散天花,熏天香,飞行于虚空。以多披挂璎珞,飞于天空,故称为飞天,自印度以来,佛教多用以表现其庄严。

利用禅定功夫,由下层天往上,实行生命的进化,越往上越殊胜,自己生自己,从下面一层天生到上面一层天。天人几百万岁,身体都净如琉璃。

还有另外一种天身更加殊胜,也就是从二十五层天到第二十八层天,叫无色界天。他嫌有色界天人这种肉身拖累,不自在,故证得一个灵体,跟「阿罗汉、辟支佛」很相似,但是阿罗汉、辟支佛那个灵体永远不会六道轮回。

无色界天人福报满了以后,还要往下落。原因即在于,天人修的是凡夫禅定,他以一种强烈的意识心命令自己,这个肉身空空空……就想这肉身没有,但是他烦恼没有除,贪、嗔、痴、慢、疑还在

阿罗汉、辟支佛是通过艰苦的修行,把贪嗔痴慢疑,杀盗淫妄酒,这些粗重的烦恼习气,全部破除,所以他永远不落六道轮回。如果愿身再来,又当别论。

有色界天十八天,禅悦胜过男女之欲的快乐一万倍!欲界众生最难放下的就是男女生活。我们要权衡利弊啊!要修行啊!男女生活不断,你都超不过第六层天!欲界六天还有夫妻生活,但比起人间来不知道要文明多少倍。

第四层天、第五层天、第六层天的天人,他们笑一笑、看一看、手拉一拉就满足了,而且就能生儿育女。

九有

也有的把它说为「九有」。欲界一个,有色界四禅天是四个,无色界四空天也是四个,叫「九有」。这九有也是从九个方面来划分众生的类别,都有各自特殊的烦恼。

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呢,地狱、饿鬼、畜生和阿修罗道,叫四有;以须弥山为中心,分四大部洲,也是四有,地球在南瞻部洲;四禅天加四空是八有;再加欲界六层天这六有,还有带有特殊性的一个无想天、五不还天、大梵天,一共是二十五有

那么无想天的天人其实包含在四禅天中,他修无想定,也能得到四禅天的大福报,但是福报完了以后下无间地狱。现在有些人把修禅定偏离成无想定,或者开天眼、开天耳,在动相都还没有破除,就自以为是。

大梵天是指一种外道,这种外道把这大梵天看成是一切万法的主宰、看成是佛、是上帝。「五不还天」是三果罗汉寄居之处。

这是「尽诸有结」的「有」,讲到这里。「结」就是烦恼,障碍我们开智慧、证涅盘。「有」即是「结」,「结」即是「有」。

讲「尽诸有结」也好,「诸漏已尽」也好,「无复烦恼」也好,一般地都是在介绍四果罗汉以上的境界。当然这个烦恼,这个「结」,这个「有」啊,既通大乘也通小乘,但最低保障线是解决了三界六道里粗重的见思烦恼。

如果讲大乘,那就涉及到阿罗汉、辟支佛破除尘沙烦恼以后明心见性,尚有四十一分无明微细烦恼需要破除;包括等觉菩萨的生相无明,都叫「有」,都叫「结」,都叫烦恼。

回到原文

昧者泥于不息则久、久则征,乃至博厚、高明等为阶而进、梯而升、渐而非顿、或领而非渐,亦可哂矣!虽然,此就已趣乎中庸、入不二法门者言也。

愚昧之人拘泥于不停止则会长久长久则会显露于外以至于博厚、高明等,步步前进,登梯而上或渐悟而非顿悟,或是顿悟而非渐悟,也太可笑了

尽管如此,这是针对已达到中庸,进入不二法门的人讲的。

一曲之致,必大惑焉。若曰外境内心不二,然则一草一木、一人一狗,皆不二也。果尔,草即木,木即草,人即狗,狗即人。可乎?曰:'不可。'是昧于长短、大小之义,囿乎人我、色空之见。滞名相之执,亡体用之全。盖体固不二用则非一也。

只悟到一种道理,一定会导致困惑。如果说外境、内心为一回事,那么一草一木、一人一狗都是一回事。那样的话,草就是木,木就是草,人即狗,狗即人,可以这么讲吗? 回答是:不可

这是不懂长短、大小的含义,局限于人我色空的认识。滞碍在固执名相,没有全盘考虑体用。因为论体自然是不二,说到用就不是一了。

若曰必无阶梯、顿渐,则昭昭之多,不覆万物、系系星辰。一撮之土,不振河海、载华岳﹔一卷无广大,则动、植、宝藏不丽于山﹔一勺非不测,则蛟龙鱼鳖不媚于渊。

不但显坏名言,而亦大悖事理。可乎?曰'不可'。惟无也,故生有。若有有,有复何生?有不生有,因无而有。有阶有梯、有顿有渐,例同此释。

如果说一定没有阶梯、顿渐这些东西那星星点点,不至于会发展到覆盖万物、网罗星辰一撮土不会发展到收尽河海负载华岳;几块石头不会发展广大,则动植物宝藏,不附着于山上一勺水不会发展至不测其量,那么蛟龙鱼鳖不会跑到水里去。

这不但逻辑不通,而且也大大违背情理。可以这么讲吗? 回答是:不可以因为无,所以生有。如果本来就有,有怎么能生有? 有不生有,因无而生有有阶梯,有顿渐,依此解释

必曰有是有此昭昭、一撮、一勺等则长此昭昭、一撮、一勺而变化不兴、化育不成,曰系星辰、振河海等,寐语也。岂事理哉?

斯义也,固一心之所显,一法之所印。至玄至妙,至平至庸。事无阶梯,理非顿渐。故孔子引《周颂》之《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一定要讲有这个昭昭、一撮、一勺等,永远是昭昭、一撮、一勺,而不流行变化不能化育万物再谈什么网罗星辰、收尽河海等等就是讲梦话,这难道是事情的道理吗?

这个含义,实在就是一心的显示,一法的反映。至玄至妙,又极为平庸。事无阶梯,理无渐顿。所以孔子引《周颂》的诗:天所生成,庄严肃穆,永远也不停止。

盖理虽万殊,形上则一。子思以文王之德之纯、纯亦不已况之。不已岂纯?

今纯而不已,是故为物不二、生物不测,天地之至德,圣人之至行,中庸之至道也。故次要德而曰不二。

因为理相虽然千差万别,形而上的道体,则是相通不二的子思用周文王的德行真纯正、纯正不停止来自况,没有尽头就是纯? 有纯一的体,也有万有的相用。

如今纯诚而不息,不停止,因此为物而不可分,生养万物而不可测量。这就是天地的至德,圣人的至行,中庸的至道。因此接着要德”讲“要不二

(七)要不怠('大哉圣人之道'全章)(要精进不怠,精进不怠方为至德,至德方能聚成一切)

中庸非至德不凝。一性虚明,讵怠者能至?尊德性、道问学、致广大、尽精微、温故知新、敦厚崇礼,入德之新阶、臻至之显径也。怠者每望而废自半途。

盖究其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遂兴仰之弥高之叹。即其用,威仪三千,礼仪三百,又启钻之弥坚之思。讵知一性圆成,乌有难易?

中庸若不是至德,就不能聚成,至性虚明,岂是懒人能修成? 尊德性、道问学、致广大、尽精微、温故知新、敦厚祟礼,这都是入德的阶梯,到达堂奥的途径懒人常常半途而废

因为推究本体,则化育万物,高与天齐,于是就兴发了越看越不可及的感叹。讲到用,威仪三千,礼仪三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远宏大,又使人望而却步,产生越钻越钻不进去的想法。岂知本性圆成,哪里分什么难易? 虽觉不能至,然心所向往之,故又趋之。

既无难易,行者莫阶。事每慊于未济,道固需乎待人。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至德者,精进不怠之德。居上而骄,为下而倍,必不然也。精进乃德之至,而凝道之至。既至也,何用不臧?

既没有难易,修行之人无从下手,事情就怕不去做,道当然也需要人证入。所以说若不是至德之人,不能成就至道。

至德,指精进而不懈怠的品德居位在上而骄横,处下位而违背,必定做不到。精进是德行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就道德的最高境界。既是最高境界,用来干什么不成呢?

曰兴、曰容,动止皆适。而骄、而倍,灾必及身。故子思引《大雅·蒸民》之篇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次不二曰不怠,义固尚乎斯矣。

行中庸可以兴国可以保身,抬手举足无不适宜。但骄横和违背中庸,祸必及身。所以予思才引《诗经·大雅·蒸民》里“明哲保身”的话。

接着“要不二”“要不怠”,意思就是这些吧!

(八)要分('愚而好自用'全章)(要恰如其分,有位无德,有德无位,都不行,德高位尊方能行为之)

智不越分,明不违时。自用自专,违越交戾,讵曰利他?抑亦损己。议礼、制度、考文,国家重政,四庶共型也。非德懋位尊,莫由废作。

智者不可超越本分,明白人不可以违背天时。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既越本分又违天时,岂能于他人有益处? 自己也受损害。

议定礼、订制度、考证文字,这都是国家大政社会各阶层都受其影响的事情。除非德高位尊,不能废除兴造。

位尊而德替,苟有作焉,必不足以勰天下之大和﹔德懋而位卑,苟有作焉,必不足以征天下之大信。故曰:'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又曰:'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和乐。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不敢作礼乐。'盖不越不违,益己利人于是乎在。曰灾曰患,安有寄乎?子曰:'吾说夏礼'云云,又明示生今而道不反古,且以用乎今,理如是,分如是也。故次要不怠而曰要分。

地位崇高而德衰,如果兴造,必定不能使天下满意德高而地位卑下,如果兴造,必不能使天下信服。所以说:不是德高位尊的天子,国家领导人,不可以议定礼、订制度、考证文字

又说:“虽然是位尊的天子,如果德行不够不敢制作礼乐;虽然德行足够,但如不是位尊的天子不敢制作礼乐。此即不越本分不违天时的做法。这样也就会利人利已。哪里义会有什么灾什么患?

孔子讲“我能说夏朝的礼”等等话,又在使人明白生于今世,而不可违背古道,而且要懂得知本返新,而用于现在。道理应当如此,从本分讲也该这样。

所以接着“要不怠”讲“要分”

《中庸胜唱 袁焕仙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