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员分享 | 学习《中庸》心得(升阶②群~周婷)

 情缘半岛 2022-01-16

图片

前 言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先祖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空前绝后,如日月山川,历久弥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系统学习国学经典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文化基础。文儒书院开办“孔海钦国学堂”读书会,旨在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育,传承中华文脉,构建书香门第,涵养民族精神。

撰文:周婷(湖南)

校对:【孔海钦国学堂】编委会

图片

【孔海钦国学堂】升阶②群

图片

中庸是人类最高的智慧。中庸是指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孔海钦教授指出其中12个字非常重要“反求诸己,过犹不及,不偏不倚”。

图片

【孔海钦国学堂】升阶②群

图片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因此我在读中庸的时候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在第一章的第2段,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第13章“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求诸其身”,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失败导致生怨,怨天、怨人、怨自己。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和困难,要解决问题和困难必须“反求诸其身”,要反省、总结失败的原因,然后再接再励。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人最大的怨来自于自身所处地位和环境。人们总是在其位而妄想他位、高位,则怨气常生。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这个道理。“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知足守份,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这样就不会生出多的贪嗔痴怒,现在大多数人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渐渐丧失了自己“为善”的本性。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

图片

【孔海钦国学堂】升阶②群

明白了中庸之道,年少轻狂,愤世嫉俗者就可以用平常心对待一切,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明白了中庸之道,就不会一味悲观,也不会盲目乐观,从容地面对生活,对不如意事可以一笑置之,亦可以不计较平常得失荣辱。“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我们或许做不成大事业,只能从平凡的现实中讨生活。可是只要把这些实实在在的小事做好了,于实在中获得小小的乐趣。

中庸运用到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学的“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而健全的人格。“庸”就是以平常心对待语文,把语文学习当作生活的常态,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内心充盈的人,从而真实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恪守语文教学的中庸之道就是坚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脚踏实地地走紧密联系生活、注重人文素养提高和语言能力训练的大语文之路。 

图片
  【孔海钦国学堂】由孔子第75世孙,福州文儒书院院长、福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行业发展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第二届全国中华文化传播者、福建省最美志愿者、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爱心大使孔海钦老师创办的线上学习国学经典课堂,秉持“与好学人共读圣贤书,携良善者同行万里路”之理念,倡导“以碎片的时间,学习系统化的圣贤智慧”,采用“每天一点,深读经典”的方法,为己而学,自我成长。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