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艳红:数字时代,如何读书?

 pjh漫步华尔街 2022-01-16
在科技的黄金时代,如何面对书籍?
 

作者:刘艳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2022年1月13日。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人们沉浸在科技带来的红利如网络购物智慧出行等之中不可自拔。科技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我们的时代变为了一个一切皆可娱乐的时代,同时也是日益喧嚣的时代。
人们的目光早已不愿意停留于书本,而是习惯于看那些充满视觉感的东西,即点即看即过,人们更愿意享受感官的直观冲击,不愿意停留于文字的读取或思考,视觉盛宴成为频率极高的用词。但视觉享受之后,如同手指滑过屏幕,除了一抹即掉的印痕,什么也没有留下;又如同快餐食品,口感上佳营养全无。读书群体人数在减少,实体书店规模在萎缩;出版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进行数字化升级转型。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出版行业的电子化固然没问题,但是,读电子书不叫读书,那顶多叫浏览。当一目十行变为一键十页,当满屋书香变为满屏数据,就意味着在科技的黄金时代迎来了读书的落寞时代
人类注定是要追求精神的丰盈的,这一点,无论是在科技的黄金时代还是在前黄金时代都未曾改变。当人们茶余饭后吃饱喝足,就会冒出精神上的渴求。人们总希望有一种精神能够引领自己的精神,有一种载体可以安放自己的灵魂。这时候,书籍就成为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选择。所有试图消灭纸质书籍的举措终将被证明是不可能的。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时代如何进化,书籍也将不动声色地较劲,并注定成为永恒。但是,在科技的黄金时代,如何面对人类社会的书籍,易言之,如何读书,却是个大问题。
 
功利性读书是必须的学习过程
 
在科技的黄金时代,功利性读书成为读书的主要方式。杜甫诗云,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读书是为了获取学问,习得专业知识,是为了走向成功获取功名。很多人认为功利性读书不是读书。但是,但凡人,始于学校终于社会,学校所有的习字读书,那当然也叫读书,也就是功利性读书。功利性读书是人生必须的学习过程。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不识字不读书,人就果真异于禽兽者几希了。当人从学校毕业走向了社会,仍然少不了功利性读书。为了解决专业问题,为了提升专业知识,人们必须功利性读书。功利性读书好过不读书。经常有人会自责的说,哎呀,我已经好久没有读书了,我一直在看的都是对工作有帮助的书,都没有时间真正看一本书。其实,但凡读书,总是好事;功利性读书也值得肯定。
功利性读书如果要实现功利性的目的,也是有方法上的讲究的。宋朝苏轼讲过一种读书方法,他说: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此。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们每次通读一本书时,建议只专心注意一个问题,如专研究政治家在兴亡治乱中的作用,下次再改换一个,如研究事迹文物等;集中精力于一点上来读书,一意求之,自然容易深入。所以功利性读书,首要的是要知道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围绕此问题一意求之,终会有所得。
功利性读书赋予人们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一直为生活挣扎。实用主义哲学盛行的当代社会,能够选择读书,哪怕是功利性读书,也是善莫大焉了。
 
无用之书折射人的心灵需求
 
真正的读书不是功利性读书。真正的读书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读书,而不是为了任何其他目的;真正的读书读的不是书,是心灵。在兴趣的牵引下,读自己喜欢书,如同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主题的限制和时空的约束,这是超越功利性读书之后的读书;这种读书,因其不具有为了考试通过、为了论文写作等强烈的目的性,易言之,不具有功利性,所以,所读的书往往很多都是无用之书。
电影《梅艳芳》中有一句台词颇为经典,唱快歌,唱的不是兴奋,是反叛;唱慢歌,唱的不是伤心,是唏嘘。同样的道理,真正的读书,读的不是书籍,而是你的心灵帮助你考试研究等的有用之处,它们只是你获得更好生活的工具。只有无用之书,才折射人的心灵需求。在万千书籍中,总有一本书会直击你的心灵深处,甚至你的精神软肋,于是你不由自主的拿起它,欲罢不能的读下去,酣畅淋漓直到物我两忘。无字书是天书,无用书有大用。科技令我们的生活炫彩夺目,却也令人们的精神空虚寂寞。因为科技成功地做到了让人们见却不交流、相见不如怀恋的新型人际关系。人们的精神像个黑洞,急需一些东西来填满。如果填错了内容,人可能出问题,身心可能不和谐。真正的读书,可以将人的精神黑洞填进去人所需要的养分,也因此可以改变人,用通俗的说法,读书的目的就是教人怎样做人
真正的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也不是一种阅读书籍的技能,而是有着特定内涵的行为方式,它强调一种不那么功利、目的不那么具体的超技能持续学习,体现出一种探寻无用之用的长远追求无用之书反馈给我们大用,书中的智慧和志趣,将会陶冶人的心性,润泽人的灵魂;经过读书的升华,人就可以携带自由之精神看云卷云舒和花开花落,活得自信自如自洽。任何外物之味,无论山珍或者影视,久则生厌;唯有读书之味,愈读愈浓。原因就在于,人的心性需要不断的滋养,而只有书籍,尤其那些无用之书,才能提供这样的养分。

真正的读书读的是书,不是场所        
 
真正的读书读的是书,不是场所。每个读书人都喜欢有个好的读书场所,好的场所营造出好的意境氛围,令人心神俱往。在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的意境里,手持书卷,或开卷而读或掩卷而思,或自顾而笑或与人分享。看书中的人,或唏嘘或感动或赞叹,从而比对自己的人生,知道自己该如何取舍;看书中的事,或喜欢或愤怒或哭泣,从而知道世事的艰辛,习得处事的智慧。在诚品书屋,这样的读书随处可见。随意依靠在书架旁或席地而坐在地板上的读书人,随手拿起一本书,一看便是一天。这是何等奢侈的事,又事何等享受的事。
中国古代社会曾给读书人以不少特殊的待遇(精神为主,物质为辅),同时也给读书的场所(如学塾和书院)以相对独立和疏离于社会的地位;现代社会给读书人的特殊待遇应该是书店了。今天,如诚品书店这样的场所越来越少。比如,中国台湾地区台北市的第一家诚品书店,诚品书店敦南店,也是全球唯一一家24小时营业的诚品店,在2020年关店了。
城市里,处处都有可供上网浏览的wifi,但很少能见到可供读书的书店。严格地说,不论从物质的还是心理的空间看,读书之地原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少了读书的空间,社会也将显得不完整。当然,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来说,在家中、在办公室、在地铁上……总之,在一切场所,都可以读书。
在科技的黄金时代,人们的居所越来越狭促,人工智能科技对人工的挤压,大大增加了现代社会人们生存的竞争性,大城市中的人们能够拥有一处蜗居已属不易,宽畅舒适的读书环境实属奢侈。但是,好在读书是精神的旅行,当人们的心灵随着书籍而飞扬,身在何处全然不再重要。真正的读书读的是书,不是场所。
    
舟行碧波上,人在中游;明理养性陶冶情操,这才是读书最重要的目的。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宽其程限,紧着工夫,这样的读书人生,乐莫大焉。在科技的黄金时代,希望虎年的你我他,都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来一场读书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