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之道》——芭芭拉·奥克利

 智能制造资讯网 2022-01-17

作者简介

芭芭拉·奥克利,现为工程学教授,本科专业(居然是)俄语。

小学到高中数理成绩一路垫底,因此热爱文学。职场生活,不得不学习大量新鲜知识,甚至是头疼的数学知识。放下工作,回到学校,竟然学成了工程学博士,后留任教授。在MOOC、Coursera上开创最受欢迎的学习课“learning how to learn”,数十万人报名。

本书一出版即高居美国亚马逊学习类图书榜首,是一本学习神书,看过的人秒变“学霸体质”,开启外挂模式。

内容大致回顾

首先让我们提纲挈领的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内容。以科学依据为基点是国外很多实用类书籍的论述方法,这本书也不例外,从脑科学到心理学的研究为依据,给我们介绍了作者从一个数学盲到工程学博士毕业期间总结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和模式,帮助更多的人提高学习的效率。整本书的内容比较浅显,通俗易懂,并且读完你会发现书里面的方法很多都是我们以前学习的过程中所经常要用到的,但是哪些方法好用,或者说哪些更适合自己,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理清章节思路

学习之道这本书,目的在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书中重要内容归纳一下,主要是在讲三个重点内容:思维的模式、组块的构建、学习的方法(其中重点讲解拖延的处理和增强记忆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下图了解这本书的结构思路:

从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到,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三大重点构成整本书的学习框架:通过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理论学习,能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大脑的运作过程,也是掌握提高我们学习效率方法的基本原理;在读者介绍的有效学习方法作用下,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提取知识的核心,提升掌握知识的效率;而构建知识组块,既是学习的有效路径,又是保留学习成果的制胜法宝,是我们学习最终的落脚点。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知识体系搭建的过程,所以实现知识组块的构建,才是《学习之道》真正要求我们做到的。

重点内容理解

对于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要像书中提供的方法一样,把自己已知的知识和新的知识相互连接,再进行加工,更容易产生新的启发,也更容易掌握新的知识。所以在重点内容的解读上,尽量用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

思维的模式

思维的模式是学习的理论支撑。“方法唯有赋予理论才有生命力”,了解大脑的思维模式,就是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思维的模式分为两类,一是专注模式,一是发散模式。专注模式(左脑)负责集中的、连贯的、逻辑的、推导的思考,发散模式(右脑)负责想象的、宏观的、抽象的、创造性的思考。在运用上,在专注思维过程中感到挫败感时,运用发散思维给大脑放假,往往会产生新的思路解决问题,两种思维模式的切换能帮助我们提高学习的效率。

思维模式和意识的联系。我们的意识是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平常使用较多并且浮于表层能自我控制的意识为显意识,例如我们分析问题,做出决策,这些想问题的过程都运用的是显意识;另一种是存在我们内心深处往往不被察觉且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而产生的本能反应为潜意识,例如我们日常的习惯、直觉的判断、梦境等。对于两种意识的认知,往往存在冰山理论,即只关注到了水面上的那一小部分的显意识,忽略了在水面下的那巨大能量的潜意识。

专注思维就相当于我们用显意识思考问题,而发散思维则是充分的运用到了潜意识的能量。专注思维和显意识都需要我们按照常规的逻辑推导能力处理问题,在这种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形成固有的套路和思维惯性,这显然利弊并存。就像解一道数学题,思维惯性好处是帮助我们减少了思考的时间,能够按照习得的套路解决问题,而弊端就是一旦套路不管用就容易陷入死胡同。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的思维发散,其实就相当于把问题交给了潜意识。运用潜意识能迸发出新的思路,是因为,潜意识本身就具有比显意识更强大的能量,并且潜意识不像显意识一样遵循固定的逻辑轨道,而是无规则的、跳跃的、弥漫的处理大脑交给的信息,这就为新思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组块的构建

组块知识的理解。组块知识即把所学的碎片化的知识整理组合,融汇成一个主体,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的集合。组块知识是建立在对碎片化知识的理解上,形成对整体知识集合的理解。用语言的组块知识举例,“小明,你最近做事的方式有点按图索骥,希望你反思一下”。在这句话的表达中,按图索骥其实就是一个知识的组块,背后讲述的是伯乐的儿子学习相马的故事。如果你熟悉这个成语(知识组块),你就不必回想这个成语故事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前因后果等等关于这个成语背后的信息,你可以立即反应这个成语要表达的是要学会变通。知识组块为我们平时的思考和理解节省了大量时间。

组块知识的构建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的理解。在组块知识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按照书本的知识框架和顺序学习,这是搭建组块知识最系统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够帮我们全面的了解组块知识,但其最终目的,是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组块知识。如果不能把组块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就像刚才的成语,知道了其背景故事,但别人说出这个成语的时候,你依然不懂别人想表达什么。所以学习之道强调构建组块的过程要回顾和理解提炼,就是这个原因。

拖延的处理

拖延的成因。我认为产生拖延的原因,一是我们对将要做的事有恐惧感,可能是目标设的太高,可能是对做某事不擅长,可能是做的过程中寸步难行,其中的本质是害怕结果;二是事件本身难以形成及时的正向反馈,观察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游戏画面每时每刻都在给予我们反馈,每次达成一个简单的任务都会有奖励,这种正向的反馈激励我们把游戏打通关,而有些事情的正向反馈时间较长,容易让人产生抗拒心理;三是难以进入做某事的状态,心思飘忽不定,效率低下,容易自暴自弃。

拖延的解决方式。针对以上产生拖延的原因,可分别采用以下解决方式:

一、害怕结果导致的拖延,采用番茄工作法,就把注意力转移到过程。这相当于完成某事时间上的拆分,例如写完一个报告要3个小时,番茄工作法的原理就是把3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拆成6个30分钟,这样一来你只需要做到在这30分钟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即可。当然,番茄工作法的弊端也很明显,如果你要着手的工作存在极强的连续性,拆分时间完成可能任务最终完成的效果更糟。

二、缺乏正向反馈而产生抗拒心理,建立奖励机制,通过自我的正向反馈形成习惯。这是利用人天生的条件反射,在正向反馈的激励下,让我们对拖延的事情不再抗拒,进而逐步克服接纳的过程。具体的方式就不多说了,奖励机制的建立方式可参照一些手游如消消乐之类的,学习游戏是怎么给你正向反馈的。

三、难以进入状态,效率低下容易自暴自弃,可以尝试运用心理对照法或者角色模拟帮助提高效率。心理对照或角色模拟都是通过对未来的期望实现对现在的自我激励。心理对照法书上有详细讲解这里不赘述。角色模拟是在心理对照基础上变通的方法。例如你在学习医学理论觉得很枯燥,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假设现在你已经成为了一名心目中期望的医学专家,进入医学专家的角色,用医学专家的视角去学习,你会发现学习起来很轻松。

增强记忆力

记忆的五个有效方法。记忆联结,将新知识和已有记忆联结;制造画面,大脑制造画面帮助记忆;创意记忆,通过创意形成容易记忆的内容;理解记忆,了解来龙去脉帮助记忆;间断回想,利用记忆曲线重复记忆。

记忆的方法,我认为以上的这些总结起来,就是将新知识加入自己思考+回想,这是比较容易记住的。不论是理解、产生联结、创意记忆、制造画面,其实都是自我思考自我吸收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等同于把新知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再通过回想,不断的强化认知,形成新的认知版图。这也是学习过程中要反思的原因。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运用过程要因地制宜

学习之道里面介绍了很多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单列出来都可以找到具体的讲解书籍。每项方法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并通过推广他人实践,再他人反馈的基础上改良而得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要记住,学习的方法可能适合很多其他人,但可能唯独不适合你。例如记忆方法中的画面宫殿记忆法,我尝试了脑子里勾勒出记忆的画面,但没过几秒就忘了。所以我们更应该理解一些方法的原理,在原理的基础上对方法进行改良,形式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之道。

阅读的过程中帮读者养成好习惯

最后再回到书本身吧。其实说实话,这本书看着很累,可能是电子书没有目录的原因吧,刚开始的时候就没有一个宏观的框架,加上一些标题可能翻译的不到位,造成一些内容一扫而过。里面举例的一些方法实践成功人士也好想吐槽,感觉没有什么说服力。不过书里面最大的亮点是在每个章节的末尾留给读者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帮助读者回想、理解、反思每个章节的内容,帮助读者养成良好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就逐步掌握学习之道的精髓。

恩,差不多就这些吧,开始读下一本书。

精益思想 ((美)詹姆斯 P.沃麦克(James P.Womack))

永不起火,续航达1200公里:世界首款商用铝离子固态电池将投产

这年头能坚持下来的机加工厂,都是靠谱的!

https://www./news/12615.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