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经怎么办?当然是用中药治疗啊

 文炳春秋 2022-01-18

上篇文章我们主要介绍了痛经的发病机理,以及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今天我们重点来讲下中医对痛经的治疗。

上篇文章我们提到一篇新闻,博士号称解决了痛经难题,其实是利用了中医的理论。

“在研究中医药方向的同事指导下,我们用实验室里的按摩助剂按摩小汪的脚踝处,也就是中医讲的三阴交的位置,她竟然好转了。”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痛经怎么办?当然是用中药治疗啊

三阴交

三阴交是一个保健要穴,当然它能治疗的疾病也很多,特别是生殖泌尿系疾病,所以它不仅治疗痛经有效,还能治疗肥胖、失眠等疾病。


中医怎么看待痛经的?

中医将痛经也分为好几个证型,但是最常见的还是虚寒证。

提到虚寒证,这里提一下,我认为中医西医最大的区别在于,现代医学没有寒热的概念,再扩展一点,没有阴阳的概念,中医说的宫寒就是一个例子,现代医学是没有一个名词来对应的,所以现代医学对宫寒引起的痛经就束手无策。

宫寒又是什么意思?

查看经典教科书,中医理论中并没见过这样的词汇,但是“宫寒”这个词却已经深入人心。

从字面意义上看,“宫”可指西医学的“子宫”,也可指中医学的“胞宫”,但是中医里面“胞宫”的概念更广泛些,可以泛指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的功能,所以女性生殖系统,可以概括为“宫”。

“寒”的含义也非常广泛,人体自觉症状,例如手脚、小腹、腰凉,都可以概括为“寒”,其实“宫寒”可以更广泛地概括为肾阳虚,也可以概括为下焦虚寒,是小腹部寒凉的一些列症候,也是阳虚的一个方面。

下焦虚寒,或者说“宫寒”,临床上见到很多医师用不同的方子治疗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少腹逐瘀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等等,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法无定法,方无定方”,套方,讲什么什么方子治什么病,是十分可笑的。

但是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用药习惯,我习惯用温经汤治疗痛经,但这不等于说别的方子不能治痛经,相反,心中无方才是中医师的最高境界

聊聊温经汤

温经汤,我习惯用伤寒论里的:

吴茱萸、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日: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原文讲得清楚,主妇人少腹寒,就不受胎,月水不来,这个治疗范围就相当广了。

谈治疗,就得先谈致病机理。刚才说到,痛经大多因为宫寒,但是,我们既然说了宫寒,就等于说上焦有热,还有个词叫上热下寒,在我看来,痛经的机理基本就是上热下寒的病机,人体也适用于矛盾对立,下寒,就基本上意味着上热了

从症状上也可以印证这一点,宫寒的人,往往容易口舌生疮,上火,口腔溃疡,扁桃体发炎,情绪烦躁,易怒,这些都是上热的表现。

知道了痛经的病机,就能给出相应的治病法则了,温经汤切合要领:

滋阴清热阿胶滋阴润燥,白芍养血敛阴,麦冬养阴清热,丹皮清血分虚热。

温通血脉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养血调经。

斡旋中焦,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甘草调和诸药。

痛经怎么办?当然是用中药治疗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