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没有天赋就学不好?养成3种习惯,数学也可以很简单!

 事奴 2022-01-19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学数学,需要天赋吗?”
为什么孩子在其他学科上都可以“勤能补拙”,但到了数学上,就是屡屡受挫呢?是不是这就是没有“数学天赋”呢?“数学天赋”的存在毋庸置疑,但它的出现,更多的是成为孩子数学成绩无法提高的“背锅侠”。如果不是因为没有“数学天赋”,那是什么导致了孩子数学成绩不好的局面呢?学习态度和习惯是问题关键!

1

培养认真审题习惯
很多家长发现,在问孩子数学题目为什么做错时,答案都是:“题目看错了”。题目没审清,学习再好的孩子也答不对题。通常情况下,审题错误分为两种:文字、数字漏看、错看题意理解错误为了让孩子避免发生这样的错误,可以养成“一扫、二划、三落”的习惯!

首先,扫一遍题目,确定这是一道题考的是什么。是鸡兔同笼、相遇问题,还是工程问题?有了初步的概念后,就能知道题目的大概套路是什么,解题时的基本思路也就形成了。其次,划出重点词,像是至少、不超过、占等词。这样可以让孩子在解题过程中,不会出现计算错误等问题,还能直接简化题目。最后,才是落笔。将题目中所有的已知条件,结合基本思路,答案也就跃然纸上了。

2

培养认真验算的习惯
你的孩子数学考试时,是“做完检查”,还是“一步一回头式检查”?很多孩子其实都习惯全部做完后再回头检查,因为他们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全部的题目。但这样做其实是非常浪费时间的,很多题目在验算时,已经忘记了当时的解题思路,等于又重新做了一遍。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第一遍做的时候尽量就保证正确率。做完题目后,快速先看下答案的个位数对不对、数位对不对。估算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最快捷径。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掌握一些估算的方法和一些计算的规律,可以帮助孩子在短时间之内,确认答案的正确性。

3

培养发现错误的能力
很多孩子在做题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困扰:自己错的地方,检查不出来。这就意味着孩子在验算的时候,还是按照错误的方式做题,答案还是错的。家长在平时就要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错误。你可以告诉孩子,这一题错了,让孩子自己通过检验方法找出错误。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渐掌握这类问题的关键,改正自己的错误,攻克数学知识的薄弱点,以此提升解题技巧和正确率。如果你并不指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数学家的话,那么“数学天赋”就并不重要。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是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