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是什么? 无用之用!

 行为逻辑 2022-01-19

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1297

写作目的:帮助更多的人提升智慧

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会很诧异,科学怎么会是“无用之用”呢?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发展、探索生命的奥秘。
这怎么成了“无用之用”了呢?
首先我们要搞懂两个词:科学和技术。
风力发电、能源应用等这些主要都是技术,更加易懂的例子如,汽车组装技术、无人机制造技术。
而科学主要指事物内在的逻辑和规律,比如,风力是如何发电的,能源是如何起作用的。
科学是“道”,技术是“术”。
古人云: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知道原理,不知道方法,也能探索出方法;只知道方法,不知道原理,也就止于这个方法了。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我们太多人把技术当做科学了,先有了目的,然后再去创造,这样走的都是技术的方向,而无法发现科学真正的“道”。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道”本来就是“无用之用”,如果你带着目的,就很难发现“道”,因为一旦你有了目的就已经是偏执了,企图心是无法发现事物的内在逻辑的。
在古希腊语境下,与科学最接近的词就是无用之用。
因为古希腊科学本质上是自由的学术,如果你去说一个古希腊学者研究知识是为了学以致用,那么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侮辱。
这种自由的学术有两个基本特征:
1.纯粹为自身而存在,缺乏功利和实用的目的。2.不借助外部经验,纯粹依靠内在的演绎来发展自身。
正是这两个基本特征,成为了后来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石。
我国古代虽然没有“科学”这个词,但是古人也在研究无用之用的“道”,发现“无用之用”的智慧。
《学经》说:
小学者以人为师,中学者以智慧为师,大学者以自然万物为师。
小学级别的人,向人学习,中学级别的人,向智慧学习,大学级别的人,向大自然学习。
最高的学问在大自然,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道理,可是当今的人们,由于利益的驱使而失去了对这些“无用之用”的学习。
科学的发展,根本不在于技术的提升,而在于对“无用之用”的重视。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人类这一个物种,地球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多样性,动物、植物;有形的、无形的,多元化的存在。
人只有在了解众生多样性,有了对众生的亲生命性,比如,了解动物的喜怒哀乐、植物的生长收藏,这些都是无用之用,而恰恰在这种无用之用中隐藏着“科学”,隐藏着“道”的奥秘。
在这个过程中,你能从中获得一种自洽的状态,内心平静中带有一丝安稳的欢喜。
很多宗教不也是让人们追求这种状态吗?
无用之用的亲生命性会产生一种对生命的深度觉知,能达到“观一露而知朝阳光华,察一叶而知秋霜露暑”的境界。
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心无所驻,情无所用,思无所常,意无所念,无知而觉,空洞而察,无所知,无所不知。
这是科学还是哲学?
既是哲学也是科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