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家有学子 2022-01-19

(2020年天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
有范延费者为殿直,押兵过金陵。张忠定公咏为守,因问曰:“天使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延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桥道皆完葺,田菜垦辟,野无惰农。及至邑,则市肆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以是知其必善政也。”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即日同荐于朝。希颜后为发运使,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②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北宋名臣。③天使:皇帝的使者。④邑宰:邑,具。宰,泛指地方官吏。⑤驿传(zhuàn):驿站。(⑥田菜:荒芜不耕之田。⑦市(chán)肆:店铺。⑧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祇候”都是官职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因问曰         因:                           (2)闻更鼓分明  闻: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译文:                                                                     

3.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甘肃武威)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龙井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原指山泉。②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的参寥,也是苏轼的朋友。③篮舆:竹轿。④霁:雨过天晴。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比出郭
(4)以不时至,去矣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                    曩者霸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
B. 相与步于中庭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 以书邀余入山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 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4. 两文都写到了月夜美景,但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请你简要分析。
 

(2020年北京)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始就学            一蹴而就       就事论事       功成名就
B.结友而别             别来无恙       久别重逢       依依惜别
C.无以致远             勤劳致富       闲情逸致       学以致用
D.意与日去            去国怀乡       相去甚远       去粗取精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

3.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材料一
初,遇①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③十一二。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②[惩艾]惩治,惩戒。③[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___①___”,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___②___”,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___③___。
 
(2020年福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6分)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     简:________
(2)不宜以一国之望         宜:________
(3)会在卒         会:________

三十三、
1.倦鸟神龟
2.①恰好,正好,刚好②少③借
3.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5.示例:“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而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这一细节描写夸张成分浓厚,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成分,写出了陈同甫的侠士风度。
6.三人均为南宋爱国文人,诗文中流露出他们收复国土,报效国家的共同意愿;《自叹》表现了文天祥为敌所俘,“身世飘零”的悲凉之感及期待回到故都,重振山河的复杂心情;而辛稼轩与陈同甫生性豁达,相与谈天下事,指点江山,富有壮志豪情。

三十四、
1.(1)挨着、靠近    (2)①    (3)于此,在其中    (4)同“擒”,捉拿。
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意对即可。
2.屋低人众/兼之火气上冲/是以雪不积聚/遂群获之
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
3.沈怀情对此感到奇怪,派人追寻踪迹到这个地方,发现这是县里的大户人家。
评分标准:共3分。意对即可。
4.汪是偶然,沈怀清为官尽职严明,履任后严缉盗贼,使之不敢出城;他有敏锐的观察力,治酒邀友赏雪时,见城中一屋无片雪凝积,微见烟起,就觉察到异常;他有准确的判断力和很强的指挥能力,当他得知这是县里的大户人家,而主人又远在北方时,就判断这些房屋已经成为盗贼聚集的地方,立刻派人包围、搜查,并将盗贼捉拿归案,这些都是沈怀清能快速升迁的原因。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结合内容1分,分析1分,写出两点,意对即可。

三十五、
1.答案:①钓鱼(或捕鱼或打鱼) ②才,方才  ③被  ④用泉水(或汲泉水)
评分:答对一个得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喜悦(或快乐、愉悦、旷达)。甲文作者具有乐观豁达的情怀,虽被贬滁州,但处之泰然、随遇而安,爱民之心未曾少减。主政滁州,政事宽简,与民休息,具有中庸和美、年丰人足的政治理想,所以,作者在乎“山水之乐”,更享受“乐民之乐”。乙文作者经历了一个寒冬的禁锢,在初春时节偕友游满井,乍见满井的山水鸟鱼等景物生机萌动,感到欢欣与愉悦,对早春风光充满了欣赏与赞美之情。
评分:答对得3分,心境占1分,原因占2分。本题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3.答案:示例一  (表达方式方面)甲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的同时融入大量的议论和抒情,融叙事、议论、抒情、说明于一体。乙文以描写为主。在景物描写中,融情入景(寓情于景),使情与景、主观与客观浑然一体。
示例二 (写作技巧方面)甲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早晚有别,四季分明,一句一景,字字不虚。(或巧用虚词“也”“而”,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乙文写景以点带面。没有全面地细描密绘,而是抓住水、山、田野这三组镜头,通过冰皮、山峦、麦苗等事物写初春的气息,把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审美感受鲜明、贴切地表达出来。
示例三 (修辞手法方面)甲文主要运用对偶手法。大量的骈偶句,或两两相对,或句中自对,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或“云归而岩穴暝”中的“归”,运用拟人的手法,点出了悠然闲适之情。)乙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贴切、新奇的比喻写山、写水、写人,生动传神,优美熨贴,形象准确;拟人手法写鸟、写鱼,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
例四  (结构艺术方面)甲文先景后人,层次清晰。写景早晚接续,四时递次,前后照应,景物之间逻辑关系清晰;写人先滁人游后太守宴,层次分明。乙文多镜头有次序转换,层次丰富。全景、远景、中景、特写,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描绘满井风物。
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3分,不同之处占2分,解释占1分。本题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三十六、
1.B,2分。
2.(1)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每句2分,错、漏一处扣1分,计4分。
3.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2分。
4.徘徊凝览,以发奇思。2分。
5.家国之思,1分;自然之乐,1分。计2分。
【参考译文】
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风吹起了柳絮般的雪花,峰峦上都堆积着白玉般的积雪;乌鸦在城角翻飞,无数山谷都铺开银装。没有树却飘下花,片片都是苏轼在《赤壁怀古》词中所讲的“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不化妆却有散落的粉,点点飞散的都是那甘于淡泊的孔门弟子原宪的藜藿之羹。雪珠飞舞入林,回旋的风摧折了竹子。徘徊凝眸观赏,来引发奇妙的思绪。描画出雪飘云出之情势,还有仆人拿来松花酒及喝茶的景致,靠着炉火烧烤山芋,愉快地吃饱,然后画一幅雪景图,以寄给高僧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