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疫灾中的我家(上)【征文】

 冬歌文苑 2022-01-20

疫灾中的我家(上)

——我的抗疫笔记

黄自雄||湖北

武汉封城了!

这一天,环球网以《武汉壮士断腕,必须向顾全大局的全体武汉人致敬》为题刊发文章。文章说,“我们需要诚恳地说一句:难为武汉的广大市民了。他们将为阻止疫情的失控扩散、为降低中国其他地区出现'第二个武汉’的风险而做出巨大的付出。”“这是武汉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最前线上演的可歌可泣一幕……全体中国公众都会向在这个特殊关头顾全大局的武汉市民表达深深的敬意。”

这一天,央视新闻也播发了广大医护人员逆向而行、向疫情宣战的大量文章。印象很深的有“我可以上!但请别告诉我妈妈……”

这一天,《学习强国》刊发了长诗《致敬武汉人民》!

也就在这一天,我罕见地三次发贴,高呼“向英雄的武汉人民致敬”,“武汉人民万岁”“武汉鼎立,三镇雄起!”

二十多年来第一次遇上全家不能在一起吃年夜饭的现实,彻底地击溃了我们盲目的自信,恐惧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袭来!当晚,我去中百购物,已是人山人海,面食、青菜、鲜肉全部断货(事实上,第二天就完全恢复了正常供应)。那一趟购物,只要是能吃的,无论好坏,能拉多少买多少。回家后,我们商量好去医院把东西带足,告诉阿姨,形势特殊,不能每天来了,争取一周来一次。何曾想到,这一次去医院,竟成了永别!

武汉封城了!武汉封过江隧道了!武汉封小区了!有的甚至封了单元。

电视里每时每刻都是抗疫的新闻、专访,答记者问。我们每天都在与医院视频,不时传来老爷子烧退了、基础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感冒好了等消息。但在朋友圈,在微信群,在电话里,在我们的周围,负面消息、坏消息在不断发酵,令人窒息!一方面,我们庆幸老爷子在ICU,有全市现有最好的医疗资源,可以免遭病毒的攻击。另一方面我们又极其担心我们自己遭遇感染,因为家里还有年过九十二的老太太。此时,武汉绝大多数小区已经被病毒攻陷,我们居住的小区也有确诊患者。而且,我们所在的武昌区,新冠确诊人数高居全市榜首;所在的水果湖街又在武昌区排名第一。

怕我们外出感染,弟弟、弟媳,妹妹、妹夫送来了咸鱼、香肠、鱼圆、肉圆,干豆丝和预防新冠肺炎的中药、汤剂,还有酒精、防护服、防护面罩。侄儿侄女从广州、北京和通过邮局寄来了口罩、消毒喷壶。儿子媳妇更是天天咛嘱:“不要外出!每天保持联系!”小孙女在拜年的视频录像里大声地喊着:“老太,老太爷,爷爷奶奶都要平平安安的哟!”

当时间是一天天熬的时候,它是漫长的!我们拒绝了一切外出,把自己死死地关在家里,连垃圾都只是放在门口,由对面的邻居或保安帮忙处理,生怕遭到病毒的侵害。他们都知道我们是最容易感染的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社区、物业、邻居都十分关心我们,为我们提供了最大的帮助!我们相信: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想死的门敞开着;

有个病毒在外高喊着:

“出来玩吧,给你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出去了,离死亡很近。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算球了,

再关十几天就自由了!

电视每天都在播报着“新冠”的新闻,全国疫情那冰冷的数据在急剧攀升!

元月23日确诊571人;元月24日(大年三十)确诊830人;元月25日确诊1287人;元月26日确诊1975人;元月27日确诊2744人;元月28日确诊4515人;元月29日确诊5975人。

晚上八点,我与九百万武汉人民一道,打开手机电筒,共同高唱《国际歌》!

元月30日,我以258770党员的排序,响应武汉广播电视台的倡议,承诺:我在武汉,勇于担当,勇于斗争,勇于胜利。

2月1日,全国确诊人数首次破万,达11791人;2月4日确诊人数突破二万;2月7日确诊人数突破三万,达31214人。

2月8日,正月十五,正是万家团圆吃汤圆的日子!而我们这一天却是异常的难熬,老爷子又发烧了,医院怀疑是染上新冠,已经做了系列检测,等待结果!突如其来的消息,一下子把我们推向了恐怖的深渊:老伴接电话的手在颤抖,回话和问话都已语无伦次。我们无法相信,一个管理如此严密的ICU病房,一个根本就不能下床、靠鼻饲维持生命的老人怎么可能会被感染?

在煎熬和恐惧中,我写下了长诗《这个节,这个年》: 

今年

今天

我体会到了

为什么

大人怕过年

那是冠状病毒闹腾的

罪恶的瘟神

选择华夏最重要的年节

在那九省通衢的地方

张开血盆大口

疯狂地按下死亡键

刹那间

江城闭锁

赤县难眠

一城一国一世界

既要躲初一

又要躲十五

可有些人

还是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活不到今天

天使般的白衣战士

忙碌在病床前

他们在

争分夺秒

为这座英雄的城市拼命

千方百计

让染疾的乡亲

能活过今天

享受明天

现在

想起了卖汤圆的小姑娘

那么动情的歌声

却没几人能听见

因为

悲情难割

因为

举家难圆……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2月9日,院方来电,老爷子已确诊为“新冠肺炎”,必须马上转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治疗。

视频里老爷子身旁布满冰袋。也许他已知道发生了什么,早已不能正常说话的他两眼饱含泪水。我远在澳洲的儿子看到照片后发来微信:“姥爷不容易,眼泪都流出来了!”儿子从七岁到十八岁,一直在姥姥、姥爷的身边,感情极其深厚。这次姥爷住院三个月,他两次从澳洲专程回来看望老人。此时,澳洲已封航且正在组织撤侨。他们暂时无法回国。

又是提心吊胆的一天。由于护士长已通知我们必须在家自我隔离,所以,我们只能靠手机不停地与医院联系,关注和交待老爸的病情及转院的一切事项;与护工阿姨联系,逐一落实她的辞退、身体检测、费用结算等。事后联系,护工一切正常。

也在这一天,武汉迎大考。随着全国、全军医疗精兵强将云集武汉,尤其是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交付使用及各大医院资源的调配到位,中央要求武汉必须在9日24时前将确诊病人应收尽收,不漏一人!但据中央媒体记者跟踪采访发现,在极其繁重和复杂的转院任务中,武汉一些地区开始打乱仗。尤其是武昌区和洪山区在将患者转运至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过程中工作滞后、衔接无序、组织混乱,不仅转运车辆条件差,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也没有跟车服务,导致重症病人长时间等待继而情绪失控。

这种混乱局面也直接延迟了老爷子的转院。直到晩上十一时左右,救护人员才将他转送至中法新城院区,接下来是两家医护人员紧张的交接、沟通、抢救,我们则焦急地等待医护人员的询问和反馈。大约到凌晨三点,中法医院通知我们家老爷子已经安然入睡。

如果说8日和9日我们是提心吊胆,那么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草木皆兵了!

由于老爷子无理头的中招,我们完全知道了后果的严重性,心里如泰山压顶!我们自己的隔离观察,更让做防预出身的老伴如惊弓之鸟。

一天天的等待,我们极其期待和惧怕医院的电话。每次来电,老伴都是诚惶诚恐、声音颤抖、泣不成声。

一天天地自我观察,更是让老伴极度恐慌!每一次咳嗽,每一个喷嚏,她都惊恐万状、如临大敌!我们喝着预防药,坚持不断地测量血压、体温。好在老太太年事已高,耳朵也不那么好使,不太知道外面的世界,血压、体温都还正常。而我们的血压值,由于极度紧张和惶恐,总是上蹦下跳,极不稳定。

2月10日上午,中法医院发来老爷子各项检查单,除体温仍在38.5度未实现有效控制外,其它各项生命体征还比较平稳。血氧饱和度也由80%以下恢复到95%以上。老天保佑!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有了暂时的平静!

此时,澳洲第二批撤侨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因为我们唯一的小孙女生在澳洲,我们有条件享受澳洲提供的免费撤离武汉的待遇。儿子多次来电征求我们意见要不要登记。我们在澳洲的同乡、同学和亲戚也打电话动员我们过去躲一躲。他们要我们认真想一想,儿子、媳妇还年轻,他们不能没有爸爸妈妈!孙女才八岁,更不能没有爷爷奶奶!

是啊,我何曾不知一旦倒下预示着什么。我二十八岁丧父,四十岁母亲也离开了我们。作为家中长子,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背后两座靠山先后崩塌的无助和肩上的责任!尽管我还有弟弟妹妹(他们都已成家)等十副双肩来共同承担,都觉得维系起家庭的那副担子还是那样的沉重。何况我们只有儿子、儿媳,过早地让他们尚嫩的双肩去遮风挡雨、担起未来之责,尤其是要独自承担失去父母之痛,那是多么残酷和痛心疾首啊!

我试探着问老太太想不想一起离开武汉,可她坚定地说:“老爷子怎么办?”“你们走吧,我就在这等他!”

是啊,老爷子和老太太一个是新四军战士,一个是妇女主任,他们在抗日的烽火中相识相爱,共同经受战火的洗礼,相濡以沫七十余年,养育了一子三女,如今已是四世同堂二十余人的大家庭了,她怎么能够在如此艰难的时候选择离开呀!

劝说老太太不动,老伴又开始做我的工作,说:“自雄,你回澳洲吧,我留在武汉!”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黄自雄,男,湖北武汉人。1954年12月生,1972年12月入伍,1995年9月转业到某金融机构任高管先后参与编写并出版发行有《军队从严治军讲话》《军队基层管理百科》《人才争夺与百战百胜》等书,有30余篇论文公开发表并获奖。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