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晋南北朝人物和故事连载(40)-王导

 梦想童年594 2022-01-20

王导(公元276年-339年),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经历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为西晋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王裁官至镇军将军司马。王导最初世袭祖父王览的爵位,后被司空刘寔任为东阁祭酒、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他都未到任,唯独与琅玡王司马睿(后来的晋元帝)交好,全心全意辅佐司马睿,司马睿也非常信任器重他。司马睿在洛阳时,王导劝说他要尽快回到藩国,公元305年,司马睿出镇下邳,王导担任安东将军司马,公元307年,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建议,出镇建邺(后改建康,今江苏南京),王导相随南渡。

公元311年,汉国大将刘曜、王弥攻破洛阳,俘晋怀帝,杀王公以下士民三万余人,造成永嘉之乱。永嘉之乱后,北方陷入空前的战乱中,中原人士衣冠南渡到江南避难,王导劝司马睿乘机延揽人才并且帮助司马睿联络南方士族、收服人心,司马睿采纳了王导的建议,从而逐渐赢得了南北士族的共同拥戴,从此之后,王导更加受司马睿的器重,两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深厚,而且在司马睿立嗣的问题上王导坚持立长不立幼使得司马绍的名分确立。

东晋建立后,朝廷内部文有王导,武有王敦,大臣也有很多是王氏子弟或门人,司马睿希望削弱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于是提拔刘隗、刁协等其他士族人士,用以制衡王氏势力。司马睿忌惮掌握军事大权的王敦,亦疏远了曾经极力扶持自己的王导,而王敦亦对司马睿的反抗行为大为不快。公元322年,王敦以反对刘隗、刁协,替王导诉冤为借口自武昌举兵,杀戴渊、刁协等,刘隗逃奔石勒,史称王敦之乱。王敦反叛时,刘隗劝司马睿尽诛王氏家族之人。司马睿因王导素来忠诚正直,没有采纳大臣意见 。王敦攻破建康后,还想进一步篡夺政权,王导坚决反对,出面维护帝室,王敦无法实现他的野心,只好退回武昌。

公元323年司马睿忧愤而死,晋明帝司马绍继位,王导辅政,王敦以为有机可乘,又加紧图谋篡夺,王导站在维护帝室的立场坚决反击。公元325年司马绍病死,幼主司马衍继位,王导受顾命,与西阳王司马羕、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领军将军陆晔、护军将军外戚庾亮、丹阳尹温峤共同辅政,庾亮外戚势力独大引发苏峻之乱,庾亮被苏峻逼得逃离京城只得向王导、温峤求救。最终在王导主持下,陶侃联合温峤、毛宝平息了苏峻之乱。

公元339年,王导病逝,终年六十四岁。王导去世之后极尽哀荣,满朝文武举哀三日,丧事礼仪比照汉代霍光规格,追谥文献,以太牢礼祭祀。

轶事典故

楚囚相对

西晋灭亡之后南渡士人,每到休息日就到组织聚会,其中一次饮宴时名士周顗(yi)叹气说:“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在座的名士听了都不禁伤心落泪。王导当场说道:“我们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像一个亡国奴一样相对哭泣呢!”众人听罢,都收泪向他道歉。

伯仁因我而死

王敦叛乱时,王导因为怕家族受牵连,每日都率宗族二十余人跪在宫阙外请罪。正好好友周顗入宫,王导哀求说:“伯仁(周顗字),我一家百口就托付给你了。”周顗毫不睬理,入宫对明帝诉说王导忠诚,明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又留下周顗饮酒,周顗酒醉出宫,王导还跪在宫门前,见到周顗出来但周顗却不答话,王导自以为周顗不救他,甚为怨恨。

之后王敦反叛攻入建康,问王导意见是给周顗高官呢还是杀掉呢?王导都默而不语,于是王敦就杀掉了周顗。后来王导整理中枢资料时看到了周顗救他的奏章,才知道误会了周顗。王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说到:“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我愧对这样的良友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