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痛=肝郁 脾虚!一张方子,疏肝,健脾,养胃,今日与君细细说

 人老颠东 2022-01-20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章,我还想继续和你聊养胃的事儿。

我们国家是胃病大国啊。咱中国人要是都把胃养好了,能给国家省下不少钱。

闲言少叙,我直接给你讲个医案故事。

故事里的人患者,集中了很多当代人的共同特征。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34岁,是某公司职员。

这个人,长期以来就饮食不规律。这也难怪,本来工作时间就紧张,家里还有孩子要照顾,她哪儿有那么多时间来细嚼慢咽?

图片

所以,除了晚饭以外,早饭和午饭,都是有一顿没一顿地糊弄。忙起来的时候,甚至连续半个月不吃早餐。

此外,由于工作节奏快,任务量大,所以她的精神长期紧绷,工作中出现的不愉快,也常常让她心情不舒。

就这样,她的胃,渐渐出问题了。大概从4年前开始,她就反复胃疼,胃胀。

为了缓解症状,她自行购买胃药。一般来说,药吃上,胃就不疼了。药停下,胃疼卷土重来。

后来,此人在某医院做了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过对症治疗,症状有所减轻。

再后来,大概在2005年的7月份,她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和别人一样吃起冷饮来了。这一吃,坏了,胃疼再次发作,而且用从前的药根本无济于事。

这时候,患者决定,投中医治疗,喝汤药试试。

找到是谁呢?依然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中医脾胃病大家,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李振华老前辈。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细,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体薄白而润,整个人脸色不好,发黄,浑身疲乏无力。细问得知,现在患者每天食量不足100克,一点食欲都没有。胃脘隐痛时时发作,而且脘腹胀满,痛感牵掣到两侧胁肋部位。

图片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李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党参15克,白术2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木香10克,砂仁6克,香附12克,枳壳10克,川芎10克,甘草5克,一共15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以后,感觉到隐痛发作间隔延长,疼肝和胀满感有所减轻。效不更方,继续投用20剂。

等再来复诊的时候,患者诸症明显好转,食欲增加,每日食量增加到250克,体重长了4斤。

后来,李师又随证稍作加减,后用了30剂来善后调养。最终,患者诸症悉平,多年顽疾宣告痊愈。

这是2009年,于《辽宁中医杂志》上刊发的验案。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仔细看看。

首先,我想说的是,医案里这个患者,代表着当代很多人的共性。一方面,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做不到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另一方面,受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影响,精神不快,焦虑急躁,甚至苦闷抑郁。这种生活状态,你可以仔细品味,其实是广泛存在的。

就拿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来说吧,早饭和午饭常常糊弄,而且还可能一连几天不吃早饭。这状态,会严重打乱脾胃的工作规律,日久脾胃受损,形成脾虚。她脉细,舌胖大,有齿痕,面色黄,浑身无力,食量很小,这些都是脾虚的表现。这一点,不用我多说吧?

脾和胃,互为表里。脾虚,则胃气一定受损。脾胃气机失常,气血失和,患者就一定隐隐胃痛。

接下来,还没完。这个患者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日久就会形成肝郁。其脉象细而偏弦,这就是肝郁的表现。肝胆经走胁肋。所以患者的胃痛,会牵连到胁肋部位。

肝气失和,容易影响到胃的状态。这就是所谓肝气犯胃。所以,患者在隐隐胃痛的同时,胃胀、脘腹胀满。

所以说,眼下这个患者的胃疼,其实是脾虚和肝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治疗的时候,自然就得本着两条思路,这就是疏肝郁、健脾气。疏肝和健脾都做好了,她的胃就不疼了。

来,看看当时李师是怎么遣方,实现这个目的的——

党参15克,白术2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木香10克,砂仁6克,香附12克,枳壳10克,川芎10克,甘草5克。

这里头,其实香砂六君子汤的化裁。

因为患者脾虚,所以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来健脾益气。

因为患者肝郁,所以用香附、枳壳、川芎疏肝理气。

图片

陈皮、木香、砂仁、半夏,用于理气消胀和胃。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意图,非常简单,层次清晰。

在这里,我恳请读者朋友,能拿起笔来,对上面李师的方子进行摘抄。它其实就是在香砂六君子汤的基础上,加香附、枳壳、川芎。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理气消胀。香附枳壳和川芎,则可以疏肝理血。两者配合,对肝郁脾虚所致的胃痛,脘腹胀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算是来自中医临床大家的一则经验吧,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揣摩、学习。

当然了,同样是胃痛,同样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也不见得人人适合这个思路。辨证论治,还是绕不开的话题。医案里患者舌脉,我希望大家能反复揣摩。它很典型。非专业的读者朋友,你要是想借鉴文中配伍,那最好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进行。若舌红、少津、苔黄、胃灼痛,那就不能这么用。而且,必须承认,这类治法,容易耗伤胃阴,所以一定要兼顾对胃阴的保护,中病即止,不可以久用过用。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