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长辈如果有过错,晚辈如何劝诫?--《孝经》(连载059)

 情缘半岛 2022-01-20
图片


图片

本集开解经句:

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摘自《孝经· 谏诤章第十五》

内容讲解:这一章叫《谏诤章》,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在现代社会也非常有意义。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之中,常常听到有一些误解的声音,将“愚忠”、“愚孝”、“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理解为中国文化,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偏差。圣贤人告诉我们的这段话,意思是:过去天子如果有尽忠职守、向他进谏的诤臣七个,那么即使天子无道、在其位不谋其政,也不会失去天下;在诸侯国中,如果有一心一意帮助国家的良臣、诤臣五人的话,即使国君无道,国家还是平安的。中国文化恰恰讲的是该谏诤的时候一定要去诤,这样才是真正对国家负责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太宗和诤臣魏征的故事,魏征过世时唐太宗难过说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对魏征有极高的评价。作为大夫,有帮助他的诤臣三人的话,即使做得不太好,地位和封地不会失去。士——也就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读书人,如果有经常给他提意见的诤友,就不会失去功名。父亲如果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错了,孩子能够帮助指出,就不会让父亲陷于不义之地。


  生活中我们要“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须顺承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而涉及到如果父母的命令和要求错了,我们不听,是不是就不孝了?听了、做错了怎么办?所以有人将孝误解为“愚孝”,其实这是不对的。《弟子规》中还有非常著名的一段话:“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父母双亲如果有过错,作为孩子发现之后要去帮助父母提出建议,用面带笑容、声音柔和的态度去劝谏父母,使父母更改。一般父母长辈人生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又养育了儿女成长,不太容易接受儿女的建议。我们在劝谏的时候如果父母双亲不接受,就要“悦复谏”,多创造一些让父母高兴的环境和氛围,等待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去劝谏。如果实在还不接受,又涉及到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对生我养我的父母即将走向罪恶不义的深渊,这个时候发自内心对父母的爱,哪怕遭受责打也要好好劝谏。这就告诉我们,作为孩子对父母的劝谏是有方法的。

  在社会生活中、在单位里如果发现领导做错事了,又要如何劝谏呢?我们刚刚进入一个单位团队里,发现团队里有些事情看着不顺眼,我们就会觉得团队或者领导错了。这时首先要想清楚,领导是不是真的错了?最近有一些年轻朋友,学习网上的职场就业秘诀,没有考量自己是否有人生阅历的经验和是非判断的准则,刚刚见面第一天就给团队提出一堆意见,这样会被人拒之门外。年轻人应该从人生需要体验的最基层的工作开始做起,先当一个好的士兵,将来才能当一个好的将军。如果真想劝谏,要首先要判断是非,等待合适的时候。有时是年轻人自视甚高,由着自己的性子,要求所谓的平等,错在自己。有时我们习惯于在学校、家庭中总是做最优秀的那一个,不等于踏入社会以后我们的优秀会被别人承认,这时就要重新潜下心来,低下高傲的头,谦卑地向在社会生活中有德行的长辈、前辈学习,积极地付出。现在都讲“争夺话语权”,其实话语权不是争来的,是贡献、功劳积淀而来的。刚刚进入到一个单位中不要着急,要“多干活少说话、多付出少要求”,做的贡献大了,让大家受益了,自然而然地信任我们、尊重我们,才有真正的话语权!


欢迎参加大李(李毅多)老师早6:30分
教授大家学习
太极养生筑基三宝
雅清《道德经》正能量诵读,

点我一起参加6:30养生!

图片

今天早6:30分
太极拳筑基三宝


点我一起参加19:00养生!

图片

今晚19:00分
大李(李毅多)太极拳定势
与雅清《道德经》诵读


惟愿更多的人学习先祖智慧!
 身体力行改变家乡面貌!  

图片


图片

学习传统文化,
经营幸福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